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刍议

2016-03-28魏志宇曾拥军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20期
关键词:规格补偿生态

○ 魏志宇 曾拥军

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刍议

○ 魏志宇 曾拥军

梁子湖拥有长江中游典型的湿地景观和物种资源,是中国乃至亚洲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之一,是长江淡水鱼类生长发育的栖息地。梁子湖具有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等特点。梁子湖是团头鲂(武昌鱼)和湖北圆吻鲴的原产地和标本模式产地,是中华鳖、青虾、中华绒螯蟹、皱纹冠蚌、日本沼虾等经济水生动物资源的重要保存地。梁子湖生物多样性被称为“武昌鱼故乡”和“水生动物基因库”。梁子湖是全国首批优良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省人口与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战略水源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支撑功能。2013年,鄂州市湖泊普查,湖泊只剩下119个。梁子湖的两处“伤痛”,一是围网,二是高桥河水质。

2015年,在湖北省水产局渔政处领导下,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对梁子湖管理局开展的灌江纳苗、拆围放流品种数量进行回捕统计,对梁子湖水域鱼类区系组成、生物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水环境监测数据,出具评估报告,提出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建议,为上级主管部门制定下年度增殖放流计划,加快渔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1.梁子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背景

(1)生态系统局部碎化,围湖养殖加上过度捕捞使梁子湖物种资源减少,物种多样性有所下降。

(2)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叠加,梁子湖自净能力较差,评估拆围放流效果,提供生态补偿建议。

2.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措施

(1)梁子湖管理局拆围放流,加快生态补偿步伐。

为恢复梁子湖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拆除围网,推行科学养殖模式是防止梁子湖生态恶化的重要推手。梁子湖管理局以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为契机,积极争取政策支撑和资金投入,掀起了湖泊生态治理的高潮。2006年开始实施拆围;2008年开始种植水草;2010年实施河口生态降解过滤系统建设;2012年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2015年3月至7月,梁子湖管理局拆除拦网3万亩,回收鳙、鲢大规格鱼种,进行生态补偿,采取拆围3万亩的同时一并回收鲢、鳙,在北咀码头、园洲头、喻家咀、牛山大堤、长岭码头、梁子码头、高尔夫码头、龙王头等水域,共拆违并增殖放流鱼种数量63176万尾,比2014年投放量多3倍以上,总投放金额达到224.9万元,比2014年多147.2万元,鱼种投放量及总金额超过历年。使2015年10月鲢、鳙单船捕捞量远高于2014年;灌江纳苗,2015年黄颡鱼和鳜鱼单船捕捞量有所上升;建立了水生植物保护区,大幅增加了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的移栽和培植,为了保护水生植物,2015年不投放青鱼、鳊、鲂、鲴类。2015年,青鱼、鳊、鲴类单船捕捞量为零。据梁子湖15位渔民反映,前些年他们捕捞鱼类较少,渔获物中除了鲌、鲤、鲫、鲢、鳙、鮈类、餐条、以及极少量的乌鳢、鲶、鱤鱼外,草、鳊少之又少,青鱼几乎没有,且渔获物个体较小,一般在0.25~1.5kg之间。近年来,湖北省梁子湖管理局调整放流品种结构,加大滤食性鱼类的放养力度,在改善湖区水质的情况下,渔产量明显上升。

(2)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统计监测数据,评估生态补偿效果。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实地走访,驻点调查,了解放流后放流种类的资源和渔获量变动情况。结合梁子湖捕捞行政许可档案资料,对梁子湖渔具鱼法进行分类统计,确定渔具鱼法数量和结构,了解捕捞强度。自2015年9月24日至12月底进行捕捞记录。依托梁子湖定点监测船,监测船分布于梁子湖月山、沙湾、梁子、湖瓢、桐油、楠竹、雷咀、罗立、新华、青山等沿湖村组,其渔船作业捕捞区域涵盖梁子湖80%以上水域,代表性和普遍性较强。据统计,2015 年10月单船5日捕捞总量达262.4kg,而2014年10月单船5日捕捞总量为253.2kg,同比增加9.2kg,增幅3.6%。放流品种鳙的捕捞量明显提高。鲌、鲤、鳙、鲫、鲢占总渔获量的96.5%,是湖中主要经济鱼类。经过近几年大规模拆围增殖放流和生态治理工程,梁子湖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种群数量有所恢复,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通过拆围、增殖放流、灌江纳苗、种植水生植物等补偿措施,2015年10月,对梁子湖江夏水域3个测点(南北咀、喻家咀、广林咀)、鄂州水域7个测点(金牛港口、上大屋、楠竹村、沙咀-湖瓢咀中心、湖瓢咀、高塘湖心、磨刀矶)和梁子岛周围水域2个测点(梁子岛旅游码头、梁子岛排水口)进行采样。2015年梁子湖水质总体水质类别表现Ⅲ类水质,较2014年的Ⅳ类水质有所改观。主要因为梁子湖流域截污、拆违、增殖放流对水质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3.渔业转型升级及生态补偿建议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城市建设和生态安全,为生态保护区域公平发展提供保障,更为经济社会的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1)围网养殖向天然放养模式转型升级

拆围是水生态修复的前提,拆围是防治梁子湖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推手,推行科学养殖模式是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严格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渔业生产模式向现代生态渔业的方向发展,由围网集约化养殖向天然放养模式转变。

(2)尽快出台渔民转产转业安置政策,逐步实行退渔上岸,最终实现全年禁渔。

梁子湖渔民转产转业没有彻底解决,大量渔民靠捕捞为生。增殖放流对缓解资源过度捕捞有一定作用,但在非禁渔期内,湖区捕捞强度丝毫未减少,湖区密眼网具、迷魂阵以及电鱼等非法捕捞行为依然存在,梁子湖捕捞压力过大,湖区广阔,库弯较多,渔政执法难度过大,严重影响了增殖放流的效果。为保护梁子湖水产种质资源和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快出台渔民转产转业安置政策,逐步实行退渔上岸,拓宽渔民就业增收渠道,尽快实现全年禁渔期制度。

(3)严控网具,严打非法捕捞,推行大规格捕捞。

根据2015年信息船捕捞数据,在现有的捕捞强度下,在不增加渔民补贴,不减少捕捞渔船的数量和马力的情况下,梁子湖的鱼类资源很难摆脱“低龄化”“小型化”的趋势,因此,只有严格控制网具种类和规格,严厉打击违规渔具渔法,梁子湖鱼类资源才可能有所改善。研究表明,鲢、鳙个体含氮率和含磷率均与个体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在产量相等的前提下,小规格个体数量的增加意味着输出氮、磷净值的降低。鲢、鳙在3~4龄时固氮磷能力最强,而且3~4龄鲢、鳙市场售价高于1~2龄鲢、鳙。从净化水质的角度和经济效益角度考虑,捕捞3~4龄鲢、鳙最佳。因此,控制网具尤为重要。

(4)源头截污,完善污水系统建设。

对排污企业和单位审核、排查、发证,严格处罚,用经济杠杆控制排污入湖,从源头控制污染,遵循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明确生态补偿主体,确定生态补偿的对象、范围。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完善排污系统,普及科学生态的农业技术,引导和鼓励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5)设立增殖放流站,架设人工鱼巢,水生动物科学搭配放流。

采取生物控制、科学搭配、放养大规格滤食性鱼类、底栖生物移植等措施修复水域生态系统,降低湖水含磷量。根据2015年信息船捕捞数据,每年4至9月是梁子湖休渔期,正是实行增殖放流、灌江纳苗的好时机,对稀有品种要把握放养时期和放养规格,尽快设立人工繁殖场所和人工鱼巢,为鱼苗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建议加大鳜鱼放流数量,抑制小型低值鱼类比如鲤鱼、鲫鱼的过快过多生长。增加刮食性鱼类细鳞斜颌鲴的放流数量。增加大规格鲢、鳙放流数量,鲢、鳙夏花在自然环境中成活率低,对资源密度贡献较小,增殖力有限,真正起到增殖作用的是存活率较高的1龄鱼,放流大规格鱼种可直接减少输入水体氮磷量,提高捕捞商品鱼的规格和输出氮磷比率以及净输出氮磷量。对于放流鲢、鳙来说,放流规格越大,生长速率越快,成活率和回捕率越高,梁子湖放流大规格鲢、鳙规格应在3尾/kg以上为宜,而且放流规格不宜悬殊太大。根据鲢、鳙放流种群的生物学特点,建议放流时间提前到每年的冬季,最晚在蓝藻大量繁殖之前,以便利用生物操纵技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加大放流鲢、鳙放流产生的生态效益。

(6)加强增殖放流基础研究,加强跟踪监测的持续性、延续性。

生态环境是动态环境,因此,每年都应该对梁子湖资源现状进行本底调查,加强相关政策和技术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建立效果评价体系,为科学实施增殖放流提供依据和指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工程的重要部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其效果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显现。因而本年度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不全面,特别是放流品种的相对资源密度变化、年龄组成等情况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地跟踪监测。梁子湖渔业资源的衰退是多因素长期积累形成的,其修复保护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对其保护工作要持久和连续。

(通联:430060,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规格补偿生态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生态养生”娱晚年
闭月羞花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山钢日钢1.2mm极限薄规格带钢的生产实践
解读补偿心理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