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属性的关系研究
2016-03-28费晓萍
费晓萍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版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属性的关系研究
费晓萍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不同类别的书籍在进行版面设计上通常要针对书籍的内容属性来寻找切入点,彰显书籍的价值内涵.书籍是记载人类智慧的媒介之一,书籍版面设计是书籍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书籍呈现给读者的主要方式,蕴涵着现代设计与艺术审美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由于书籍从材质、印刷、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而对于书籍内容属性的适应来说更具多重性.因此,借助于书籍内容属性的挖掘与研究,从书籍内容属性与版面设计的关系上来探究版面编排的创新与发展,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书籍;版面设计;内容属性;表现方式;设计策略
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拓宽了设计者的思维空间.书籍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体,既承载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又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审美价值趋向.版面设计是书籍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展现书籍内容属性的主要形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书籍纸张、印刷工艺、装帧设计等理念的快速发展,版面设计在反映和表现书籍内容属性中的作用更受到广泛关注.书籍在读者面前,合理的版面设计更能促进读者的愉悦感,更能激发读者对作者的情感共鸣,同样,利用版面设计来传递书籍的内容属性,并从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中为读者留下视觉上的审美秩序感.
1 当前版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属性缺失关联性的表现
版面设计作为设计者的创意表现,通过对图片、文字、图表、色块等视觉元素的有序组合来实现版面的艺术化构思,从而为读者呈现视觉上审美表现形式.书籍的内容属性是书籍的灵魂,是表现书籍文化,以及实现书籍内部与外部空间相呼应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书籍版面设计上还存在关联性缺失的问题.
1.1版面设计未能与书籍内容属性相一致
书籍在阅读过程中中需要通过读者的眼视、手触、心读和文章架构来获得知识,作为动态的阅读行为,书籍的内容属性将与读者的阅读愉悦感、视觉舒适度建立直接关联.而在版面设计上,如果过于形式化,淡化版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属性的一致性,则降低了书籍与读者阅读心灵的交互性;同样,如果过于重视版面设计的美观度,忽视了书籍内容,也难以强化书籍的阅读性.再者,有些书籍在版面设计上掺杂了与书籍内容无关的信息,反而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思路;而一味夸张和突出书籍的版面设计,也将失去书籍设计的本意.
1.2版面设计缺乏对书籍内容属性的创新
版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属性的融合是一本书内在气质与外在形象的重要方向,而在版面设计上因缺乏创新而无法突显书籍的民族文化气息.有些设计者未能理解书籍版面设计的价值,还停留在对其他版面设计的模仿上,而对于优秀的版面设计,通过学习和借鉴来提升自我设计能力,单纯性的模仿、复制只能降低书籍设计的初衷.
2 版面设计对书籍内容属性的价值彰显
2.1不同材质在书籍内容属性中的价值应用
书籍设计中的材质选择主要是纸文化形态的表现,纸张作为文字信息承载的媒介,在营造读者与书籍之间的视觉审美中占据重要地位.通常情况下,不同材质的纸张能够增强书籍内容属性的附加值,折射出书籍内容属性的价值内涵.由于纸张自身特性的差异性,不同材质的纸张其印刷效果也不同.有些纸张耐磨、具有结实的美感,蕴涵者书籍的文化韵味;有些纸张具有凹凸感,有张力,能够为读者提供阅读中的音乐般快感.在高档画册书籍设计上,往往采用具有折叠性、可压缩性的特种纸张来进行设计.如《书籍设计四人说》,在开本选择上为一比二,运用25种特种纸张来彰显书籍的内容属性;在四个姓名的烫印上选择黑色特种亚光纸,给读者带来世外桃源的文化氛围;再如《刀势画》,利用东方特有的手柔加工纸、仿拉丝钢纸共同作用于书籍,给读者带来刚柔并济的阅读体验,也突显了书籍的内容主题.
2.2印刷技术在书籍内容属性中的价值应用
书籍设计与书籍印刷工艺的发展具有协同性,而书籍装帧设计往往在于提升和营造书籍设计的美感.书籍的设计过程与印刷技术息息相关,版面设计作为表达书籍内容属性的一种语言形式,更是印刷技术的外部显现.印刷技术的实现离不开纸张、印刷和装订工艺,纸张和印刷是体现书籍内容属性的关键,也是为读者提供视觉享受和触觉体验的媒介.印刷工艺的发展也为纸张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如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多色印刷,以及现代UV油墨印刷等技术的应用,为书籍内容属性的呈现注入了新的活力.通常情况下,画册等纸质印刷品多采用平版印刷,具有成本低、套版准、易复制等特点;教科书多采用凸版印刷,能够为读者同清晰、醇厚的油墨视觉效果,便于阅读,但成本相对会高;多色印刷视觉效果美观,成本相对较高.如《北京民间生活百图》采用四色印刷,对原稿的内涵与版面设计的特点进行了统合,展现了图片内容的价值属性;而在《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版面设计上,采用六色印刷方式,以“错彩镂空,雕缋满眼”来凸显书籍的内容属性,表达细腻、柔美的色彩效果.
2.3装帧形式揭示了书籍内容属性的价值
装订是书籍结构与造型设计的主要方式,在书籍内容属性的揭示中同样重要.书籍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是一个统一,装订工艺在表现书籍内容属性上具有多重意义.如一般书籍在装订上采用平装、精装;而对于贵重的、具有收藏价值的书籍,特别是仿古书籍,往往采用中式线装方式,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如在《废墟与辉煌》装订方式上采用精装来表达西藏浓郁的地方风情;而在《周作人俞平伯往来书里影真》的设计中,对书函与书脊分别采用了太极扣型组合和草制粗纹纸方式进行装订,读者在审视和触摸中感受到传统书籍的文化形态,尤其是在内文的装订上,以类似毛边纸的轻型纸包被装,在色彩处理上对空白与灰色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理性而富蕴文化特色的书信特征,增添了书籍内容属性自有的书香与气韵.
3 版面设计在书籍内容属性上的表现方式
3.1古典版面设计中对书籍内容属性的表现
3.1.1版面中心轴表现方式
对于古典版面设计,往往考究结构对称性和严谨性,通常以页面中心为轴来进行对称编排设计.当然,对于中心轴表现方式也非完全的一致,需要结合版面的字体、版心、图片等要素来进行适当优化,但总体上的对称性是其显著特点.如版心为版面的中心,天头、地脚及内外边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读者的视觉体验来看,等距的版面设计过于模式化,而通过对版心位置的向上及内页的移动,不仅适应阅读心理习惯,还能与书籍装订相一致,从而体现书籍内容属性的清晰性,这类版面设计多在古代书籍中采用.新版面运动的兴起,设计者在版心选择上进行革新,特别是简·奇措德提出的2:3开本比例,使得版心的高等大于开本的高度,在内边、天头设计上采用九分之一的比例宽度,在外边及地脚的设计上采用两个九分之一的比例宽度.这种版面设计在视觉呈现上具有理想的版面比例与结构,也适合任意开本需求.
3.1.2装订线中心表现方式
书籍设计中对版面设计的表现,突破了传统的单页、卷轴方式的书籍形态,而进入多页时代.多页的书籍形态往往以装订线为轴心来对称设计,遵循相应的尺寸和规范来优化天头、地脚、外框等架构.如在封面的单页设计上以版面为中心设计,而在页面的版面设计上以装订线为轴设计,以突显版面各内容的清晰呈现.当然,对于古典版面编排设计的风格,更注重文字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现代版面设计上,以简化为风格的版面设计思路,更突显了古典版面的安静与朴素.
3.2网格版面设计中对书籍内容属性的表现
3.2.1网格版面设计对秩序性的体现
网格版面设计最初源自瑞士,其思路是将书籍设计中的文字、图片、天头地脚、目录等依照某一秩序性进行组合,以突显整个版面的统一性和视觉审美效果.网格版面设计多体现在对书籍内容属性的秩序性表现.同时,在秩序性下,版面设计中的各要素能够统一到网格体系中.当然,对于网格设计并非是真实的网格,而是隐于书籍设计中的视觉参考线,在书籍页面本身并不存在,也不会给读者带来影响.网格版面设计在应用中首先要建立隐形的框架结构,各元素在版面设计中被设计师合理布局在各个网格中,从而获得版面的秩序性和准确性.事实上,在引入网格版面设计实践中,首先要对版面网格结构进行规划,要能够彰显书籍内容属性的特点,能够为读者提供易懂、易看的视觉感受;其次在块面结构布局上,要从内容与形式上获得视觉统一;再次,通过建立虚空间,对版面设计中的空间要素进行展示时,要从版面设计的各比例上突显版面编排的表现力,并遵循网格设计的规律性、秩序性;最后在黄金分割上,以1:0.618为分割方式,来强化阅读视觉体验.
3.2.2自由网格版面突显书籍内容属性的灵活性
对于网格版面的设计,并非完全遵循固定的网格要求,自由网格版面设计是打破固定的架构比例,增强网格版面的灵活性.当然,在自由网格版面设计上,也存在对称、重复、空白、分割等板式方法,以表现版面设计富有变化,能够适合不同的书籍设计要求.当然,在运用自由网格版面设计时,仍需要遵循秩序性编排要求,通过适当的错位排序,来变换版面设计中的内容及方向;不过,对于这些自由网格的变换,反而会打破阅读者的视觉习惯.另外,在自由网格版面设计上,可以对单独的网格进行旋转,以在版面上营造不同的轴心,同时,这些轴心不限定为一个,可以是多个,从而形成错落有序的创意表现,增强视觉冲击力.
3.3完全自由版面设计对书籍内容属性的表现
限制与自由是相对的.在版心不固定模式下的自由版面设计,可以突破任何限制,以前卫的设计风格来再造版面中心,突显书籍内容属性的个性.尽管完全自由的版面设计并非书籍编排的主流,但这种多元化、极富时代特色的版面编排设计,为书籍设计提供了较高设计参考价值.从版心的灵活选择与安排上,这种看似图形、文字等内容随心所欲的创新方式,同样追求版面有形空间之间的协调关系,并非单纯的空白,而是相互衬托,增添“以形写意,以意传神”的设计境界.
〔1〕卢向往.浅谈书籍装帧设计中“形与神”的和谐统一[J].中国包装,2011(08).
〔2〕向慧.特殊材质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 (02).
〔3〕李洁.现代书籍设计艺术形态的拓展性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6(04).
〔4〕崔欣.材料之美在书籍设计中的体现[J].出版参考,2015 (09).
〔5〕王艳梅,胡美芳.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改革探究[J].艺海,2013(12).
〔6〕霍焱.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内涵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1).
〔7〕李洁.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改革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 (23).
〔8〕宋占茹.浅谈书籍装帧设计对读者阅读的影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05).
〔9〕杨易欣.从文化角度看书籍装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包装工业,2013(08).
〔10〕赵敏.色彩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力[J].美与时代(中),2013(04).
J524
A
1673-260X(2016)07-0158-02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