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治疗实例
2016-03-28姚永平杨正锋
○ 姚永平 杨正锋
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治疗实例
○ 姚永平 杨正锋
2016年7月23日,我市锦丰镇店岸村一个养殖户的池塘突发异育银鲫短时间大量死亡事件,接报后笔者随即赶往当事人的池塘边。经现场实地察看病鱼症状,并结合镜检,确定这是一起异育银鲫感染粘孢子虫所引发的急性死鱼事件,后经及时对症下药治疗,5天后病鱼死亡减少,7天后停止死鱼。现将具体诊断和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一、池塘概况
该发病池塘总水面12亩,平均水深约2.5m。今年5月下旬时放养鲫鱼水花12万尾,至病发前体长已长至6~7cm,近阶段平均日投喂颗粒饲料40kg。
二、发病情况
7月22日中午时发现水面上有10多尾鲫鱼死亡,至傍晚时死亡量已达2000尾,到23日早上时急剧上升至15000条。
三、病鱼症状
发病鲫鱼大多浮于池塘水体表面,口张开呈缺氧状,游动缓慢,人靠近池边时无反应。用工具捞出几条病鱼察看,病鱼背部体色稍显发黑,眼球稍突出,口腔闭合困难,透过张开的口腔可见病鱼喉上部肿胀并向下突出。翻开鳃盖,发现鳃丝呈肿胀状,部分鳃丝呈暗紫色,黏液增多。在鳃弓后部内侧部位,发现有绿豆大小的白色浆糊状松软物质,挑少许压片镜检,在镜头的视野中充斥着活动的孢子虫。病鱼体表正常无虫斑寄生,肠中大多无食。
四、病因诊断
结合上述病鱼症状与镜检后可以确认,该塘异育银鲫患的是一种喉部粘孢子虫病。粘孢子虫大量繁殖后侵入鱼口腔上咽部软组织,导致病鱼上喉部肿胀,一方面吞咽困难不摄食,另一方面由于口部不能正常闭合,且鳃部寄生有大量粘孢子虫胞囊,鳃丝充血肿胀,粘液增多,严重影响鳃部与水体中的氧气交换,病鱼多因呼吸困难而亡。
五、治疗方法
由于当时正处于“大暑”节气,最高气温连续多天达37℃以上,感染孢子虫的病鱼数量较多,且传播速度较快,处于急性发病死亡阶段,为及时控制病情的蔓延与传播,遂于当日中午即选用孢虫净(主要成份为5%的环烷酸铜)进行全池泼洒,用量为12瓶计2400mL,隔一天后的25日上午又再用2400mL。用药后长时间开动增氧机进行增氧。与此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内服药孢肠净(主要成份为盐酸氯苯胍),比例为每100kg饲料拌100g,连续投喂5天时间。
六、治疗效果
由于该病发病传播速度快,到首次对症用药时已是发病的高峰期,故用药后的23日到26日四天,又分别死鱼约20000条、5000条、3000条和2000条,但死亡数量呈逐日减少态势,28日开始未见死鱼。30日再次去现场察看,人到池边时鱼游动迅速,反应灵敏。当场捞出5条鲫鱼,其鳃弓后部内侧部位已无白色胞囊存在,鳃丝颜色重新呈现鲜红色,喉上部肿胀突出部位也逐步恢复正常,吃食量恢复正常。
七、分析讨论
据事后向养殖户了解,该批异育银鲫水花系年初时从临近城市购进,属外来输入性单发病例,与他同一天进苗的另一家养殖户也在差不多时间段发生了同样症状的疾病。由鉴于此,提醒养殖户从外地购买异育银鲫鱼苗时要及时做好所购鱼体的消毒、检验与检疫工作,以有效阻断疫病的异地传播,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与疫病扩散。同时要重视做好预防工作,因为孢子虫病在暴发前有一个潜伏期。孢子虫一旦萌发,会迅速发展形成胞囊,胞囊不断扩大,并会大量寄生于鳃部。因此,除了每年年初放养前要做好池塘清塘工作以外,在发病高峰期前的5、6月份和9月份,需用药饵内服投喂1~2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3~5天)进行预防。在发病后,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内服与外消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治疗,方能起到预期的疗效。如病鱼鳃丝受损,为避免细菌感染,后续可用一次氯制剂进行消毒杀菌。
(通联: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