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质量问题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2016-03-28刘夏夏
刘夏夏
出版物质量问题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刘夏夏
图书是我们思想的产物,在出版的过程中,无法使用“制造”“生产”的工业化模式。“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是出版行业中的共识。想要有高质量的图书,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但是,用种类、规模来提升经济效益,是出版行业的主要方式,如果出版的节奏较慢、时间较长,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进而对发货、回款以及整体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当前我国出版行业之中,如何让这两者得到科学的平衡,是当前的首要工作,也是影响出版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对当前出版物质量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出版物;质量问题;对策
[作 者]刘夏夏,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当前,我国已经是年出版规模近40万种的出版大国,虽然出版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质量还有待提高。从学术著作到大众阅读、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都有着很多的问题。在出版的过程中,当前的监督管理制度也不完善,出版物当中的错误时有发生,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合理”的事情。我们在出版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出版企业市场化的发展,出版物越来越多样,但是在这其中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却越来越低,造成出版物的低质量。这对于出版行业来讲,到底是好是坏?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能够科学地思考,了解当前出版物存在的质量问题,并且及时解决,才能保证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出版物现状
(一)从出版总量上分析
在出版总量来看,当前我国已经是一个出版大国,出版物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在传播传统文化、跨文化交流中都有很多精品。这让我国出版行业用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加入国际出版行业中,让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沟通交流,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但是出版物的质量不足以让我们被称为“出版强国”。在出版的过程中,常常更加重视出版物题材上的创新以及当前发展的潮流,对于出版物的质量问题缺乏重视。
(二)从出版内容上分析
出版物的内容是出版质量中最关键的要素,但是在内容方面,我国出版物的整体质量还较低。在学术方面,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品还很少。国际上衡量学术成果的一个主要标准是文献引用率,我国的比例还较低。在大众阅读方面,没有出现国际上知名的图书,在世界图书排行中还无法看到。在教材方面,除了汉语教学的教材,很少有其他教学教材被其他国家普遍使用。从这三个方面,都说明了我国出版物的内容质量还较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需提升。这种情况与我国出版大国有着很大的冲突,需要我们进行反思。
(三)从编校质量上分析
在我国出版物的编校质量上来看,因为目前出版的数量快速增加,出版的节奏越来越快,造成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有很大的起伏。但是总体来说,学术类、教科书以及很多畅销书的编校质量也得到了提升,让读者们的阅读需要得到了满足。但是,按照近年来新闻出版机构所指定的编校质量检查标准来看,很多养生、少儿书籍以及辅导教材的编校中都缺乏监督,存在粗制滥造的情况,编校质量是当前急需改革与完善的环节。
(四)从印刷复制质量上分析
从印刷复制的质量上进行分析,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改革、数字化越来越普及的整体发展情况下,出版物的印刷复印质量得到提升。和十几年前相比,当前的出版物在图书封面与内容的设计上追求高审美风格,很多图书在德国莱比锡获得“世界最美图书”的评价,在香港国际印刷复印大赛中也有很高的名次。但是很多图书的内容华而不实,包装大于内涵,这对于图书的价值与本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出版物质量下降的原因
出版社是出版的主体,因此出版物的质量问题,出版社需要负担主要责任。为了减少质量问题,我国行政管理机构已经设定很多政策,但是在近年来的市场中,从伪造“专业水书”,到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养生书”,出版社的出错率已经不断攀升,出版物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什么会出现当前出版物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究其根源,是当前整个出版行业过分重视市场化的心态所造成的。因为出版社盲目地扩大规模,过分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更没有重视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图书出版的过程中,出版单位只着眼于当前的短时效益,根据市场的“潮流”来出版图书,并且在质量环节没有做好把关,使得一些东拼西凑的出版物进入社会。但是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下,出版资格考试制度还不够完善,具有专业水平的编辑不多。随着出版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有中级职称资格的编辑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当前我国出版中级考试还是一年一次,并且考核的通过率只有五分之一,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出版社尤其是民营文化服务企业的出版编辑人员无证从业,造成出版物的质量降低。以其他行业来说,银行行业每年有两次考核,证券业每年有四次考核,提高考核的频率,能够提高行业的入职标准,进而让行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保证,这也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讲,造成当前出版物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读者的需求没有准确的定位。没有重视给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让读者对于知识、阅读、素质、消费多方面的需要无法满足。第二,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影响,改变了出书范围,使用短平快的方法来进行全面的以及跨行业的发展。另外,和出版物内容相符合的专业出版工作者的数量较少,因为出版物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编辑量越来越大,让出版编辑以及出版市场都有较大的压力,专业编辑供不应求。第三,在出版的过程中,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并且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正因为这些原因,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制定了有关的出版政策,并且对养生保健类以及中小学辅导教材出版的管理标准进行了修改。
三、提升出版物质量的几点建议
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想要让文化生产力得到开发,提高出版物的质量,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
不断地给出版方向正确、文化积累较强、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公司提升有关出版权利,让他们能够和国有出版社具有同样的待遇,另外把它加入到常规的出版物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当中,监督检查其主要选题备案制度、三审三校制的实施状况,建立从选题规划到编校、设计、印刷复印每个流程的质量保障制度。在数字出版质量管理中,也要有刚性的方式。特别是要建立互联网出版物、数字出版物内容管理与质量管理的标准,使用专门专人管理监督的制度,提高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三审制进行,对出版的方向、内容质量做好严格的把关。
(二)加强出版物质量奖惩力度
有关机构要定时进行质量检查活动,对于一些出版综合实力较弱的出版单位或者文化公司展开重点抽查,对存在重大问题、对社会以及出版行业产生不良影响的,严格吊销其营业执照。对于质量检查合格或者优秀的单位要进行通报表扬,给予其一定的政策福利,如在书号总量、评选先进、等级评价上进行加分。在投融资、所得税减免、财政补贴中优先考虑,进而提升单位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产生标杆效应与榜样力量,促进行业提升质量的意识与水平。
(三)完善不合格退出与培训制度
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出版物,完善市场的退出机制,进行全面的召回与完全清缴,增加违规成本以及出错成本。同时,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的出版资格审核与培训制度,把每年一次的出版资格中级考试调整为半年一次,在上半年与下半年中进行。对考试的内容与结构进行调节,提高编辑出版的方向意识,提升选题规划的能力与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新入职编辑的培训程度,建设常态化的编辑培训制度,加强普及终身学习的职业观念,建设积极向上的行业文化环境,提高行业风气。
(四)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与出版社的监督管理
从根本上提升出版物的质量最有效的两种方式,一是上述的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与实施力度,阻止质量问题的出现;二是要进行科学的引导,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出版社共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要起到监督管理的功能,经过对于出版物生产与发行过程的严格审查,评定优劣,在行业中提升质量导向意识。出版社是出版物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也是出现质量问题的来源。所以,出版社当务之急就是要提升出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精品意识、品牌意识,把保证编辑质量以及出版物的最终质量作为行业的目标。出版好的出版物,在数据收集、选题规划、编辑校对、整体风格、出版印刷等环节,要长时间地建立把关意识。其次,出版社按照出版专业的分工合理配备资源,控制种类数量的提升,让出版人员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提升出版物的质量上。最后,出版社要按照政府的相关规定,健全与完善出版物的质量保证制度,如前期保障制度、选题论证制与重大选题神备案制、中期保证制、后期保证制等,从实际上提升出版物的质量,维护好行业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出版物质量对于出版行业以及文化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当前出版物的质量问题进行改善已经十分迫切。出版物的质量问题虽然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想要切实提升质量,就需要出版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地增强质量意识,从自己做好,时刻把握出版物质量,从外在到内在,切实完善好有关标准,让出版行业能够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1]健文.出版物质量问题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编辑之友,2013(1):11-17.
[2]袁晓东,刘珍兰.专利质量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9):156-160.
[3]张宏.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及质量管理监控机制[J].中国编辑,2016(2):4-9.
[4]汪明瑾.一种出版物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1):130-132.
[5]李红强.出版单位的出版物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出版广角,2012(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