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30号的优良特性分析

2016-03-28李楠楠殷贵鸿韩玉林唐建卫王丽娜邹少奎吕永军李顺成

中国种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周麦强筋抗病性

李楠楠 张 倩 殷贵鸿 韩玉林 唐建卫 黄 峰 王丽娜 邹少奎 吕永军 李顺成

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30号的优良特性分析

李楠楠 张 倩 殷贵鸿 韩玉林 唐建卫 黄 峰 王丽娜 邹少奎 吕永军 李顺成

(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周口466001)

周麦30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23号为母本、矮秆多穗材料周麦18-15为父本,综合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就地夏繁加代、抗病性和品质平行测定筛选等技术,定向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抗倒、优质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本文根据周麦30号参加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的结果,对其丰产性、抗病抗逆性以及品质等主要优良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协调,高产潜力大;抗病性、抗倒性好;品质达优质强筋小麦标准。针对周麦30号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优缺点,提出配套栽培技术:播期10月13-28日,播量330~360kg/hm2,氮肥底追比5∶5,中后期防治赤霉病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小麦;周麦30号;高产;抗病;优质强筋

周麦30号系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针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双重要求,立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和竞争,把高产、抗病、抗倒、优质强筋作为主要育种目标,采用(优质、大穗高产)×(多穗高产、稳产、多抗)模式杂交,以周麦23号为母本、矮秆多穗材料周麦18-15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以高产、多抗、优质为目标,经连续2次就地夏繁加代、分子标记辅助、抗病性和品质平行筛选技术定向选择,于2010年选育定型,系谱号为05230-S-2-S-2。2010年参加新品系比较试验,2011年定名为周麦30号,当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预备试验。2012-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CNA20090810.7),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6006),2015-2016年成为河南省重点推广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品种推广应用步伐,现将其主要优良特性总结分析如下。

1 丰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2012-2013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冬水B组区域试验,17点汇总,每hm2平均产量为7080.0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1.88%,增产不显著,增产点率76.5%,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11位[1];2013-2014年续试,20点汇总,平均产量为8757.0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1%,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90.0%,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8位[2]。2014-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A组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8302.5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5.32%,增产点率100%,居冬水A组生产试验第2位[3]。在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和生产试验3年3组58点(次)试验中,每hm2平均产量为8046.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44%,平均增产262.5kg,平均增产点率88.9%,表明周麦30号丰产性较好,品种适应性广,具有优良的推广前景。

周麦30号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亩成穗数适中。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较快。株型偏紧凑,旗叶宽大、上冲,穗层整齐。长方形穗,穗较大,穗码较密。白壳、长芒、白粒,子粒椭圆形,角质,饱满度中等。产量三要素较协调,平均成穗数604.5万穗/hm2,穗粒数39.1粒,千粒重47.3g,丰产性较好[4]。

2 抗病、抗逆性

2.1 抗病性 经国家小麦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单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2013年和2014年2年接种抗病性鉴定:周麦30号对于条锈病强毒力CY29、CY30、CY31、CYR32、CYR33、Su-3、Su-4、Su-35和V26等混合优势小种均表现免疫,携带抗条锈病基因Yr36[5]。对供试的PHT、THT等叶锈菌混合小种表现高抗,经分子检测发现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34。对白粉菌优势小种V1a、V2、V3a、V3b、V3c、V3d、V3e、V3f、V5、V6、V7、V8、V17、V19等苗期表现高感,成株期中感,高感纹枯病和赤霉病,是2016年国家审定小麦新品种中抗病性最好的一个。

2.2 抗寒性 聚合4个隐形的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Vrn-B3,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宽卷,叶色青绿,冬季抗寒性较好。

2.3 抗倒性 聚合了Rht2、Rht8 2个矮秆基因,株高79.8cm,茎秆粗壮,节间物质充实度大,茎秆抗倒伏指数达到0.85以上,具有高抗倒伏的特性。

2.4 耐旱,抗干热风,耐后期高温 根系下扎较深,后期根系活力强,抗干热风,耐后期高温,叶功能持续期长,活秆成熟,根系发达且活力强,耐旱性较好,灌浆快,落黄好,熟相较好。全生育期226.4d,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同期。

3 品质性状分析

周麦30号携带1、7+8、5+10优质亚基,且PPO活性低。2013年、2014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抽混合样化验品质测定平均结果为:容重802g/L,蛋白质(干基)15.66%,湿面筋33.3%,沉降值42.3mL,吸水率58.2%,稳定时间7.4min,最大抗延阻力363.5E.U.,拉伸面积82cm2,延伸性159mm,硬度指数60.5。品质达优质强筋小麦标准,适合制作面包等食品。

4 配套栽培技术

4.1 适应范围 适应黄淮冬麦区南片麦区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4.2 播期与播量 最适宜播种时间是10月13-28日。周麦30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25cm、窄行行距19cm,或者20cm等行距,播深3~4cm,适宜播量范围在330~360kg/hm2。

4.3 平衡施肥与灌水 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与微肥相结合。全生育期每hm2施肥量为:有机肥45000kg,纯氮(N)210kg、磷(P2O5)150kg、钾(K2O)112.5kg、硫酸锌15kg。磷、钾肥和微肥一次性底施,氮肥底肥与追肥的比例为5︰5,起身期施肥。保证孕穗、灌浆等需水关键期的水分要求。

4.4 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一般应在起身期每hm2用20%三唑酮乳油1500mL兑水750kg,对准茎基部均匀喷雾防治纹枯病;在小麦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2d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应在雨前或雨后及时喷施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20%三唑酮100mL防治赤霉病。根据虫害发生情况防治蚜虫、吸浆虫等。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冬小麦新品种动态 2012-201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试汇总报告.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5-139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冬小麦新品种动态 2013-2014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试汇总报告.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66-119

[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冬小麦新品种动态 2014-2015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试汇总报告.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50-175

[4] 殷贵鸿,韩玉林,黄峰,等.河南省周口小麦遗传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河南农业科学,2015(4):35-41

[5] 殷贵鸿,杜纪格,韩玉林,等.超高产稳产广适优质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选育及优良特性分析.中国种业,2006(6):52-54

2016-07-26)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51100110400);河南省产学研合作专项(152107000006);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2130199-ny);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4D00000018)

殷贵鸿

猜你喜欢

周麦强筋抗病性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