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建构探讨
2016-03-28潘超
潘 超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生态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建构探讨
潘超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主要有奖惩性教学评价和发展性教学评价,两者都有一定的弊端。教育生态理论为课堂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它要求评价的价值取向应具有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应重视整体性、评价的主体应体现多元性。构建生态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需对生态课堂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加以明确;综合考量评价内容,采取指标量化;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建构有效的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制度;生态课堂;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发展性评价
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演绎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展现,而课堂教学评价则往往与教师的教学评定、职位晋升直接挂钩。现行的教学评价制度主要包括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和发展性教学评价制度,两者都有一定的弊端,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性。而教育生态理论为课堂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全面评价教师的课堂行为,把课堂作为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生态课堂是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一种生态状态下的新型课堂,它强调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和谐统一,将课程结构、师生关系等进行重新构造,是一种学生、老师、学习任务、各种辅助设施等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1]
1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现状
奖惩性教学评价制度主要从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来说,发展性教学评价制度主要从教师教学评价的结果来说。前者利用了教师普遍希望得到肯定、表扬和奖励,害怕受到否定、批评和惩罚的心理。后者将立足点放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从评价主体来看,两种评价制度的评价主体主要是行政管理人员,课堂教学评价的各项指标均由评价主体制定,而教师大多是被动的被评价者,不参与评价指标的制定,没有评价指标的话语权,主体地位不能得到有效体现,教师对于评价制度往往是被动遵守,教学行为很多时候往往以是否完成既定教学指标为标准,把课堂教学作为任务,而非发展过程的检视。从评价制度的效果来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主体的非民主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对评价制度的遵守更多是形式上的,致使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很多教师仅仅把它当作是一种行政命令来对待,产生一种应付的心理,更不会与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素养联系起来。另外,教师之间进行评价也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事之间了解比较透彻,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细节问题,从而能够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同行评价,这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总之,任何一种评价制度都不完美,奖惩性评价制度不合理、不公平时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则或多或少地削弱了教师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
2 生态课堂对教学评价制度的基本要求
2.1教学评价价值取向的发展性
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对生态课堂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内在的规定,主要包括对生态课堂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从整体上指引着与价值取向相应的活动。生态课堂对教学评价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侧重甄别、选拔功能,它更为关注的是评价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调节功能,强化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促进效果以及对学生、教师发展的支持作用。[2]生态课堂的功能主要强调了生态系统中各个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课堂每一个因素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课堂的生态属性和教育属性。生态学认为,学校就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教师的质量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决定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教师的内在激情,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这是教师评价制度的关键。
2.2教学评价内容的整体性
从生态学视角来看,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性,要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课堂教学评价。生态课堂强调课堂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整合的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特点,评价者不能将其肢解开来片面地理解。教学评价应遵从生态课堂的整体系统性,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重视每个评价对象彼此间的联系,注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的感知和把握,而不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割裂式的评价。提倡者认为应该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这样可以全面了解评价对象。
2.3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生态学视角下,一方面要尊重教师教学和生活的“原生”生态;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考察,尊重教师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学校要创建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适应社会和学校对多样化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性和教师的个性特点、努力与进步状况,尽可能真实、全面地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扩展评价主体,是让教师评价成为学校、老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同等专业人员等共同参与进行,在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让步中,建立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帮助教师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最终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促进教师的发展。[3]
3 生态化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生成
3.1明确生态课堂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
在生态课堂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应该多样化、多元化;评价对象具有参与性。在生态课堂的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都是相互融合的,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可以相互交流,二者之间并不是对立存在。生态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科研教务人员等,这些评价主体,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通过对自身评价活动进行反思,实现自我控制、自我改进的评价目的。生态课堂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生态的系统性和发展性,同时评价的维度应该具有全面性,广泛性。
3.2综合考量评价内容,采取指标量化
制定评价机制时应综合考量评价内容,对评价内容进行维度划分,对隐性的内容进行挖掘,采取指标量化。在生态学的视角下,课堂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圈。在制定教学评价制度时,评价内容的选取应是全面的、具有代表性的,不能忽略隐性的因子,对类同的内容进行同一因子划分,并加以量化,方便最后的评价。
3.3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建构有效的评价制度
建构评价制度首先要依赖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使用合适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够使该项科学研究更好地顺利进行。在生态课堂教学这个研究情境中,可以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访谈法等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生态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实施主要采用描述性、解释性的语言进行写作,实现对评价对象的真实性的认识和解释性的理解。生态课堂的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针对课堂中所发生的事情制定制度。这就要求评价者在生态课堂的教学评价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形成生态课堂制度评价。生态课堂教学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生态课堂的和谐与平衡,要求及时反馈评价信息,与生态课堂中其他生态因子相互联系、协同共生,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生态课堂的生态属性和教育属性。
生态课堂的教学评价制度不仅要考虑课堂中所出现的每个因子的和谐性和共同性,还要考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学生和教师是具有生命力的人,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的课堂教学评价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展开的,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方面。另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影响着双方是否能够更好地相互交流,两者之间的交流能够切身体会到对方对课堂行为的反馈、优劣判断,对其能够进行正确的评价。
[1]孙敏.构建生态课程:有效协整思想品德三围目标的探索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谢倩倩.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任珂.教育评价制度及其教育生态学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8(9).
[4]邓春生,熊文婷.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3(10).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lassroom'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PAN Cha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 Erbing 150080,China)
The present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s, mainly including rewarding and punishing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developing teaching evaluation, both have certain drawbacks. Educational ecological theor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It requires that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valu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the contents of evalu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and the evaluation subjects should be diversified.The 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ecological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needs definite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criteria,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evaluation contents,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ecological classroom; evaluation subjects; evaluation indicators; developing evaluation
2016-05-31
潘超(1991-),男,黑龙江依安县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G642.421
A
1673-0496(2016)03-0064-02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6.0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