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希腊教育学术评析

2016-03-28何诗凤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希腊

何诗凤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古希腊教育学术评析

何诗凤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古希腊的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源头,古希腊教育学术思想的产生基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哲学和实践背景。古希腊的教育学术内容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文教育思想及其方法论的异同;以及三者的教育研究方法。

[关键词]古希腊;人文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方法

1 古希腊教育学术产生的背景

1.1社会政治背景

希腊社会在荷马时代的政治状况是处于从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度的过渡时期。到了古风时代,最大的政治变化就是完成了向奴隶制的转变,并形成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作为这样的国家,在奴隶制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教育明显地表现出它的政治目的:保护政权的稳定,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与军事政治密切相关,军事色彩浓厚。

1.2哲学背景

希腊哲学发生在其古典文明的前期,被称为早期的自然哲学。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哲学与科学思想相融合。这一时期的希腊哲学家们主要探讨的哲学主题都是关于世界、宇宙等天文和自然现象,最后才开始去思考社会政治、伦理道德问题,重视教育。在雅典为中心的希腊各城邦出现了智者的思想运动,成为向希腊古典哲学的转折点。“智者派”被认为是适应当时政治的需要所出现的一批哲学教师。他们创立并系统的传授文学、修辞学和哲学和雄辩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者都是在批判“诡辩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应该回到人本身,研究人类自身的问题。柏拉图的理念观是他的哲学基石,他认为世界有两个,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在他看来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所以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认识和学习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他认为物质世界才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并最终追求理性思维和概念,要将感觉与思维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共同作用。

1.3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形成的直接原因,这一点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中得到具体的证实[1]。希腊时期的教育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那一时期的教育实践状况的再现和描述,是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总结。

《荷马史诗》展现了荷马时代的教育发展状况。教育主要来自实际生活,包括成年人的各种活动。教育的内容是各种与军事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道德教育。它的教育活动提出重视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的道德品质,并培养武士。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孟禄认为,荷马时代的教育包含着希腊教育的全部萌芽[2]。

古风时代的斯巴达和雅典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城邦。在斯巴达,青年人的教育受到特殊关注,斯巴达人认为“如果给青年人以适当的教育,对于国家的幸福是有莫大意义的”[2]。斯巴达的教育活动是由国家掌控的,并且十分重视军事教育。雅典则突出的是和谐教育,通过体、智、美、德等来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体,并用公民教育来强化国家责任。古希腊的思想家们,都直接吸取了雅典教育的实际经验,作为他们论证教育问题的重要依据[3]。

不论是荷马时代还是古风时代的希腊和雅典的教育实践活动,都体现出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对教育的内容、方法都有了初步的探索。

2 古希腊教育学术的内容

2.1古希腊三哲的人文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致力于伦理道德问题,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揭示了道德与知识的同一性。他肯定教育的目的,即在于经过认知自身并获取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品德的人。

柏拉图也是以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提出并解释社会的四种美德规范: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他在《理想国》中把人分成三个等级,智慧、勇敢、节制的美德分别体现在三个等级的人身上,而正义是在国家稳定发展时所有公民都应具备的美德。他十分重视儿童的道德培养,因此对故事和音乐的内容很在意,认为这是“道德影响的最好的一课”[3]。

亚里士多德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影响下,提出系统性的和谐教育思想。他提出体育、德育、智育的共同发展,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目的,而德育则始终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同时,他强调音乐教育是和谐教育的核心,在他看来,音乐在进行美育的同时还负担着智育的一部分职能,又是实施道德教育不能忽视的部分。

三哲的人文教育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

苏格拉底认为治理国家只能依靠少数优秀人物,而这种优秀人物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4]。苏格拉底在此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针对的人群却是少数优秀人物,也就是说他注重的是对领导者的道德教育。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否健全,是否合乎理想,主要就是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建立在正义的原则上。而一个国家是否能主持正义,关键在于政府的“舵手”,即国家统治者[4]。在他的《理想国》里,教育与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密不可分,而教育的总目标就是要建立适应于人们主持正义需要的国家。要想实现这个理想,就需要实行强有力的教育方针,他主张培养哲学王,并借助国家的力量,实行强迫教育,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指出,有三件事能使人善良而有德行,这些就是天性、习惯和理性。由于这三者不能常常一致,这就必须使他们互相调和[4]。要想使三者调和一致,除了立法之外,还要靠教育。他主张自由阶层的自由教育,既要顺应他们的天性发展,也要通过教育培养好的习惯和理性的思维。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都强调了道德的作用,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重视道德的学习,发展个人美德。柏拉图的等级划分的美德是建立在国家阶级划分的基础上,而美德是不分阶级的,是所有公民都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三哲中教育思想最科学化的,它突出了是个体的全面发展,把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三哲的道德教育也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苏格拉底致力于领导培养;柏拉图为培养哲学王而主张强迫教育;亚里士多德则主张自由阶层的自由教育。

2.2古希腊三哲的道德教育方法论

苏格拉底提出“助产术”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他并不直接把儿童应学习的东西教给他们,而是采用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法来揭露双方认识中的矛盾,从而获得知识。在他看来,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和推动学生自己思考,因而是启发式的,不是填鸭式的,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就是“提醒”,即“点到为止”和“举一反三”的意思[5]。

柏拉图在继承苏格拉底的“助产术”的基础上,采用对话的方法对理念概念进行定义。他提出了辩证法,并指出它是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获得一般概念,是一种脱离感性材料的思辨模式。

亚里士多德通过道德把各类情感和愿望引向良好的轨迹,发展成完善的德行。他认为“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何为中道呢?他指出“德行就是中道,是对中间的命中。此外过失是多种多样的正确的只有一个。由此可断言,过度和不及都属于恶,中道才是德行”[6]。

3 古希腊的教育学术的方法

3.1经验总结法

苏格拉底的一生都与雅典民主密切相关,所以他的教育思想不仅有荷马时代的教育经验,也有自身的经验总结。荷马时代的教育一方面是以军事为主,另一方面重视道德教育,这些都被苏格拉底纳入到其道德思想当中,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受到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经验影响,并在自己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博大的教育思想体系。他重视教育与政治的联系,主张由国家负责办教育;重视教育与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柏拉图的“理想国”完全是为恢复氏族贵族奴隶主的专制统治服务,为贵族的世袭制度寻找论据的[3]。在总结斯巴达的教育经验上,赞同军事体育教育、道德教育由国家管理,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从儿童出生起就对其进行精心的照顾,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美德。

亚里士多德按身体、情感和理智三者的发展顺序来进行教育。他把体育放在最前面,他认为实践是先于理论的。其次是道德教育,培养完美的德行。最后才是智育和美育。和谐教育思想被认为是对雅典教育思想的继承,吸收了雅典的和谐教育观,通过体、智、美、德等来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体,并用公民教育强化国家责任。在继承了雅典的教育思想上也有创新,他将和谐教育的重点放在了美育上。

3.2逻辑推理法

古希腊三哲在其教育思想的构建过程中,总体上都是以经验总结为主,在具体的实施上采用的方法却是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是指由一个前提推出一些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常见的方法有归纳法和演绎法[7]。

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学方法正是使用逻辑推理法得出了其教育思想。在苏格拉底与美诺探讨道德问题时,苏格拉底就使用了启发的方式逐步提出问题让美诺自己思考并作出答案[8]。他们的探讨是通过逻辑推理法去寻找美德的概念。美诺对美德的理解并不是着眼于美德本身的属性,而是将美德分为具体的不同的美德。当苏格拉底听到这样的回答时,就反问美诺,如果用美德的各方面的定义来解释美德,那么对蜂的本性的解释是不是也要将它们按某种不同的性质区分开来。在这里,苏格拉底想听到的是对美德的定义是对美德的本性的定义,而非仅对美德的某一个方面下的定义。在这一对美德定义的过程中,苏格拉底将美德的定义与蜂的本性的定义进行同类推理,通过对蜂的本性的把握推出美德的本性不能仅仅从某一方面进行概括。这就是苏格拉底的具体教育实践,他通过“对话法”对美德的定义的问题进行逻辑推理。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有苏格拉底的助产术的具体运用,苏格拉底的教育观源于对话中的逻辑推理,他也是运用逻辑推理探讨各种教育问题。在其《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和格劳康对教育的内容进行讨论,在他们的讨论中,有这样的观点:教育是来自于长远的经验,也就是说体育是为了锻炼身体,音乐是为了陶冶心灵[8]。他们谈论用于音乐教育的故事,并对故事的选择进行争论,苏格拉底提出故事有两种:真实的和虚幻的,而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选择真实的故事。苏格拉底认为,既然要选择真实的故事来进行教育,那么首先要对创作故事的人予以审查,对创作的好的故事予以保留,不好的则要删去。在这一选择过程中体现出逻辑推理的方法,要选择好的故事,而好的故事来自于好的创作,所以要求先对创作进行选择。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中。在谈论美德的性格状态时,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一种东西的美好德性都能既使这个东西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又使这个东西的工作做的很好[8]。眼睛的美好德性既能使眼睛正常,又能使眼睛工作好,同样地,马的美好德性使一匹马本身好,又能使它善于奔跑,使它可供很好地乘骑以及善于伺机等候敌人的攻击。于是他在归纳了眼睛、马的美好德性后,总结了一般性的美好德性,并由此推出了人的美好德性是既使一个人本身好,又能使他自己的工作做好的那种性格状态。

在整个古希腊时代,以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为例,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经验总结和逻辑推理。他们的教育思想的总体上看是对历史的总结,主要来源于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经验,而从其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来看,对话法和中庸之道都使用了逻辑推理法。这样的科学研究方法为教育思想的系统性建立提供了基础,使得三哲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结语

古希腊教育思想着重强调了人文道德教育的价值。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并强调了美德的可教性,突出了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柏拉图针对不同的社会等级公民提出了不同的道德规范要求,强调儿童的道德培养和音乐教育。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了和谐教育思想,这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的运用都体现在其方法论上,其“助产术”、“对话法”、“中庸之道”都是进行教育活动的方法。在这些方法论上我们探索出了,在古希腊时期,以古希腊三哲为代表的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是通过经验总结法以及逻辑推理法构建出其教育思想。这种理性、思辨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法为我们研究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活动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镜人.外国教育思想简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天一.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张法琨.古希腊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周采.外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9:36-37.

[7]裴迪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8]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束仁龙]

作者简介:何诗凤(1989-),女,安徽六安人,淮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教育理论和思潮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17

DOI:10.13420/j.cnki.jczu.2016.01.019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16)01-0087-03

猜你喜欢

古希腊
古希腊之旅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时空大转盘·古希腊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略论古希腊罗马自然法思想
古希腊人与先秦华夏人异族观念之异同
榨橄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