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理念下职业院校教师应对慕课的策略研究
2016-03-28韩飞孙建波
韩飞,孙建波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终身学习理念下职业院校教师应对慕课的策略研究
韩飞,孙建波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慕课作为21世纪的新生事物已经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挑战。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应如何应对慕课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着重从思想、技术、理论、实践及反思五个层面阐述自己的理解,旨在为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变革及加速慕课的发展提供系列理论和实践借鉴。
终身学习;职业院校;慕课;策略
慕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融合的一个新事物已悄然兴起,其在教学形态、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变革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对教育行业提出的新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应首先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通过终身学习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一、终身学习理念
自终身学习理念被提出后,其概念便众说纷纭。1994年在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所采纳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地愉快地应用它们。[1]终身学习是人类开启知识社会大门、适应并且驾驭知识经济的一把钥匙。[2]
在倡导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终身学习理念强调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学习,而是强调学习主体能够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学习,做到与时俱进,能体现主动的、有创新、有追求,并能够有信心、有创造性、愉悦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终身学习是每一个社会人享有的权利,但同时也是每一个社会人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已被人们视为“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成为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
二、慕课
(一)慕课的出现
2012年,一场由哈佛、斯坦福等世界顶尖名校掀起的教育风暴——慕课,震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界。慕课是一种由信息技术催生的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在线教育形式,具有网络化、公开化、社会化的功能。它系统地将大学课程、课堂教学、学习进程、师生互动、效果测试、成绩评估等在线实现,是一场教育革命,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及教育方法,实现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综合素质本位的转化,推动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2013年,北大、清华、复旦等一批中国名牌大学也相继与edX、Coursera等国际教育机构签约、结盟,这标志着慕课正式进入中国。
(二)慕课在国内的发展
《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而2013年则被诸多的学者和专家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正式推出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2014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也推出了“好大学在线”慕课平台;2014年5月12日,深圳大学联合一些地方高校推出了针对地方高校本科生的中文慕课平台——“优课”联盟(UOOC)。此外,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虽然没有搭建平台,但都针对自己的强势专业制作了自己的慕课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慕课几乎与世界同步。
与国外慕课的供应商类似,目前中国慕课的供应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校自行建设或教育部门引领开展。前者以北京大学的“华文慕课”等为代表,后者以“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平台为例,该平台是由上海市教委为实现上海各高校课程、专业、师生资源共享所建立的一个大型的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另一类则是商业机构,主要以中国大学MOOC、MOOC学院、MOOC中国、智慧树、超星慕课等平台为代表。
为了进一步加速慕课在国内的发展,2015年教育部在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提倡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在教育部的积极引导下,我国高水平大学率先开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众多高校积极参与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类型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以及多个高校、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各种类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纷纷上线。另外,社会及高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有关慕课的各类竞赛也风生水起,如超星集团于2015年6月15日-2015年8月10日举行了首届全国“泛雅杯”教师慕课大赛。
三、终身学习理念下慕课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终身学习理念与职业院校教师
终身学习是一种知识更新和知识创新的学习,其核心观念就是要求每个社会人都要充分利用一生中可利用的各种机会去更新、充实和深化自己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质、宽广的知识面、一流的教学艺术和专业化水平等,而这些优秀教师核心要素的形成,均不能摆脱学习这一行为。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职业院校教师的学习更为迫切,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塑造完美人格,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职业院校教师的潜能,使之成为创造型、指导型、研究型、综合型教师,以满足时代需要和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慕课与职业院校教师
慕课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意识、业务水平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比传统教育模式要高得多,教师只有在知识的学习、传授和创新方面下足功夫,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后反思三个环节做足文章,才能迎接慕课的挑战。
1.课前准备。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权威,课前不备课也可以靠“吃老本“或者采用”照本宣科“进行教学。慕课模式下,由于知识具有生成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在课前要对课程计划及衡量课程质量的指标(如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授课效果等)有个准确的把控;其次要树立个性化理念,积极研究教学方法,梳理知识图谱,精心选择并细化教学内容,以科学高效的教育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还要对每一次课程进行预测和设想,学生在观看视频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应该怎么去解答;再次要思考与技术员、传媒顾问及视觉专家进行商讨,如何制作一期合格的慕课课程;最后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互动情景和评价方式,来提高慕课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2.课堂教学。慕课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提问和教师解惑为中心,以师生互动、共同探究为主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其次要有把握课堂大局的能力,具备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艺术,要能根据课堂气氛的变化随机应变,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
3.课后反思。慕课的课后主要是学生在平台上完成作业或者小测验,教师通过大数据的指导,把握每一名同学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指导,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教师首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潜心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另外,随着慕课的发展,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将不再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提升个人的知识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多学、多做、多思。
四、终身学习理念下职业院校教师应对慕课发展的策略
(一)思想上正视慕课——端正终身学习的态度
慕课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运行模式,虽然目前普及面还不是很广,但其独到的优势足以显露慕课模式是中国未来教育变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及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终身学习的态度,树立终身学习和唤起自我发展的意识,从自身专业成长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实现自身价值观的角度出发,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慕课、迎接慕课、学习慕课、运用慕课。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位,行动中才能有动力、有目标、有作为。
(二)技术上保障慕课——开发终身学习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这对社会人终身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开发终身学习的能力。慕课作为信息化时代变革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新方式,集各种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于一体,需要以各类技术来支撑。教师在慕课的学习、制作和运用过程中,要紧跟数字技术日新月异进展的步伐,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云信息及数据挖掘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完美结合,如设计主题展,研究如何把声音、文字、图片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解决了技术问题这个壁垒,优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才能得以呈现。
(三)理论上研究慕课——契合终身学习的本质
终身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探索、研究、创新、进步,尤其是不断研究和创新是终身学习的精髓所在。目前的慕课还是雏形,整个系统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加之我们对慕课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含糊,所以我们先要从理论层面上对慕课进行研究。研究慕课的自身特点和独到优势;研究制约慕课发展的内力、外力及如何将其形成合力;研究如何在“慕课”中用很短的视频来呈现和叙述关键问题与知识点;研究职业教育的慕课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设计;研究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如何与专业实训相结合;研究慕课对传统的教育环境、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等;只有全方位、深层次地研究慕课,对慕课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透彻、更准确,慕课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四)实践中整合慕课——挖掘终身学习的资源
终身学习的资源非常广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整合资源,发挥资源的最优化。高水准、高质量的慕课需要在人力资源、素材、技术等环节整合社会组织、行业及高校的优质资源。人力资源整合方面可以充分整合行业和学校的领军人才、行业带头人、教学骨干,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不同背景、不同能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集思广益。素材可以整合精品课程建设、各类优质示范课评比、各类信息化大赛、各类技能大赛等,通过这些平台可以为慕课提供优质的资源;技术方面可以整合数字化校园、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等便利资源,为慕课的制作提供保障。
(五)反思中创新慕课——优化终身学习的形式
终身学习的形式可分为网络教育、讲座培训、自学、求学等多种方式,学习的形式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多样的学习形式可以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慕课的内容比较广泛,但其形式却很单一。我们在运用慕课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不为慕课而慕课。诸如将慕课与“翻转课堂”进行很好地整合,将课堂跃升为师生间知识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的场所,使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完美结合。
[1] 程春梅.终身学习理念及其对教师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04):94-95.
[2] 王仁彧.特色与机制:落实终身学习理念的路向探究-对践行《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5,(08):31-33.
G715
A
1671-5993(2016)03-0009-03
2016-07-10
本文系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大数据时代职教师资管理现代化研究-以江苏为例》(项目编号:2014SJB448);江苏理工学院2014年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慕课视野下教师教学素质提升研究》(项目编号:KYY 14533)的研究成果。
韩飞(1979-),男,江苏盐城人,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商贸物流系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师发展理论研究;孙建波(1980-),女,江苏淮安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职教师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