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情绪症状及生活满意度状况调查

2016-08-15程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量表问卷

程红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生化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情绪症状及生活满意度状况调查

程红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工程学院,安徽阜阳236031)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情绪症状和自评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等工具,对高职、“2+3”五年制高职和本科院校各500名学生进行情绪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的测量.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的风险分别是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的2.692倍和1.617倍(95%CI分别为:1.591-4.555和1.296-2.191);与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评生活满意度(OR=0.724,95%CI:0.629-0.834).结论: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情绪症状和较低的自评生活满意度.

焦虑;抑郁;生活满意度;高职院校;独生子女

目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研究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3].影响个体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自尊、焦虑、抑郁、人格、归因倾向等,外部因素包括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4,5].中国拥有世界上1/5的大学生,但国内关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来自于欧美国家[6,7].在中国,还存在一个特殊现象,即独生子女.为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我国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政策实行以来,我国独生子女数量与日俱增.独生子女作为新一代城市青少年的主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备受关注.为了解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本研究抽取阜阳市三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症状及生活满意度的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于2012年3月对阜阳市高职、“2+3”五年制高职和本科院校各1所进行横断面调查.每个学校按班级随机整群抽取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高职院校收回有效问卷470份,“2+3”高职院校收回有效问卷489份,本科院校收回有效问卷471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430份,总有效问卷收回率为95.33%.1430例调查对象中男生481人(33.6%),女生949人(66.4%);大一学生673人(47.1%),大二学生644人(45.0%),大三学生113人(7.9%);平均年龄(18.93±1.72)岁.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年龄、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父母亲文化程度、自评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等.

1.2.2焦虑症状评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8].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按症状出现频度采用Liket 4级评分,正向评分题采用1~4评分,反向评分题采用4~1评分.20个条目得分相加计算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记为标准总分.标准总分≥50分界定为有焦虑症状.该量表信度、效度均较好[9].

1.2.3抑郁症状评定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10].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按症状出现频度,采用Liket 4级评分,正向评分题采用1~4评分,反向评分题采用4~1评分.20个条目得分相加计算总粗分,总粗分除以80(最高总分)得到抑郁严重指数.抑郁严重指数≥0.5界定为有抑郁症状.该量表信度、效度均较好[9].

1.2.4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ultidimensional Student' Life Satisfaction scale,MSLSS)[11]

采用美国学者Huebner ES 2001年编制、田丽丽等2005年译制的中文版本.该量表由40个条目组成,包含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自我5个维度.所有条目采用1~6级评分法(1=完全不同意,2=很不同意,3=不同意,4=部分同意,5=同意,6=完全同意),其中有10个题目为反向计分.5个维度的平均分即是一般(总体)生活满意度得分.总体生活满意度得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3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

对所有调查员进行培训,使用统一指导语,严格要求规范化操作.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在获得调查对象口头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并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问卷收回后当场检查,发现遗漏项目让调查对象及时填写;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资料仅做科学研究,绝对保密,以保证调查对象作答可靠性.

1.4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在剔除填写不完整和有逻辑错误的不合格问卷后,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13. 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总体生活满意度中位数为界值,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组:满意和不满意.分别以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总体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家庭居住地、父母亲文化程度等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三者的影响.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比较

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男女性别比高于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多来自于城市,而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多来自于农村;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父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均高于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焦虑抑郁检出率均高于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见表1.

表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口统计学特征及情绪症状和生活满意度比较

2.2情绪症状和生活满意度多因素分析

分别以焦虑、抑郁、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控制性别、家庭居住地、父母亲文化程度等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的风险分别是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的2.692倍和1.617倍;与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评生活满意度.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焦虑、抑郁和生活满意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高职大学生相比,家庭经济状况中等水平的高职大学生表现出较少的焦虑、抑郁症状和较高的自评生活满意度.见表2.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1430名高职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情绪症状和自评生活满意度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多来自城市,非独生子女多来自于农村;独生子女的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均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我国的现状相符,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的实行比在农村更为严格,因此城市独生子女的比例高于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独生子女的家庭只需要抚养一个孩子,因此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也相对较好.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12],来自农村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要低于城市的孩子.

本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症状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结果与国内的多项研究均不一致.章清荷等[13]通过对合肥市城区2964名高中生的调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抑郁症状评分和检出率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张小远等[14]通过对427名医科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SCL-90总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提示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而方拴锋等[15]通过对南宁市1642名独生子女和972名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并且能够获得更好的物质支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拥有更亲密的亲子关系,这些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独生子女相比较非独生子女的优越之处.但是由于独生子女自幼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缺乏与同伴的交流和沟通,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养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久而久之容易导致不良心理问题.另外,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的不一致还可能与研究样本来源、样本量及焦虑抑郁症状的标准不同有关.

控制性别、家庭居住地、父母亲文化程度等变量建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表现出较高的自评生活满意度.这可能与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态特点有关.李红霞[16]认为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以下心态特点:感情丰富,承受能力差;知识面宽,领会能力差;自我意识强,自控能力差;参与热情高,协调能力差.

作为城市青年新一代的主体,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关注独生子女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生活满意度,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1〕Zhang J,Zhao S,Lester D,et al.Life satisfaction andits correlat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a test of social reference theory.Asian J Psychiatr,2014,10:17-20.

表2 高职大学生情绪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95%CI)]

〔2〕Chu JJ,Khan MH,Jahn HJ,et al.Only-child status in relation to perceived stress and studying-relate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a comparison with international students.PLoS One,2015,10 (12):e0144947.

〔3〕赵月秋,张钰群,史献平,等.护理专业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5,36 (6):927-930.

〔4〕Shin SH,Sok SR.A comparison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life satisfaction between Korean older people living with family and living alone.Int Nurs Rev,2012,59 (2):252-258.

〔5〕Rissanen T,Viinam?ki H,Lehto SM,et al The role of mental health,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childhood adversities in relation to life satisfaction in a sample of general population.Nord J Psychiatry,2013,67(2):109-115.

〔6〕Wardle J,Steptoe A,Gulis G,et al.Depression,perceived control,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Central-Eastern and Western Europe.Int J Behav Med,2004,11(1):27-36.

〔7〕Deckro GR,Ballinger KM,Hoyt M,et al.The evaluation of a mind/body intervention to reduc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perceived stress in college students.J Am Coll Health,2002,50(6):281-287.

〔8〕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53-156.

〔9〕Brener ND,Kann L,McManus T,et al.Reliability of the 1999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 questionnaire.J Adolesc Health,2002,31(4):336-342.

〔10〕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33-137.

〔11〕HuebnerES.Manualforthemultidimensionalstudents'life satisfaction scale.2001 version.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2001:1-10.

〔12〕Qian XL,Smyth R.Measuring regional inequality of educationinChina:wideningcoast-inlandgapor widening rural-urban gap?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8,20(2):132-144.

〔13〕章清荷,董永海,张志华,等.合肥市中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抑郁状况调查.中国疾病控制杂志,2013,17 (2):126-130.

〔14〕张小远,俞守义,赵久波,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素质的对照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4):482-484.

〔15〕方拴锋,经承学,王琳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临床合理用药,2010,3(10):49-50.

〔16〕李红霞.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态分析及教育对策.吉林工学院学报,2005(2):38-39.

G645

A

1673-260X(2016)07-0164-03

2016-04-15

2013年安徽省护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zy105);2014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489)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量表问卷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问卷网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问卷大调查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独生子女需要的是保障而非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