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评估

2016-03-28张发勤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评估大学生

张发勤

职业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评估

张发勤

摘要:职业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就业观念在人生观、世界观中的集中反映,对个人职业选择、职业发展以及职业评析方面都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目前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存在一些缺陷,如理解的偏差、机制的缺失、实践教学的欠缺等,影响了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科学性,进而影响了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文章旨在相关教育学理论的支持下,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价值观教育;评估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不断进行调整,不断进行教学能力的提升,从学生就业与国家社会建设的角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效果并不明显,大学生依旧面临着就业压力大,就业竞争力小的尴尬局面,依旧没有形成科学高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了满足学生就业需求,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建设,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就业竞争力,探索职业价值观的培养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职业价值观作为人生观的重要构成,是就业观念在人生观、世界观中的集中反映,对个人职业选择、职业发展以及职业评析等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职业价值观不仅仅对大学生的工作状态、工作投入程度产生巨大影响,也是影响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因素。职业价值观由美国行为学家苏珀尔在1982年率先提出,他将职业价值观概括为工作目标的外化,是个人工作追求的内化以及职业规划活动的集中表现[1]。我国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相对时间比较短,与国外学者的研究有所不同,我国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重点放在职业价值观的社会思考方面。

中外对职业价值观研究的重点是不同的,研究的角度也不同,但都在不断实现其充实与优化,大多数学者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集中于劳动者,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讨相对较少,从而造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2]。

二、现阶段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高等院校自身对于职业价值观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

职业价值观培养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借助于科学高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在合理高效的教育机制的配合下,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就业竞争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后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优秀的工作能力,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3]。但是从实际来看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职业价值观教育这一概念,只是简单的将其理解为职业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将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宣讲,没有真正的将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作用落实到实处。将人才培养的中心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更多的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职业选择以及职业规划在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造成大学生虽然有着较强的职业技能,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发展模式,很难实现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机制有待加强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知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理应在高等人才发掘、培养与管理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将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结合在一起。但是由于高等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机制的建立,使得这一作用很难实现。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进行自身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机制的确立时,只是根据理论,对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机制做一个抽象概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将职业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与就业环境相结合,并没有实现与企业、行业的良性沟通。这就使得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机制中存在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轻视教学实践、忽视道德教育等现象,造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不强,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等问题,加大了学生就业的困难程度。

(三)高等院校职业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较少

高等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资金、师资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其实践教学流于表面,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很难学习到有用的技能,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4]。

三、高等院校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意义

高等院校进行职业价值观的科学高效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科学性,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增加就业竞争力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为正确的思想意识导向

通过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够使得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5]。高等院校积极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搭建一个平台,职业价值观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核心内容,从而使得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获得深入持久的积极影响,从而最终实现大学生职业的科学选择、职业空间的延展性以及发展的迅速性。同时借助于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够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社会发展、职业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激发起学生参与职业互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的有效建设。

(二)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够实现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增强就业竞争力

心理素质在提升就业竞争能力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的正确选择和职业技能的全面培养、职业前景的拓展。借助于职业价值观教育,高等院校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科学的就业心态,从而不断实现大学生就业性格的科学构建[7]。帮助学生能够以更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来面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规划,克服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悲观、失望、自大、轻浮等负面情绪,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提高,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以职业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实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与就业竞争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从现阶段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现状出发,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减轻其就业压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高等院校自身必须明确职业价值观培养的目标,进行教育观念的彻底更新

高等院校要充分理解职业价值观绝不能简简单单的等同于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的养成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全面的养成,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基础,这就要合理设置课程,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使得学生能够自发的融入到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学生综合能力、职业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要对高等院校实践课程进行优化,构建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高等院校人才的高效培养,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各个公司相关部门的基本运作,提升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例如将专业英语、计算机课程以及MBA课程划归到实践课程体系之中,通过这种课程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借鉴外国专业课程建设的经验,进行相关实践知识的教授,帮助学生理清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利害关系,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做好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发展的补充,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教材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增加教材自身的层次感与系统性,通过这种方式的梳理,能够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要极大的丰富教材中业务的种类,使得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加强就业教育,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

为了降低学生的求职就业压力,高等院校一方面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设立合理的就业目标与就业学习方案,例如从新生入学开始帮助其做好职业规划、认清就业形势,同时进行相关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职业价值观的培训,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例如面试礼仪、面试技巧等等,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能。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5(7):49.

[2]朱兆红.Super生涯发展理论及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指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20.

[3]Robert Knoop.Work Values and Job Satisfaction[J].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4(6):689.

[4]张颖倩.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自尊、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3.

[5]袁钰.90后大学生工作观现状及相关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6.

[6]李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6(1):101.

[7]孙健,张东玲.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53.

责任编辑:刘海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6)03-0110-03

作者简介:张发勤,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安徽 滁州 239000)。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项目(2015ckjh100);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Szzgjh1-2-2016-22)

收稿日期:2016-03-18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评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普通综合类院校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地方院校项目驱动式企业化外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