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商时期昆吾迁徙考

2016-03-28李文涛

关键词:晋南部落

李文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历史与文博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先商时期昆吾迁徙考

李文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历史与文博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昆吾部落在先商时期最早掌握了冶金技术,因此受到夏部落的重视,其迁徙与夏朝王都的迁徙密切相关。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知昆吾首先活动在关中地区,其后来到晋南。夏朝时期,随着夏王朝的迁徙,活动在河南中北部地区。

昆吾;先商;晋南;夏朝王都

昆吾部落是先商时期一个重要的部落,由于较早掌握了冶金技术,对探讨早期国家起源以及夏朝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何光岳与余太山较早对昆吾的活动轨迹进行了讨论。金正耀先生对昆吾部落的兴衰以及与夏之间的关系,做了比较完整的梳理,由于当时史料欠缺,其结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1]。此外,张国硕先生也探讨了望京楼遗址与昆吾部落之间的关系[2]。昆吾部落与楚部落同源,最近出土的清华竹简《楚居》使学者比较清楚地认识到早期楚人的活动,对探讨昆吾部落的活动情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博楚简《容成氏》以及清华竹简《楚居》,探讨昆吾部落迁徙状况,从而有助于探讨早期夏族活动的概况。

有许多史料记载了昆吾部落的起源,《史记·楚世家》记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六曰季连,琇姓,楚其后也。”《世本》记载:“吴回氏生陆终,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生子六人。孕而不育三年,启其左胁,三人出焉,启其右胁,三人出焉。”《大戴礼记·帝系》也有类似的记载:“吴回氏产陆终。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篯,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云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羋姓。”

以上史料记载可知,昆吾部落为陆终之后。有学者认为陆终可能是继祝融之后为火正,其旧址在新郑附近,从而鬼方在鲁地附近[3]。实际上,在新郑附近的只是陆终氏中妘姓部落的居住地,这个部落长期生活在此地,一直未离开其先祖生活的故地[4]。因此,早期的昆吾部落不可能生活在新郑附近。

要探讨昆吾部落生活地区的情况,还须从鬼方氏生活的区域着手。“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表明这一时期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因为昆吾有其父,又知其母;而此之前的陆终不知其母[5]。从部落之间联姻的角度来看,昆吾部落应该生活在鬼方氏附近。鬼方分布区域在商朝时期已到关中晋南一带[6]。不过,鬼方部落被认为来自西域一带,直到商朝时期才来到晋南[7]。因此,在夏朝之前,鬼方部落生活在关中附近或其西部。而与之联姻的陆终氏,也只能生活在关中附近区域。其后裔昆吾部落,也在关中地区生活较长时间。关中地区在先秦之前湖泊众多,有稳定的可供采集与狩猎的食物来源,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昆吾部落,这一带比较适合他们生活。昆吾部落在关中平原留有活动的痕迹,可以从地名中得到体现。陕西蓝田附近有昆吾山和昆吾亭。《汉书·扬雄传》引《河东赋》记载:“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而东,周袤数百里,穿昆明池象滇河,营建章、凤阙、神明、馺娑,渐台、泰液象海水周流方丈、瀛洲、蓬莱。游观侈靡,穷妙极丽。”《汉书·外戚传》也记载:“霍后立五年,废处昭台宫。后十二岁,徙云林馆,乃自杀,葬昆吾亭东。”这两个地名是昆吾部落在关中地区活动的痕迹之一。

昆吾部落离开关中地区之后,来到晋南。《山海经·大荒南经》载:“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山海经·海内经》载:“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以上记载可知,此时昆吾族生活在水草比较丰盛的地区,渔采狩猎是其主要生活来源,另外周边地区崇山众多。《山海经》部分为巴人作品,反映巴蜀一带文化[8]。但也有反映其他地方之处。九丘中有所谓的陶唐之丘,其地名的由来与陶唐氏有关[9]。陶唐氏活动区域,有河北说、山东说、豫北说和晋南说等几种说法。但一般认为陶唐氏由豫北至晋南[10]。无论山东、河北乃至豫北说与 《山海经》中记载的昆吾族活动的地貌都不符合,因此,昆吾族活动的地域只可能是在晋南,而且应该在运城盆地。因为运城盆地有盐湖等大泽之地,周围是中条山系以及汾水、河水、涑水等河流围绕,符合《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昆吾族活动地域的地貌特征。

在晋南地区,昆吾族掌握了冶金技术。《墨子》卷十一《耕柱》记载:“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11]夏后开即夏后启,启让昆吾族铸造铜器,说明昆吾族较早掌握了冶金技术。昆吾族在夏启时期的活动区域,与当时夏都所在地域有关。启时夏都的位置,应该在晋南安邑。《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大禹即位的地方,一般认为是阳城,即现在河东安邑附近[12]。“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会稽在今河东地区,具体地址不可考[13]。“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表明即使在帝禹晚年,其统治中心仍然在安邑,如果在河南洛阳一带,则会稽在其西,不能用“东巡狩”。大禹死后,“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启即位的地点,《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中记载:“帝启。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诸侯从帝归于冀都。”“钧台”一般认为在今河南新密新砦城址[14]。邑,夏商时期指王城所在地,《白虎通·京师》记载:“夏曰夏邑,殷曰商邑,周曰京师。”所以,此处的“夏邑”没有明指。启在钧台大会诸侯之后,“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冀都”指大禹统治区域。《今本竹书纪年》卷上记载:“帝禹夏后氏,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冀的核心地区在晋南[15]。由此可知,启即位的地点在今晋南安邑附近。当然,启即位之时,并不是所有部落都臣服,启与有扈氏部落发生战争。益所在部落也非常强大,不排除启为了控制其他部落,此后将都城迁往新密等地。

作为最早掌握冶金技术的部落,禹与启不会让这些部落远离自己的统治。因此,大禹与启时期,昆吾应该居住在晋南及其周边地区。渭南的富平等地以及三门峡的灵宝等地都有大禹铸鼎的传说。在运城周家庄遗址中出土黄铜片,为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 500年[16]。此外,灵宝西坡遗址还发现了铜矿石。加之2011年,在闻喜县石门乡玉坡村西南发现一座采矿炼铜遗址,现存遗迹有露采坑、矿井、巷道、烧制木炭的窑穴等20余处,采矿用的大小石锤、生活用的陶质器皿(残片)100余件,从现场采集的标本推断其采冶时代为夏代延至战国早期[17]。这些都表明冶金技术在夏朝建立之前已经被掌握,昆吾族活动的区域,在运城及其周边地区,也符合在古代技术工人一般为官府直接控制的情景。

夏朝建立之后,依靠掌握冶金技术,加之同为颛顼之后,昆吾部落成为夏部落主要联盟的力量。昆吾部落的迁徙,与夏王都的迁徙有关。

启子太康时期,迁都斟寻阝,斟寻阝在今偃师附近。昆吾族的一部分也迁徙到附近地区。《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二经》注山之首,曰煇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又西一百五十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凡济山之首,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中次二经》的范围,侯仁之认为在豫西伊水流域[18]。因此,昆吾之山是昆吾族离开晋南之后又一个居住地点。

昆吾族在发展过程之中,逐渐壮大,《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帝仲康……六年,锡昆吾命作伯。”昆吾族成为夏王朝比较倚重的势力。也分裂出其他的分支。“帝芬……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有苏氏分封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一带[19]。另外,据《国语·郑语》记载:“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为夏伯矣,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当周未有。己姓昆吾、苏、顾、温、董,董姓鬷夷、豢龙,则夏灭之矣。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可知昆吾除了有苏氏之外,还有顾、温、董等封国。顾,在今河南范县东南;温,在今河南温县西南;董,在今山西闻喜县东[20]。顾、温的分封,与夏朝王都的迁徙有关。而董的分封,则值得考虑,因为夏朝王都离开安邑之后,基本上都在河南中北部移动。分封董,最大的因素是遗留在晋南的昆吾族逐渐强大,而且有可能控制晋南地区铜矿的开采与运输。

昆吾族也生活在卫地,《世本》记载:“昆吾者,卫是也。”《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被发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虚,绵绵生之瓜。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可见,濮阳附近是昆吾族生活的一个主要区域。帝廑时期,“昆吾氏迁于许”。《史记·楚世家》中楚灵王说过:“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也反映了昆吾族在许昌附近活动的踪迹。

夏朝末年,昆吾族成为反对商汤的重要力量。《诗经·商颂·长发》:“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史记·殷本纪》记载:“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今本竹书纪年》:“二十六年,商灭温。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遂征顾……二十九年,商师取顾……三十年,商师征昆吾……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而出土文献《容成氏》也记载:“泰如是状。汤闻之,于是乎慎戒征贤,德惠而不假,三十而能之。如是而不可,然后从而攻之,升自戎遂,入自北门,立于中口,桀乃逃之历山氏,汤又从而攻之,降自鸣条之遂,以伐高神之门。桀乃逃之南巢氏,汤又从而攻之。遂逃去,之苍梧之野。”[21]

以上记载表明,昆吾部落首先向商汤进攻,商汤大败昆吾部落和韦、顾部落之后,才最后向夏桀进攻。韦在今河南滑县,顾在今河南范县东南[22],二者均在豫北。商汤居住地点,在今郑州附近[23]。商汤从亳邑向西征伐夏桀,亳邑在今郑州附近,夏桀居住在斟寻阝,也即偃师附近[24]。考虑到韦、顾部落被击败后没有残兵败将逃往偃师附近与夏桀会合。因此,昆吾族所居住的地方,距离亳地不远;距离偃师也比较近。有人认为新郑西北6公里左右的望京楼遗址,被认为是昆吾之居[2]。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望京楼遗址可能是昆吾族继许昌之后一个重要的据点,昆吾族与商汤作战失败后,可以迅速逃往偃师附近与夏桀会合。

据《容成氏》等记载,夏桀失败后,同昆吾残兵一起逃亡晋南[24]。《读史方舆纪要》卷四一记载:“又昆吾亭,《志》云:在县西南一里,昆吾即助桀拒汤,汤先伐之者。”民国《安邑县志》卷一二《古迹记》“昆吾亭……旧志不注明此亭所在地,但安邑里甲有昆吾前、昆吾后之名,则是相传已久。”反映出昆吾族对抗商汤失败后最后的归宿。昆吾族与夏桀之所以逃回晋南,与这一带有二者的遗族有关。

夏朝时期,夏朝王都在河南的建都地点在阳城(登封附近)、阳翟(许昌禹州附近)、斟寻阝(偃师附近)、商丘、原(河南济源附近)、老丘(河南开封附近)、西河(河南安阳附近);当然斟灌(今山东寿光)也被认为是夏都,实际上是夏人失国逃亡过程中尴尬的表现[12]。而昆吾从河南中部向北迁徙,其后裔又由淮阳分居到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25]。可见,昆吾族的分布,与夏朝王都的迁徙有密切关系,这种密切关系也与昆吾族掌握冶金技术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断,昆吾族早期在关中地区活动,其后来到晋南地区。在晋南地区,他们掌握了冶金技术,成为夏族控制与依靠的力量,他们与夏部落命运攸关,随着夏朝王都的迁徙而迁徙与分封;但在晋南地区,还有其遗留的后裔,董的分封则反映出这种情况。

[1]何光岳.楚源流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25-52.

[2]张国硕.望京楼夏代城址与昆吾之居[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84-190.

[4]徐少华.祝融八姓之妘姓、曹姓诸族历史地理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5-20.

[5]罗运环.论楚国家的形成[J].江汉论坛,1986(7):73-79.

[6]王国维.鬼方昆夷玁狁考[M]//观堂集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96-303.

[7]宋亦箫.鬼方种族考[J].晋阳学刊,2008(4):31-36.

[8]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M] //古学甄微.成都:巴蜀书社,1987:35-65.

[9]贾雯鹤.《山海经》专名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188.

[10]张锟.“唐地”考辨[J].中原文物,2003(1):18-22.

[11]孙诒让.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1:421-425.

[12]李玉洁.夏人“十迁”及夏都老丘考释[J].中州学刊, 2013(2):112-117.

[13]钱穆.《史记》地名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36.

[14]赵青青.新密新砦城址与夏启之居[J].中原文物,2004 (3):12-16.

[15]李民.《禹贡》、冀州与夏文化探索[J].社会科学战线, 1983(3):123-130.

[16]王建平,王力之.山西周家庄遗址出土龙山时期铜片的初步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8):145-154.

[17]孟苗.闻喜惊现夏代采矿炼铜遗存[N].山西日报, 2011-12-07(A02).

[18]侯仁之.山经今地示意图[M]//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7.

[19]梁晓景.苏国史迹考略[J].史学月刊,1985(2):18-24.

[20]徐元诰.国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0:467.

[21]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77-282.

[22]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32.

[23]邹衡.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J].文物,1978(2):69-71.

[24]郑杰祥.商汤伐桀路线新探[J].中原文物,2007(2): 37-40.

[25]李学勤.谈祝融八姓[J].江汉论坛,1980(2):74-77.

责任编辑:罗清恋,吴强

Research on the M igration of the Kunwu Tribe in Pre-Shang Period

LIWentao
(Faculty of History and Archaeology,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Sanya Hainan 572022,China)

The Kunwu tribemastered the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during pre—Shang period,and itwas paid attention by the Xia tribe.So themigration of the Kunwu tribe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migration of the capital of the Xia Dynasty.By combing the literature,we could find the Kunwu tribe first live in the Guanzhong area,then came the Jinnan area,and lived in north-central regions of the Henan Province.

the Kunwu tribe,pre-Shang period,the Jinnan area,the capital of the Xia Dynasty

K205

A

1673-8004(2016)06-0063-04

2016-05-16

李文涛(1974— ),男,湖北天门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晋南部落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广东出土东汉晋南朝铭文砖述略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