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武乡县东良侯村程氏家族研究

2016-03-28程敏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武乡渊源家训

程敏(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



山西武乡县东良侯村程氏家族研究

程敏①作者程敏,系东良侯村前街程纲支二十三世孙女程敏。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武乡程氏家族始祖程敏(程思德)为避元乱,从河南逃难于山西武乡铜城(今信义村)。在其始祖程敏之后,信义程氏户丁发育健旺,一姓传舍,逐移渐离。从信义分支迁居全县境内,布在七十多个村庄,其中便有东良侯村程氏家族。故武乡程氏家族始于河南,东良侯村程氏家族则起源于武乡信义。武乡程氏家训严明,名人辈出,特别是明清两代。时至今日武乡程氏家族已发育成为大家族,并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本文以东良侯一村为中心,试图探寻武乡程氏家族不断繁衍和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武乡;东良侯村;程氏家族;渊源;家训

一、武乡县东良侯村程氏家族状况

(一)武乡县东良侯村程氏家族的族源

武乡县程氏家族始祖程敏,元至正年间人,由河南省归德府虞城县逃难于山西武乡铜城,即今信义村。据记载,“程于山右为望族,其先以避元乱,徒自中州,其始祖之支三,曰敏、曰思让、曰思贤,其居亦三,曰武乡之信义都、曰祁县之东观、曰太谷之西贾,其地相去以里计者百,其生齿繁衍各以丁计者千,其起家科贡有闻于时者,亦不乏人焉。”[1]8“因元胡之乱,世祖敏携别祖思贤、思让自河南出避山右。敏祖居武乡之信义都籍焉,让祖居祁县之东观,贤祖居太谷之西贾,三地壤相接也。”[2]10据故县村程氏神布载:“武乡程氏先祖程敏(程思德),于元至正癸巳年(1351年),因避元乱由河南省归德府虞城县逃难于山西,敏祖侨居武乡之铜城,即今信义村。此后生齿日繁、甲弟科贡,接武而起,号称山右望族。”[3]程氏十一世孙程启南追溯:“吾世为河南程氏,当元胡构患,徒晋者三,亦各散出三地,侨居信义者讳敏,于是乎奉为始祖”[4]14一世祖程敏二子,即程建中、程建庸。二世祖程建中三子,即程时举、程可举、程代举;二世祖程建庸一子,即程德举。三世祖程时举三子,均因父选将出征未归,程代举、程可举均无子;三世祖程得举二子,即程凤、程鹤。四世祖程凤二子程玫、程琰,程玫迁居邯郸,程琰无子;四世祖程鹤四子,即程廒、程原、程碧、程盛。武乡县程氏均为程鹤之裔,程廒、程原、程碧、程盛为武乡县程氏四大支祖。[5]20

从六世祖后,信义程氏家族户丁发育渐旺,向信义村外武乡县的三个里甲繁衍,共三甲二十门。廒、碧二祖繁衍为上一甲八门,原祖繁衍为中一甲共分为七门,盛祖繁衍为下一甲共分五门②从程春虎修的《武乡信义程氏家谱》(天马出版有限公司)概括而知。。程氏族谱记载“自始祖而下至五世廒生未蕃犹可尺幅数数,六世之后渐衍渐蕃,须寻头绪始可顺数而逆推,因就廒原碧盛四兄弟中先叙大宗后,以次叙其小宗。”[6]21也就是说从六世祖后,程氏家族开始壮大,并向各地村落迁移。

东良侯村,武乡县城西60华里处,故皋狼城北面,红山脚下,历史悠久。全村240户,930人,2866亩耕地。地形为“金线掉葫芦”,居民以程、郭二姓为主。[7]1125武乡东良侯村前街的程氏由信义村的七世祖程雷、程响、程纲迁入,为四大支祖——盛祖之后,属下一甲,[8]312居东良侯村后街程氏由信义村的九世祖程贯迁入,为四大支祖——原祖之后,属中甲六门。[9]355

由上可知,武乡县程氏家族始祖为元至正年间人,为避元乱由河南省归德府虞城县逃难于山西武乡铜城,即今信义村,故东良侯村程氏家族源于武乡信义村。

(二)武乡县东良侯村程氏家族人口繁衍

1、武乡东良侯村前街程氏的人口繁衍

武乡东良侯村前街程氏程雷支。程雷为七世祖(以下世系均为武乡程氏世系——作者注)。东良侯村程雷支的族谱中的七世至二十世的女儿没有入谱。如估算其人口按生子数量和生女相同数量的统计方法(以下统计世系人口均用此法——作者注),估算程雷一支到了八世人口10人,九世12人,十世18人,十一世32人,十二世30人,十三世18人,十四世6人,十五世6人,十六世12人,十七世14人,十八世2人,十九世6人,二十世2人,二十一世4人。程雷支从二十二世开始,其女子均入了谱系,统计程雷支二十二世人口,男5人,女4人,共9人;二十三世男4人,女3人,共7人;二十四世男5人,女5人,共10人;二十五世男6人,女2人,共8人。[10]312程雷支九世中的程彦盈向上庄村发展,程雷支人数到了十一世时达到了高峰,达32人。程雷支十二世和十一世人数相当,人数没有发展,原因是十一世的16个儿子中的9个儿子没有子嗣。程雷支十三世人口大幅下降,降为18人,原因是十二世中的15个儿子中的10个儿子没有子嗣。程雷支十四世人口降为6人,原因是十三世中的9个儿子只有2人有子嗣。程雷支十六世人口有所发展。程雷支十八世时开始分家,分立谱系,分为三门,迁入上庄村分为上庄一门,和上庄二门,程雷支在东良侯村仅剩程光居(官至大学士)一门,所以,人口外迁是程雷支十八世人口下降的最重要原因。二十五世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男多女少,是人口计划生育的结果。

东良侯村前街七世祖程纲无子。

东良侯村前街程响支八世2人,九世10人,十世16人,十一世34人,十二世76人,十三世90人,十四世82人,十五世122人,十六世164人,十七世186人,十八世44人,十九世空,二十世12人,①二十一世196人,二十二世306人。程响支从二十三世开始,其女子均入了谱系,统计程响支二十三世,男100人,女69人,共169人,二十四世男85人,女82人,共167人;二十五世男55人,女62人,117人;二十六世男16人,女6人,共22人。[11]354程响支人口繁衍较程雷支人口繁衍较旺,是程雷支人口的数倍。程响支人数持续递增,到了二十二世时达到了高峰;程响支二十三世人口下降的原因是,该世人口大量外迁,分别外迁至山西的平遥、古台、晋城等地,及四川省。二十六世人口急剧下降是人口计划生育的结果。

2、武乡东良侯村后街程氏的人口繁衍

武乡东良侯村后街程氏程贯支。九世祖程贯由信义村迁入,为四大支原祖之后中甲六门。程贯支十世8人,十一世10人,十二世8人,十三世8人,十四世10人,十五世8人,十六世12人,十七世10人,十八世18人,十九世26人,二十世14人,二十一世8人,二十二世12人。程贯支从二十三世开始,其女子均入了谱系,统计程贯支二十三世,男6人,女9人,共15人;二十四世男5人,女4人,共9人;二十五世男6人,女6人,共12人;二十六世男6人,女5人,共11人。[12]355程贯支人口总数教少,人口增幅小,人数保持稳定,到了十九世达到了高峰。

从上述统计可知,东良侯村程氏家族人数自迁移后不断变化,有时增幅较小,有时成倍增长,有时甚至呈下降趋势。人口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外迁或计划生育。总体看,东良侯村的程氏人口自信义迁入后,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二、武乡县东良侯村程氏家族的发展特点

(一)武乡县东良侯村程氏家族人口地域分布特点

东良侯村位于东良乡,在信义以北,据清《武乡县志》[13]记载,东良侯村是属于信义约,信义约包括26个村庄,设5名乡约。东良侯村与信义原来联系较为紧密,受其影响深远,而东良侯村程氏家族居住分为前街和后街,而前街和后街的程氏家族均由信义程氏迁入,居东良侯村前街程氏的七世祖程雷、程响、程纲由信义村迁入,属四大支盛祖之后下一甲;居东良侯村后街程氏的九世祖程贯由信义村迁入,为四大支原祖之后中甲六门。可见,东良侯村程氏的居街不同,其起源支系也不同,由不同支族迁入,成为其地家族的源起,并体现了各支系分别聚居的特点。

(二)武乡县东良侯村程氏家族历代职业状况及特点

居东良侯村前街程雷一支程氏总人口达206人,十八世程光居为大学士,其中官员2人,军人2人,职工2人,商人2人,学生6人,其余务农。此支系人口较少,以务农为主。响、纲分支,响无子,故只统计纲祖状况,纲祖分支,总人口约1815人,其中文官一人,生员十人,义官1,把总4人,监生2人,职工6人,军人5人,教师5人,干部17人,工人21人,医生1人,学生62人,儿童2人,其余全是农民。[14]740此支程氏家族由于人口众多,职业也较为丰富,但仍然以务农的农民为主。越往后程氏家族的职业越丰富,而农民人数不断减少。

居东良侯村后街程贯一支总人口达199人,只有4名是学生,其余全是农民。[15]745

通过对东良侯村前街后街程氏在籍人口的职业统计发现,从信义程氏迁入到今天的程氏家族在武乡仍然以务农为主,且世代为农。但是,到了后面繁衍的程氏家族人口职业变的复杂多样,不单单是以农业人口为主,也出现了少量的官员、知识分子、工人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程氏人口在减少,而且职业变的不再单一。在人口基数大的纲祖分支我们会发现,职业状况较为丰富。而相对人口较少的雷祖和贯祖分支,职业状况较为单一。也就是说人口众多的分支,职业状况较为复杂,而人口较为少的分支,职业状况较为单一。

三、武乡县东良侯村程氏家族信仰

武乡县东良侯村家族信仰,是其村程氏家族礼仪家风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德行善

程氏家族积德行善,乐此不疲,事迹举不胜举,反映了程氏家族乐善好施的美德。程氏始祖程敏来到铜城(今信义),勤奋努力,别开生面,在大门上镌刻了“信义”二字,表示程家讲诚信有礼义,图旺气,吉星高照,人财两旺。从此,其子孙后代分门别户后都效仿此法,继承祖训。年长日久,其他别姓都看到程家发旺,也在大门上镌刻“信义”二字,表示吉祥。“信义”二字演变成了全村家家户户的吉祥物,从元朝一直沿用明朝。[16]746

明正统四年,全国遭荒,寸草不收,饿殍遍野。皇帝下御旨,政府张贴告示,征粮救灾。程氏五世祖程碧看了告示后,慷慨应示,献粮三千石救灾。后皇帝下圣旨,在皇宫召见了程碧。程碧被敕封义士“五谷神”,赏“半朝銮架”,赐御笔“义民”匾额,下旨在故里建“义民坊”。[17]747经族众商议,为感谢皇恩,纪念程碧丰功伟绩,决定将门匾上的“信义”二字命名为村名,即信义村,取代铜城。

(二)清正廉洁

程氏的清廉,表现在既不贪财,也不贪官位。程启南系信义村程氏原祖之中一甲五门十一世,字开之,号凤庵,该性刚果,多大略。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当授襄阳推官上任时,正值当地矿税繁重,宫廷又派太监常来搜刮民财,民不聊生。程启南为民做主,峻言推之,人民深受其益,与羊叔子①同建一祠,以作纪念,可见程启南在人民中的影响。后魏忠贤当道,程启南被免,程启南大骂奸孽不休,显示了他刚正烈强的气节。公元1628年,庄烈帝即位,改元崇祯,被魏忠贤迫害的程启南复职,任通政司通政,后升任工部左侍郎,堪称守职。后崇祯帝又重用宦官太监张异总理户、工两部,凌驾尚书之上,大有重蹈覆辙之势。所以连疏求退,旨准告官还乡。程启南,历事四朝,工作三十年,官任十余职,为民立功多次,文才学博,著有《易宗圣录》、《阴符解》、《集贤录》等著。

返乡后,他绝意仕途,杜门谢客。其子程嘉绩,进士,典籍员外郎,其孙程康庄,拔贡,曾任镇江通判,是明代著名作家、诗人,受到大文学家王士祯的赏识。

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十月卒,享年八十九岁,葬于信义村南岑,1653年(清顺治十年)于信义村建大司空祠,祀工部尚书程启南。[18]733

(三)武乡程氏家族家训格言

程氏家族历来家教严谨,不论大小长幼,要以节义仁慈俭朴传家,不论贫富贵贱,要以诗书礼乐为教。教育子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诚信做人,决不做偷、贪、淫、侈、惰、忤的败家子。[19]723

清顺治年间,奉旨于信义村建程氏祠堂,按朝规氏族祠堂均以黑门、黑柱,不准立旗杆、建牌楼、挂锥、座狮。信义程氏祠堂别论,是因御书“义民”、敕赐义士五谷神程碧;御书“天下廉吏第一”工部尚书程启南,所以程氏祠堂建筑可以红门,红柱,立旗杆、建牌楼、挂锥、座狮,别具一格。但于1945年毁于日军。[20]720

在信义程氏家族的影响下,武乡程氏继续发展,继承程氏祖训,秉承先祖的遗志。在“信义”二字的照耀下,明清两代程氏文官武将、名人志士辈出达三百三十六人,信义程氏名扬天下。[21]725武乡程氏家族从始祖程敏开始,历经数代人的艰苦创业,成为山右望族。更有五世祖程碧被封为“五谷神”。十一世祖程启南被封为“天下第一廉吏”。

武乡程氏家族成为望族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第一,先祖的勤劳勇敢为其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先祖敏,因其勤劳在信义成家,武乡程氏家族在其基础上不断繁衍发展。第二,严明的家训是其发展的精神支柱。程氏家族的优良家风,今天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明)吴宗达:《山右武乡信义程氏族谱序》[G],明万历年间,转见程春虎:《武乡程氏家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

[2](明)郑继之:《武乡信义程氏族谱序》[G],明万历乙卯年春,转见程春虎:《武乡程氏家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

[3]程春虎(程氏二十三世孙):《武乡信义程氏之始及其发育》[J],《老干部工作》2001年第2期.

[4](明)程启南(程氏十一世孙):《武乡信义程氏家谱序》[G],明万历年间,转见程春虎:《武乡程氏家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

[5]程春虎:《居信义村程氏宗谱》,《武乡程氏家谱》[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

[6]孙文成(程氏十八世孙):《序编武乡信义家谱》[G],道光十四年秋,转见程春虎:《武乡程氏家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

[7][14][15][16][17][18][19][20][21]程春虎:《武乡程氏家谱》[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

[8][10][11]程春虎:《居东良侯村前街程氏宗谱》[G],《武乡程氏家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

[9][12]程春虎:《居东良侯村后街程氏宗谱》[G],《武乡程氏家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

[13]史传远等编纂:《武乡县志》,清乾隆五十五年刊本.

(责任编辑王建华)

Study of Cheng’s Family in Donglianhou,Wuxingmshanxi

Cheng Min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Tourism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 041000)

Abstract:In order to flee from calamity in Yuan dynasty, Chengmin (Cheng side), the ancestor of Cheng's family in Wuxiang county,moved from Henan province to Tongcheng ,Wuxiang county ,Shanxi province,which is called Xinyi village now.After Chengmin ,the number of his descendents was growing quickly, who moved from Xinyi village to more than seventy villages and Donglianghou village Cheng's family was one of them. Therefore,Wuxiang Cheng's family originated from Henan province and Donglianghou village Cheng's family derived from Xinyi village in Wuxiang county. Wuxiang Cheng's family was well regulated, so there were many celebrities in the family, especiall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Nowadays, Wuxiang Cheng's family has developed into a big family and the family members spread all over the country. Thus, taking Donglianghou villa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study the reasons of the prosperity of Wuxiang Cheng's family.

Key words:Wuxiang county;Dong LiangHou village;origin of Cheng's family;family motto

作者简介:程敏(1992—)女,山西太原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05

中图分类号:K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2016)01-0027-04

猜你喜欢

武乡渊源家训
舌尖上的武乡 记忆中的美味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情系太行革命老区 武乡砖壁红色之旅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新媒体背景下武乡顶灯舞的发展途径*
家训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