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平与效率统一视角下的国民收入分配调整研究

2016-03-28王诗卉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政治理论课部湖南长沙41020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公平效率

王诗卉(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政治理论课部,湖南 长沙 410205)



公平与效率统一视角下的国民收入分配调整研究

王诗卉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政治理论课部,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公平和效率二者间既没有比较优先权,也没有独立作用的可能.在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坚持公平和效率统一的国民收入分配原则,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坚持公平和效率统一的国民收入分配原则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区域和人群教育公平、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强垄断行业收入监管、完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和优化民间融资制度结构,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公平;效率;国民收入分配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意味着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原则的转变.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政府在推进经济社会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努力回答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它们既没有比较优先权,也没有独立作用的可能,这不仅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1 公平与效率的内涵

一般而言,人们将公平的内涵理解为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机会公平并不是简单地“让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是指社会个人在作出选择时享有平等的机会,并且充分考虑到先天条件的不平等,然后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对弱势群体的照顾.结果平等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能按其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更具体的说,学术界认为公平概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从伦理上说,是指人格平等和个人生存价值的平等;其次,从政治上说,是指在法律面前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再次,从经济上说,是指在经济交往过程中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最后,上述三种公平都以实现所有社会成员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其它利益上的社会公平为导向,具体体现为:平等的权利、合理的分配、均等的机会和公正的司法.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1906年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对效率进行了概括:“对于某种经济的资源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时情况一样良好,而且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严格地更好,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1]这个观点在国内占用重要影响,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中指出,“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指资源的有效使用与有效配置.”[2]具体而言,是指“一定的投入有较多的产出或一定的产出只需要较少的投入,意味着效率的增长;反之,则意味着效率的下降.”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考察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可以发现,二者的内涵是复杂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一对历史的、动态的范畴.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认识观决定着人们对公平和效率的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人们衡量公平和效率的外在尺度也会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说过:“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而这种历史关系,又以长期的已往的历史为前提.”[3]

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关键在于对公平与效率外在衡量尺度的理解.片面的将公平理解为平等或将效率理解为经济增长都有损于社会整体福利的增长.科学而全面地把握衡量公平和效率的外在尺度,就必须把公平与效率作互为条件的考量,即合理的公平不能排除效率,而科学的效率也必须包括公平内涵.邓小平就此曾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内在统一的载体是共同富裕,这也是我们正确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外在尺度的正确思想,只有科学把握公平和效率的衡量尺度,才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 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性

对公平和效率关系认识的演变轨迹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平和效率主次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说,在生产效率低下的时代,效率是主要矛盾的话,那么在几十年高速的经济发展后,公平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如何让民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是党和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大,两极分化的日益严重,已经使社会蕴藏着动荡的危险,这种危险成为政府合法性危机的来源.况且,效率高低与否除了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和管理水平,也与社会成员的公平感关系密切,公平“短板”的出现将导致效率损失.

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说明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不可偏废.公平体现的是作为人本意义而存在的价值理性,而效率体现的则是作为物本意义而存在的工具理性[4].主体差异带来的效率不均直接体现为分配不公,而由分配不公又会衍生出机会不公和一系列基本权利不公.以教育为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城市中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23倍、281.55倍、55.5倍、16.5倍、3.5倍.我国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8攀升到2013年的0.474,不能不说与包括教育、户籍、行业等在内的诸多不公平现象密切相关.

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中内在的要求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的物质基础,就只能是低层次的的社会公平;而没有公平,效率就成为了纯粹的工具,发展也就缺失了人本的意义[5].只有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才可能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客观需要.马克思曾把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当人的自然属性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出现更高层次的精神和社会层次的期望[6].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物质条件得到了更大的满足,承载着社会伦理期待的公平价值观正成为人们新的追求,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渴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得到满足,而这不能通过效率解决,只有社会公正才能实现这些期望.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各国的发展实践也明,效率并不是药到病除的灵丹.如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效率没有公平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拉美国家在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后,却因社会公平严重滞后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造成政治衰败和社会动荡,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却靠成功的解决贫富差距和劳资纠纷问题,以及福利国家制度的施行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后劲.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也有力地表明:必须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取得的硕果,共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只有既高度重视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繁荣,又高度重视分配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才能有一个更广阔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3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统一的路径选择

积极有效处理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对于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进而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缓解社会矛盾的激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全的“稳定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府有义务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却不能将社会保障视为“包袱”,因为保障民生是政府的当然责任,也是政府赖以存在的基础[8].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建立可以改变和优化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结构,从而使社会阶层内部结构达到协调.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不断完善.逐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社保支出的比重,扩大覆盖面;加快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的发展差距.特别要把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使每个公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靠、住有所居,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促进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起点公平,也是机会公平.教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成就,而且对开拓经济机会和利用这些机会具有很大的便利,而且教育对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很有作用.扩大的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对个人的作用,经由不同的相互关系,教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起到重要的战略变量作用[9].鉴于教育在改变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建立健全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科学规划和调整教育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向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教育发展差距,“让所有孩子都能充分享受公平教育的阳光雨露”.

3.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和一系列如户籍制度、统购统销的国家宏观制度控制了农村大部分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完成了“以农哺工”的历史使命,但以此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成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真正的“机会公平”,政府的公共政策就应该照顾社会中的弱者,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真正都有机会,否则,如果带着出身进行竞争,那么“起点公平”的最后只能是“强者通吃”.因此,必须不断推进束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制度,极推动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全社会高效、均衡的健康发展,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4.加强垄断行业收入监管.一些部门和行业,利用支配公共资源的权利为本部门、本行业谋利益,导致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其原因并不在于主体能力和贡献大小,而在于某些部门和行业对社会资源的垄断[10].因此,必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5.完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随着改革的推进与深化,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而承载着社会公平诉求的利益均衡格局,是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因此,必须使每一个利益的主体都能在公共平台上公平、公正的博弈,使公共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代表并促进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利益均衡.在这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因为相对于其他群体,他们缺乏利益表达的手段、工具和空间,也不具备与强势群体平等博弈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需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和规范各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的职责和权利,使这些组织能够通过合法的途径表达它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这不仅有利于这些群体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持续动力.

6.优化民间融资制度结构.经济主体能否享有平等的融资机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社会充分就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融资制度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城乡金融发展极不协调,且现有商业银行基本上都以效益好的大企业、大机构为服务对象,整个经济社会中还缺少以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为融资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孟加拉经济学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创办的乡村银行为上千万贫困人群提供了由小额贷款而致富的机会,并因“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努力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证明了社会底层经济活力的重要性.优化融资制度结构可以尽快改变中小企业融资和农村融资的“空心化”局面,也有利于促进社会扩大再生产,预防流动性过剩所导致的投机行为,稳定生产资料价格和物价房价,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生产的信心,这也为促进社会就业和一般职工的收入增长提供经济保障,为有效率的社会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

让每个公民都有尊严的活着,是我们党的民生理想.而有尊严的活着就意味着人必须获得充足的收入以维持个人和家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竞争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以强有力的措施坚决消除各种阻碍人才发展的障碍,我们有理由和信心期待这“比太阳更光辉”的时刻终将到来.

参考文献:

〔1〕帕累托.政治经济学教程[M].巴黎:古诺雷出版社,1909.617-618.

〔2〕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1-212.

〔4〕刘洁,刘长军.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再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2):43-45.

〔5〕徐琛,欧阳和霞.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J].实事求是,2010(3):19-22.

〔6〕吴永辉.论马克思的公平与效率思想[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7-30.

〔7〕刘士文.公平与效率协调实现的途径研究[J].经济论坛,2014(3):171-174.

〔8〕董泽芳.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4(1):30-37.

〔9〕陈享光.论建立公平与效率协调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20-26.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121-03

收稿日期:2016-03-17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2010YBB052)的成果;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从政府治理视角解读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11C0226)的成果.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城市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机制研究”(15A033)

猜你喜欢

公平效率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效率的价值
公平比较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