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16-03-28冯媛
冯媛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冯媛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这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大数据时代,要从强化大数据意识、提高运用大数据的能力以及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出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1 大数据的内涵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导致全球数据海量增长,数据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这个时代被称之为“大数据时代”。
著名学者徐子沛在 《大数据》一书中指出:“大数据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数据,一般以‘以太节’为单位。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1]总之,我们可以把大数据简单概括为含着巨大的、可有效利用的、多样化的数据集。一般来说,大数据的特征可以用“4个V”来表示,即:Volume,大容量;Variety,种类多;Velocity,高速度;Value,大价值。这些特征表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技术领域的一次大革命,不仅给各国政府和市场提供了创新的机遇与挑战,而且相应地对高校教师、大学生和管理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2.1 怎样收集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数据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由原先纸质阅读时代进入到了指尖阅读时代,不仅浏览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而且浏览速度、频率加快,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如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淘宝网、当当网、京东网等网购工具。随之产生的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在这些数据中,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倾向。如果能收集到这些有效数据无疑对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有巨大帮助。一方面,从数据的范围上来看,可以反映出大学生思想问题覆盖面;另一方面,从数据的集中程度可以反映出大学生思想问题的突出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而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利用大学生各类行为产生的数据信息,分析大学生群体思想,掌握大学生个体思想状况。那么,如何从这庞大的数据中搜集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信息,这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2.2 如何分析数据,提高数据利用价值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大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需要及情感倾诉帮助其成长,而了解大学生信息的最佳途径就是分析大学生日常行为产生的海量数据。以大学生通过一卡通平台借阅图书为例,借阅次数、书目类别、归还日期等行为产生的数据信息是分析学生心理的重要数据来源。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借阅次数的数据整理分析得出该生在校期间阅读量,可以将图书类别的数据分析后得出学生对哪些知识感兴趣等。经过对这些数据的加工分析不难发现隐藏在种种行为背后的规律,就此规律作出决策,集中解决大学生的问题,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与传统问卷调查的方法相比就是避免人为掩盖,避免得出不真实结论。同时,可以进行实时采集,对某一特定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汇总,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时效性,更有价值。但是,“原始的大数据呈现出一片混乱的状态,从事数据工作的人普遍认为80%的精力都用在了数据清理上。”[2]也就是说,如何分析大学生行为产生的数据并使之为教师所用,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2.3 适应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专业人才
大数据除了具有容量大、种类多的特点之外,还有速度快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数据的存储量会不断增加,需要采集和分析的量也随之增大。如果能够将数据及时采集,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可以避免因数据落后产生的误差。例如,全球大型的零售商可以通过分析顾客购买行为产生的数据,了解顾客的喜爱和偏好,进而对购买群体作细致分类,使之帮助零售商作出决策,赢得更多利润。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能对数量小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而且大多数人还不够熟悉这门技术,客观上缺乏数据分析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少之又少。为了强化数据分析的作用,适应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有必要培养从事数据分析的高校教职工。
3 大数据时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新途径
3.1 强化意识,提高对大数据的认识是前提
要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前提就是要强化大数据意识。首先,要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方位收集数据信息。提高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是要自觉地收集信息,分析数据,提升对数据的敏感度。例如,大数据产生的“聚集地”为社交网络,在微博、微信或者论坛中有他们留下的浏览痕迹,从中可以反映出其思想状况和社交关系,同时,也不乏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图书馆、食堂等地产生的数据。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要把眼光局限于一点,应该把收集的范围尽可能放宽。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探索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由于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有的联系是必然要发生的确定的联系,有的联系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联系,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规律就是事物的必然联系。现在高校大学生几乎都是成年人,较小学生、中学生相比更为自由,思想、眼界更是开阔。所以要想真正了解大学生、走进大学生,仅靠谈话法、问卷调查法或者从侧面打听是不够的。互联网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操作简单的特点,被大学生很快接受,影响着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高校教师或管理者可以以互联网为平台,采集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以学生所用一卡通为例,高校可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抽取个别学生在校消费记录,更加了解学生的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资助。这既可以使学校掌握学生的真实状况,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又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为学校立下良好口碑。
3.2 提高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强化大数据的服务功能是关键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从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来看,大部分是掌握本学科知识的教师或辅导员,可以说是少有既通晓大数据技术又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人才。结合实际来看,在短期内很难壮大一支既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大数据技术的教师队伍。所以说,走出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提高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人才培养是关键。首先,要在教师和辅导员当中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整体水平。如开展统计学、网络技术课程等。广大教师和辅导员应该主动学习,积极了解大数据,努力掌握研究分析方法,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实践锻炼。同时,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可以将有工科背景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列中来,使教师们能够将所学专业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对象。大数据能被思想政治教育所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依据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与人的思维、心理、行为密切相关。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大数据时代,改进原有的讲授法、“灌输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将大数据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例如,大学生在浏览过几个招聘网页时会发现,网络似乎懂得你的心思,知道你所感兴趣的职位,推送的应聘广告“恰好”都与你最近浏览过的相似。这就是数据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这一方法,通过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目、电子阅览室记录、公开课学习记录的情况,找出大学生关注点,分析其中对思想状况影响明显的因素,并与教师经验结合,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的成效,培养大学生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3 完善规章制度是保障
高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引发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讨论。科技发明本身是为人类服务的,我们要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但是不能对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造成损害。大数据技术发展到今天,尽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支持和服务,但是也带来了很多困扰。由此,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需要大数据意识和相应的技术能力,而且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提供保障。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在网上浏览网页、观看视频、打游戏、聊天等行为都会留下痕迹,很容易被追踪到。这些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置,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诈骗。这就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确保在不侵犯大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例如,采集大学生对社会关注点的数据时,要以大学生群体为单位,切不可公开学生个体信息。高校在使用数据时,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的保护。同时,要提高警惕,妥善保存数据,在最大限度地享用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正面作用时,要避免使用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
[1]徐子沛.大数据[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7.
[2]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3-67.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周淑敏.浅谈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124-126.
责任编辑 周斯韵
G641
A
1674-5787(2016)06-0051-03
10.13887/j.cnki.jccee.2016(6).15
2016-10-22
冯媛(1992—),女,重庆师范大学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