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6-03-28程丽英任红涛杨联芝张晓宇

农产品加工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育

程丽英,任红涛,姚 虹,杨联芝,张晓宇

(1.中州大学化工食品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2.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程丽英1,任红涛2,姚虹1,杨联芝1,张晓宇1

(1.中州大学化工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44;2.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因此新时期高校亟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应积极修改并完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型师资队伍,开展创造性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优秀人才。

创新创业;高校;大学生

0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是我国学生普遍存在创新精神不强、创造能力不够的问题。1999年,我国就做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1]。”因此,创新与创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富有时代性的重要使命。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系统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支撑。

创新是创业成功的源泉,是创业者必需具备的能力。高校学生创新实践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也是素质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探讨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1 修改完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创业技能培养

新时期我国高校面临人才培养转型的问题,即从服务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型。这需要高校完善现有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明确自身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同时推出各校特色的专业选修课,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1.1修改完善教学计划

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比如“创新思维”“创业教育”“创业成长与创新管理”等。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之中,同时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全校通识性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各类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2]。

高校教学计划中各个学校理论教学内容差异不大,而实践教学环节差异较大。因此,高校应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中突出各自的专业优势和专业培养目标,增大实践课的比例,在实践环节中加大综合性实践项目比例,将科研成果、企业新技术等尽量应用于实践教学中。突出技能性人才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重视校外实习实践。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工作流程、企业文化等,积累就业创业经验。而高校由于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派驻实习基地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造成校外实习质量不能保证,达不到预期的实习目标。因此,高校应重视校外实习,加强校企合作,加派实习教师,严肃纪律,加强管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实习。

1.2在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中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生专业课学习阶段实施导师制,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加大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出比例,以保证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开设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仪器设备,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学生通过参与整个实验项目的选题、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过程,收获会远远大于一般的验证性实验,这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工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实践(实验)、自主实验、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学生在参与各项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强化了个人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调动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高校导师制实施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与提高。专业导师给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平台,辅导学生参与科研(科技)竞赛及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等,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学生还可以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从而掌握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开发技能,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我创新能力。

1.3改革高校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核办法

高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目前,高校理论课程考核方法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差异较大。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常常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考核常常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检测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全面改革考核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可以先从实践教学环节开始,以过程、目标、绩效等方面进行考核。

比如毕业实习期间,学校应对校内及校外实习的学生严加监督和管理,指导教师在实习前应将实习任务明确,学生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积极观察学生的实习过程,以实习态度、查阅资料、实习过程、实习成果、毕业论文5个方面的表现,建立起完善的毕业实习考核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设一支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创新型师资队伍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用创新态度和科学精神去设计、实施、评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敢于突破常规思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首先,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进人考察、公开招聘、同行评议等制度,宁缺毋滥地引进具有“潜质”的后备创新人才。同时,建立再学习机制。高校应构建制度化、系统性的培训体系。例如,中州大学开展的教师驻厂挂职锻炼、外出进修、外出培训等方式,鼓励教师“走出去”,利用多种渠道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进行学习深造、实践锻炼,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参与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展教师的学科思维,开阔研究视野并增加其实践研究经验。另外,高校要制定相关激励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并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创业培训,开展创业研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保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其次,学校应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理论和案例研究,课内外给学生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支持。另外,还可以从社会各界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技术专家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

建立高校自身长期的、战略层次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教学学术平台,在此基础上才能建设一支真正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因此,高校应积极面向社会、走进企业,熟悉并掌握企业现有技术,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

3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大都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信息的双向交流。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需要转变教师单项灌输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改革保守僵化的封闭式教育模式,积极创造师生互动、开放高效,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管理体制和教育模式。要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过程为现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猜想,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捕捉学生的灵感,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养成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3];充分发扬民主,教师施教于学生的同时,从学生那里发现问题,并学到东西;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4]。教师在教学中应承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责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些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科研、教学及企业实践经历,因此教师再学习体制极为重要。同时,可通过教师学术团队,以老教师为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从而有效地建立建全高校创造性教育方法,完善创新创业型教育体系。

4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离不开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种先进文化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5]。高校应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陈旧思想,要培养敢为人先、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营造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勤于实践、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校园环境,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但是培育大学生完善人格的需要,同样也是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在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来宣传创业精神,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可以邀请一些国内外学者、企业成功人士开展讲座,介绍自身创新创业方面的理念和经历,形成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品质。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要树立多元人才观,实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教育,有个性才有创新[5]。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搭建平台,设立多层次实践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大批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5 结语

创新能力是检验大学生是否成才的关键指标,也是企业选人用人所瞩目的核心素质,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3张教育通行证。大学时期是人生最富创新精神、最富创造才能的时期,构建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适应了企业对千百万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1]刘秀艳.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83-85.

[2]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121.

[3]胡洋.创新人才的培养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182-184.

[4]刘亚敏,谭少波,韩怡.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及对策浅析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4):53-55.

[5]王瑛,胡恩华.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1):178-179.◇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G Liying1,REN Hongtao2,YAO Hong1,YANG Lianzhi1,ZHANG Xiaoyu1
(1.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Food,Zho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44,China;2.College of Food Science&Technology,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2,China)

Along with our country market economy unceasing development,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new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modif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plan,training programs,establish innovative teachers,to carry out the creative education,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to cultivat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student

G647.38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01.054

2015-11-23

程丽英(1980—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