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晚粳稻品种在秀洲区引进试种与主要技术要点

2016-03-28沈有松徐建良钱泉生刘金弟

中国种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秀洲区穗肥粳稻

沈有松 贾 良 徐建良 钱泉生 刘金弟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种子管理站,314001)

杂交晚粳稻品种在秀洲区引进试种与主要技术要点

沈有松 贾 良 徐建良 钱泉生 刘金弟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种子管理站,314001)

秀洲区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是浙江省粮食主产区,耕作制度以晚稻+大麦、晚稻+小麦、晚稻+油菜等两熟轮作制为主。近年来因北部湿地农业发展,晚稻种植面积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因此要稳定和发展秀洲区粮食生产传统优势产业,充分利用秀洲区温、光、水资源与季节、地力优势,在抓好晚稻生产面积的基础上,应通过引进和推广应用晚稻优良新品种,特别是加快引进、筛选和推广利用高产杂交晚粳稻新品种,提高良种贡献率,发挥优良品种增产增效能力,是实现秀洲区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切实而有效的途径。

1 引进试种品种

2013-2015年秀洲区共引进甬优系列、秀优系列、浙优系列、嘉优系列、春优系列、嘉优中科系列、津粳优系列、嘉禾优系列等杂交晚粳稻新品种61个,共推荐和推广应用以甬优12、甬优538、春优84、甬优1540、秀优5号、嘉优5号、嘉优中科1号等为代表的杂交晚粳稻品种8个,为秀洲区杂交晚粳稻新品种应用历史上最多的年段。

2 产量表现

2013-2015年秀洲区5.18万hm2晚稻中,累计示范推广高产杂交晚粳稻面积5733hm2,杂交晚粳稻种植面积占晚稻种植总面积的11.1%,较2012年的2.5%推广应用率有显著提高。秀洲区共建设杂交晚粳稻新品种高产示范方45个,示范面积833hm2。据浙江省、市、区专家验收,3年27个百亩示范方238.67hm2,每667m2平均产量为811.51kg,比全区平均增产230.51kg。2013-2015年秀洲区35块高产攻关田2.54hm2,每667m2平均产量达847.57kg,比全区平均增产266.57kg。

3 社会经济效益

2013-2015年秀洲区高度关注省内外杂交晚粳稻新品种选育进展与品种审定动态,借助省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平台,整合本区杂交晚粳稻引进与推广应用计划,积极引进最新组合试种并开展区域适应性扩展鉴定,高产杂交晚粳稻新品种推广应用与更新换代步划明显加快,杂交晚粳稻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粮食增产因子构成中品种因素贡献率显著加大。有效地发挥超高产杂交晚粳稻优良新品种增产增效能力,保障了秀洲区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发展,实现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区累计增产稻谷1499.08万kg,新增总产值4611.49万元,杂交种子总增资593.4万元,实际新增经济收益4026.16万元。

4 主要技术要点

4.1 培育壮秧,适时移栽 为培育群体适宜、个体健壮的大田苗态,我们从抓好适量稀播稀插着手,严格控制亩用种量和秧田、秧盘播种量。移栽需根据秧苗叶龄及时移栽,移栽规格20cm×30cm为宜,每667m2插丛数1.0万丛左右。手插根据秧苗长势1或2本插,落田孽控制在5万上下;机插栽培的每盘播种量50~60g,每667m2用种量0.9~1.0kg,基本苗2万左右。

4.2 加强苗期管理 一是抓好种子消毒与催芽。苗期是防治病毒病的最佳时期,病毒病潜在的流行区要加强药剂拌种和带药下田,控制前期媒介昆虫的发生,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危害,要选用合适药剂,抓好苗期病虫防治,确保大田秧田秧盘健苗、全苗、壮苗、匀苗。二是提高大田耕整质量,高标准平整大田,确保直播后出苗整齐,移栽后秧苗成活。三是及时间苗、护苗、补苗,确保基本苗数。四是移栽稻秧苗成活后适当搁田稳苗,排除麦茬腐烂污气改善土壤通透性,以利秧苗扎根促进生长。

4.3 提高群体质量 通过确定合理基本苗降低基础苗数、适当减少基蘖肥提高穗肥比例、适期适度搁田控制无效分蘖等措施,防止苗峰过高,优化植株基部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根系与地上部器官协调生长,提高成穗率,促进抽穗后群体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一是降低用种量,杂交粳稻机插和直播栽培每667m2用种量0.9~1.0kg,机插栽培的每盘播种量50~60g,基本苗2万左右。二是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氮能力和氮肥当季利用率科学确定氮肥施用总量,适当增加后期用量。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一般为7∶3至6∶4,穗肥要看苗施用,一般在倒4叶露尖时施促花肥,倒2叶露尖时施保花肥。如群体落黄早,计划够苗期苗数不足,穗肥提前1个叶龄施用。如计划够苗期群体过大,叶色过深,穗肥一定要推迟到群体叶色落黄后才能施用,次数和数量减少。三是在够苗期1个叶龄期或当群体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及时搁田,先轻后重,多次搁田,控制无效分蘖。

4.4 推进机插和集中育秧 机插栽培既有利于适期早播,克服小麦茬季节紧张矛盾,延长杂交稻营养生长期,积累更多干物质,确保中后期库源协调,发挥杂交稻高产潜力,同时也有利于防控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以利于植株健壮生长。

4.5 改进水浆管理 在灌水技术上强调根据稻苗需水规律灌水,围绕出苗、促蘖、壮秆、强根、防衰的栽培要求进行科学灌水,改变长期灌深水或后期断水过早的不良习惯。直播田播种至秧苗2.1叶期以保持秧坂湿润为主,以利竖芽;2.1叶期后灌水浅水上秧坂,结合施断奶肥,促分蘖,并浅灌勤灌;7月中旬后适时适度搁田,促壮秆健根,防止烤田过迟、或不烤、或过度;孕穗、抽穗、灌浆期湿润灌溉,养根保叶促健壮,后期干干湿湿,防早衰。

4.6 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落实水稻综防技术,加强水稻健生栽培,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准确掌握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正确指导防治时间和用药配方,做到达标防治,改进在防治上的盲目性,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和田间调查,主要防治好“四虫四病”,即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蚜虫、条纹叶枯病、矮缩病、纹枯病、稻曲病。

4.7 测土配方供肥,改进施肥方法 据秀洲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和校正试验结果,施肥方法由氮化肥为主、重前期施用改为增钾增有机肥、稳施穗肥,并根据杂交稻总生物产量较高的特点适当增加总用肥量。要求每667m2增施有机肥(稻草还田)300kg,钾肥7.5~10kg;强调施氮化肥尿素控制在37kg左右;并提出了采用“前轻促、中适控、后稳补”的施肥方法(27︰33︰17︰23),改进前期氮肥“一轰头”、壮秆肥“失控”、穗肥“迟重”的做法,特别强调7月中旬壮秆肥,8月上旬穗肥的适期、适量施用。

2016-08-19)

贾良为并列第一作者

猜你喜欢

秀洲区穗肥粳稻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穗肥施用时期对喀斯特区域杂交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新常态下嘉兴市秀洲区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嘉兴市秀洲区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思路与建议
浅谈嘉兴市秀洲区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思路与建议
嘉兴市秀洲区中华鳖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措施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