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旅游文化传播途径探究
2016-03-28陆平
陆平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旅游文化传播途径探究
陆平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名词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并被人们接受和使用.当“第三产业”出现后,“服务业”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随之“旅游业”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旅游又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力量.旅游业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旅游因其开放性以及知识丰富性致使文化之间的交流产生断接,因此,怎样跨文化传播旅游文化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跨文化交际;旅游文化;传播途径
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世界最快的产业之一,随之而来的一个新名词是“旅游资源”,旅游业就像隐形的经济一样,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不仅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可观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也因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而促进当地就业,可见旅游业给当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价值[1].由于旅游景点都含有久远的历史文化,而旅游又是开放的资源,如果因文化习惯不同而在理解上有差异,那将会让游客对旅游景点的了解不深入,同时也会损失大量的游客.怎样才能更好的传播旅游文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 旅游文化传播的影响
旅游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资源.当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对当地风土人情的领略,是发现生活的美,感悟人生;另一方面也是思想文化的一种交流,这主要体现在无形中,比如:游客在旅游景点要消费,在了解吃、住、行的过程中也了解当地文化,而游客与当地人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的交流.因而是双方获益.旅游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可以利用,比如有些学者、影视创作者等,他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捕捉灵感,从而创作优秀作品.
旅游文化的传播可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倾向,对旅游者而言,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他们提前做准备,在相互比较中选择口碑好的、介绍详细的、服务条件良好的、认可度高的地区间.在旅游者的影响下,旅游景区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他们会站在游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当地的生活服务质量有没有保障、宣传力度是否到位、是否有特色文化等等[1].
2 旅游文化的传播途径
旅游业的发展与时俱进,旅游文化的传播也是与日俱增,这主要体现在它多样的传播途径.旅游是由大量的人流量构建的,只要是与人、与旅游有关的活动,都在有意无意的进行着旅游文化的传播活动.
2.1导游和游客传播
2.1.1旅游文化既是静态的文化,也是声音的文化.如今全球掀起了汉语热,很多外国人开始学汉语,就如同几年前中国人学英语一样,汉语热让旅游变得更加频繁,尽管外国人开始学汉语,但文化之间的差异永远消除不了,因此,导游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旅游文化是文化传播,导游词是旅游者对我国文化理解的关键,这要求在翻译时,导游的跨文化意识要非常强.首先要有明确的翻译目标,站在游客角度去考虑,也要考虑游客是哪种类型,年龄阶段等,给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导游词,要灵活应用.其次,我国的文化先贤在名胜古迹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词文章,由于时间、地域的差异,我们理解起来也有比较难懂的章句,外国的游客朋友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导游在翻译时要避免中国式的翻译,在游客能理解的基础之上把传播我国文化的目的达到即可[2].
2.1.2导游通过导游词传播旅游文化的方式比较固定,无法进行动态、灵活的传播.相对导游而言,游客的灵活度将更大,游客是个活动体,传播的范围更广,并且游客的传播能达到几何倍增的传播效果.这要求旅游景点要做好服务,制定管理机制,全方面全方位的打造旅游景点的特色.
2.2通过综艺节目和影视剧传播
2.2.1综艺节目的观众量很多,节目的吸引力度高,并且也伴随着部分的娱乐内容,综艺类的节目被很多人关注.利用综艺类节目来传播旅游文化也是一条新颖的途径,综艺类节目展现的内容广,将动态的画面直观的展现给观众,吸引力度大.例如:《时尚旅游》这档节目,主要展现了当下新潮的旅游方式.通过节目展现,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了解景区的交通路线,美食的分布地区,住宿情况等,为旅游者减少了担忧,让他们能放心的去旅行.还有一些综艺节目中也有旅游景点的展现,比如湖南卫视拍摄的《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拍摄的地点也是一些旅游景点,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了解景点.
2.2.2除了综艺节目之外,影视剧的传播效果更加有力.许多影视剧的取景就是一些名胜古迹.例如电视剧《木府风云》,主要取的景是丽江.同时,影视剧里把纳西族人的服饰、文化、地域、风土人情一一展现出来.由于《木府风云》的热播,致使在丽江的旅游中,人们可以参观《木府风云》拍摄的地方,这又给当地增加了一项旅游景点.可见影视剧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是极大的.再比如:电视剧《康定情歌》,主要演绎的是藏族人的故事,影视剧将藏族人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以及贵族与农奴之间地位的差别一一展现出来,此外也将草原、天空、藏族人的居住环境、他们的语言呈现给观众.人们有西藏之行,也促进了西藏和外界的交流,也让人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藏族人的生活.
2.3书籍文章传播
自古以来文化的传播出了口耳相传之外,文字记载成了唯一传播途径.而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文字的传播速度更是快不可言.在全民阅读的今天,文字给人们带来的是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纳西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在五十年代之前,国家不知道还有一部分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当俄国人顾彼得的《被遗忘的王国》问世后,外国的学者来到云南丽江,他们记录了纳西族的风土人情.八九十年代,我国的一位女学者通过跋山涉水,记录了纳西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殉情文化.书中还提到“东巴文化”、“玉龙雪山”、“杜鹃花”等.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因此有许多外国朋友来到丽江,有的甚至长期居住在那里.他们也是在感受我国的文化气息[3].
2.4特色文化的传播
特色文化是一个民族独有的东西,是人们说出某个东西的名称,大家就能立即想到在哪个地方.特色也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代表.它的传播速度将不可估量.比如:当人们说起蒙古包时,立即想到的是毡房、马奶酒和草原,以及手抓羊肉.这些都是蒙古人的特色.当提起“武侯祠”时就能想到诸葛亮,也能想起《三国演义》及三国历史.提起少林寺,人们就能想到和尚,他们吃斋念佛;说起武当山,人们就能想到太极,也能想到衣袂飘飘的道人.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中国学习中国武术,那么,有些武术之乡也开辟了新的旅游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挖掘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不仅要成为特色,而且还要把特色打造成品牌.成为品牌的特色传播速度更快,效果更好[4].
3 结束语
旅游的盛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旅游文化的传播.在当今旅游热的情况下.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有必要的,利用资源的同时,让旅游资源自我修复,这样才能保证旅游业的持续性发展.应该要不断完善景区资源,保护故建筑等自然资源;同时也要保护文化资源,比如:即将失传的民俗、手工艺品、民族歌曲等,对于有些地区的文化,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记录,防止其失传.在保护的同时要大胆的去创新,现代元素的创新是另一种资源,也是民族智慧的体现.
〔1〕姚行正,蒋玲俐.浅析旅游文化传播的途径[J].中国报业,2012(08):143-144.
〔2〕肖乐.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旅游文化传播[J].湖南社会科学,2012(06):182-184.
〔3〕杨小明.旅游形象传播的“丽江途径”——基于大文化视野下的理论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5):64-70.
〔4〕张圆圆.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 (05):250-251.
F592
A
1673-260X(2016)07-0132-02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