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在新经济阶段三种经济模式对比分析

2016-03-28邓丽君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邓丽君(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中国在新经济阶段三种经济模式对比分析

邓丽君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中国出现了三种经济模式即新民主主义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分析了三种经济模式的含义及特点,及对比三种经济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提出了针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步伐.纵观中国几千年发展历史,自从告别原始状态以后,先后经历了畜牧经济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工业经济阶段,新经济时代.新经济阶段,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九九二年十四大以后,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道路,从此中国经济进入突飞猛进的新时期.

1 三种经济模式含义及特点

1.1新民主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这一时间段为国共十年对峙到三大改造完成后,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它代表着各个革命阶层的经济利益,是一种特殊的而且相对独立的经济模式,是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过渡形式.新民主主义经济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也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它是既有社会主义的经济成份,又有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份,还有包括以下五种经济成分,即各种形式的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形态.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是:第一、成份多样.包括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的个体经济;还包括封建的买办性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后变为国营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还有在根据地发展起来的合作社经济;以及由民族资本家们构成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第二、变化复杂.五中经济成分不管是从质上还是量上都是是不断变化的.从量上来看,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在一定时期五种经济成份都有所发展.从质上看,随着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主要成份即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经过三大改造则逐步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第三、它是过度性质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三大改造完成以前,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过度性质的经济.

1.2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近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这一时间段为:一九五三年至中共十四大以前这一时期为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先后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曲折发展时期即大跃进、十年文革、文革后经济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确立了对外开放正确方针,直至十四大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进行事先计划的一种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实行计划经济必须从国民经济实际情况和自然资源特点出发,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发展比例关系,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以满足国家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计划经济的特征:第一、保障国民经济的全面、持续、准确运行而进行,其特征是政府是实施计划、规划和行政落实的主体;第二、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国家统一安排各个行业和产业的投入和产出等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问题;第三、计划经济是一种指令性经济,企业不能自主经营也不能自负盈亏,市场主体缺乏活力.第四、计划经济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调节社会分配.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党的十四大至今,我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提法,他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此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再是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标志,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同时也为党的十四大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邓小平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二十一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资源配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不仅包括公有制经济,还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一切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起决定性作用,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能很好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三、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竞争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特征为:根本目标为实现共同富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国家实行更有效的宏观调控.

2 对比三种经济模式优缺点

新民主主义经济时期发展的根本方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优点为:第一,有利于促进各个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经济基础.第二,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有利于资源有效充分利用,有利于经济平衡发展.第三,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会并存,相互作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缺点:首先、多种经济成份复杂并存,不容易管理,五种经济成份中,国营经济成为主导力量发展过程会受到其他经济成份的阻碍.其次、它产生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它的发展会先天不足,它是在革命与斗争环境下发展壮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后天发展动力不足.再次,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度性质的经济,自身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缺陷,它既属于又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使其进退两难而难以发展.最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改造后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的包含自身原有的封建性、垄断性等特征,新民主主义经济也包含其自身原有的落后性特点.

计划经济的优点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对经济发展方面及时做出重大调整;调节社会分配,保持社会公正.计划经济的缺点为:一、生产率低,耗费巨大的资源生产出的东西成本太高.二、没有竞争,经济增长方式是投入型而不是效率性.三、资源的合理流动受到限制,新技术应用率低,以执行计划为结果的企业绩效评估体制,指令性计划的约束,各个部门或地方都试图建立各自独立的小系统而牺牲规模经济的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为:一、克服计划经济的缺点同时吸收市场经济的优点,计划经济不能靠市场解决问题,市场经济不能解决的问题又要靠政府来解决,同时又解决了市场经济不能解决的政府宏观调控问题.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三、以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政策更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缺点为:宏观计划调控有时会滞后于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利于经济总量综合平衡;在发展经济中缺乏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正缺失、贫富差距扩大、城市与乡村地区差异矛盾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些领域过度市场化,如医院和学校等领域.

在新经济时代,结合三种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社会主义和市场机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市场机制可以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手段.第一,新民主主义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根据当时的具体国情、世情产生出来的,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第二,三种经济模式都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第三,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第四,计划经济较新民主主义经济,能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集中国家各种力量的建设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较计划经济,能根据更加灵活的市场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双管齐下,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计划经济的更高阶段,相比于计划经济更适合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以公有制为主导,通过市场资源配置,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即最大的生产力的经济模式.

3 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启示

从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客观意义上讲,这是一次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在理论意义上,它又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乃至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一次历史性超越,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各有优劣,但缺一不可.宏观计划调控和共同富裕离不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迈出实质性步伐.国有企业现代制度还需要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经济领域间各项改革进展不平衡;思想观念转变在许多方面滞后;法律制度建设与改革要求不相适应;宏观计划调控明显滞后于市场,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高但人均GDP落后与世界许多国家,经济总量难以综合平衡;片面发展经济而忽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市场经济下竞争加剧;社会诚信危机现象严重;社会公平公正缺失;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农村城乡二元对立矛盾严重等.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如下: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制度,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利用宏观调控控制粮食价格;建立全国统一开放市场的体系,改革地方保护主义;利用第三方对金融系统进行监督与调控,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使汇率并轨的一举成功;加强国内外市场的沟通与合作、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良好条件;减少公司所得税负担,为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的竞争提供基础;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保障市场经济合法运行;完善三大产业发展比例;提高国民收入总值;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加强社会主义诚信和道德教育;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373.

〔2〕张彩玲.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3〕张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当代价值[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

〔4〕钟瑛.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与评价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资料,2007(4).

〔5〕张宇.中国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6.10.

收稿日期:2015-12-11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117-02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China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中国计划经济演变史
——《筚路蓝缕:计划经济在中国》评析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
“四个全面”视域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探究
弗莱堡学派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浅谈人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规律的探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必然性和作用”的逻辑思考
如何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