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融合:广东创新型经济研究
2016-03-28曾昭钦晏宗新罗慧如
曾昭钦,晏宗新,罗慧如
(1.广东财经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2.广东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320)
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融合:广东创新型经济研究
曾昭钦1,晏宗新2,罗慧如1
(1.广东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320;2.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虚拟经济作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形下,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广东进入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增长需要从以制造业为主体向虚拟经济转型发展,表现为提升广东实体产业中的虚拟价值、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实体制造业与虚拟服务业加速融合。据此提出发展广东创新型经济的措施是发挥地方政府引领作用、完善实体经济与虚拟服务融合的制度支撑体系、加强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
[关键词]实体产业升级;虚拟服务经济;广东创新型经济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关于虚拟经济的理论主要是在马克思对虚拟资本(Fiktives Capital)形成过程论述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多是将金融领域视为虚拟经济。随着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虚拟经济的范畴也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成思危(2005)[1]认为,“如果将实体经济系统看成是经济系统中的硬件,则可认为虚拟经济系统是经济系统中的软件”,林左鸣(2010)[2]将同时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以心理需求为主导,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总和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当前,国内外经济学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一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视角,戈德史密斯(Goldsimth,1969)[3]在《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一书中得出金融部门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的结论。Atje和Jovanovic(1993)[4]通过对40多个国家人均GDP和股票市场关系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水平和增长率的双重效应影响。Crochane(2005)[5]认为金融市场的回报率与实体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二是从资产泡沫视角,Blanchard和Watson(1983)[6]借助数学工具建立数理模型分析了泡沫问题。Granger和Swanson(1997)[7]为资产泡沫的实证研究作了重要的函数设定方面的准备。我国学者刘骏民(1998)[8]认为,虚拟经济不断高速膨胀发展,有可能会引起灾难性的泡沫经济。张灿(2003)[9]认为,股市和房地产的虚假繁荣是信用极度膨胀的产物。三是从经济虚拟化的视角,国外主要是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解释角度进行研究,帕利(2010)[10]认为,通过债务和资产价格泡沫维持总需求中替代工资增长对需求支持的模式,当经济“硬着陆”会引起突发的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而国内一些学者根据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展开分析,刘金全(2004)[11]认为不仅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而且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也具有显著的反馈影响。总的来看,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王千,2008)[12]。
理论上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尚未确立,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机理还处于探索中;应用方面对虚拟经济的运行重视的还不够,尤其是从省级层面对实体与虚拟协同发展的新型经济缺乏研究。而在当前虚拟经济作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形下,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广东进入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经济虚拟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经济增长需要从以制造业为主体向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融合发展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将实体经济的“发展引领”效应与虚拟经济的“带动支撑”效应有机结合,引领广东经济创新升级和实现产业高度化。
二、从实体到虚拟:广东创新型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体到虚拟演进是发达经济体形成的理论必然趋势
一是从增长驱动力看,经济增长驱动力由劳动、资本、技术等物质生产要素日益转向知识、信息、专利、品牌等虚拟资本要素。随着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的经济价值突破,在当今时代,满足以心理需求为核心的虚拟价值创造活动,成为当今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随着虚拟价值对实体经济的渗透,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实物需求,而是更多的追求多元化的虚拟需求。伴随增长驱动力的要素转移,价值由制造业流向服务业,围绕实物生产与分配为主的实体经济活动日益转向围绕非实物要素生产与分配的虚拟经济活动。虚拟经济创造的GDP越来越大,制造业所创造的GDP却越来越小。在美国,虚拟经济的直接“产出”占整个GDP的1/3。
二是从产业结构看,经济结构虚拟化趋势不断增强。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历程表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领域,经济结构高度化为以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领域。德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南鲍姆提出的“倒金字塔”结构模型形象地表明经济虚拟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一致。以美国为例,其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创造的GDP占全部GDP的比重从1950年的41.25%一直下降到2012年的12.2%,而同期金融服务和房地产服务业占全部GDP的比重却从8.63%不断上升到26.62%。美国经济虚拟化的产业结果是,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提供咨询服务的投资顾问公司,承办会计、审计、咨询的会计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以及信息服务业,越来越成为美国社会主要的经济活动,而制造业及与其紧密联系的行业则不断被边缘化(刘骏民,2009)[13]。
三是从全球产业分工看,虚拟价值要素日益分化产业分工格局。以知识、信息、专利、品牌等虚拟价值要素为动力的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球产业分工的细化,产业划分正在从过去生产环节的产业分工,向产业融合中的垂直化分工、工序差异分工、环境差异分工等方面细化和深化(李海舰,2003)[14]。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各类金融工具在全球市场上对能源、原材料价格进行控制,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产业分工的先行优势,特别是对发明专利、分销渠道、技术标准和品牌等虚拟生产要素进行控制,占据着产业高端环节,掠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发达国家通过虚拟服务经济以及不同形式的虚拟生产要素渗透并控制了国际分工的重要环节,而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实体制造的分工低端(叶祥松、晏宗新,2012)[15]。
(二)从实体到虚拟转型是广东创新型经济的现实必然选择
首先,广东具有市场先行地位,具备创新经济体制的敢为人先的市场必然。广东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市场经济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市场先行地位表现为:一是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各类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解。以公平竞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创新动力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此外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资本融通便捷,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二是市场规则愈发透明。广东政府不断简政放权,积极构建市场经济法治法规。“负面清单”的市场规则管理模式使市场规则愈发透明。三是广东自贸区建设先行探索。自贸区作为广东经济改革的试验田,在金融改革、新兴贸易形态、投资管理体制和开放型经济型体制建设对于广东全方位探索创新型经济体制具有指导性意义。
其次,广东经济结构基础较好,是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业的产业必然。在智能制造方面,2014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实现利润总额6611.86亿元,增长12.4%。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7546.10亿元,增长11.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5.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4103.95亿元,增长9.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1%。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2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左右。省政府计划从2015-2017年推动50%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投资资金9000亿元。在服务业方面,2014年广东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279.80亿元,增长8.2%,对GDP贡献率为49.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9438.47亿元,增长9.0%,占服务业比重58.4%。
最后,广东雁行模式条件充分,是承接高端转移低端的经济环境条件必然。雁行模式有两个条件:一是在经济与技术发展方面存在区域梯度差异;二是存在着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进行产业与技术扩散和转移的趋势(梁文光,2010)[16]。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现代产业核心区初步形成,2013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1.5%、52.3%。粤东西北地区站上振兴发展新起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3%、14.6%和10.5%。粤东、粤西第二产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第二产业增速分别比第三产业高5.5个、1.1个百分点;粤北第三产业比重为42%,第三产业增速比第二产业增速高0.3个百分点。珠三角为龙头,两翼齐飞,北部崛起的产业结构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三、广东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融合的机理与模式分析
(一)广东创新型经济变革的机理分析
虚拟价值对实体经济升级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围绕价值的创造和重构,实体产业出现以虚拟价值为主导的升级模式。与过去的以技术主导的升级不同,随着文化、品牌等虚拟价值元素渗透当今实体产业转型升级以价值再造为主,产业链条被拉长,以旅游、文艺、古玩等组成的新型庞大产业正在形成,其本质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二是随着劳动分工到价值细分的根本突破(林左鸣,2012)[17],促使分工全球化,实体产业升级由单一的内部拓展转向为基于网络模块化为主的多元产业跨界融合转变,推动了实物价值与虚拟价值的融合,进一步催生了实体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形态,有利的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三是产业结构出现高级化特征。基于心理需求和平台的新型商业模式诞生,重构了产业生态,企业创新由过去的模仿创新转变为以核心价值为主的自主创新,形成一种以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为主导的产业系统。四是随着虚拟资本、金融资本的膨胀,解决资金需求,优化了投资环境,降低了交易费用,促进了产融结合和虚实结合,以提供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
1.微观机理--基于生产和消费视角
生产和消费的相互作用使得产业得以形成和发展,其在虚拟价值的影响下对实体产业升级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虚拟价值改变生产和消费行为。虚拟价值的融入使得消费过程出现“边际效用递增”,从而刺激消费需求;生产过程出现边际成本趋零,从而推动价值创新。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价值比例也随之提升,使得实体产业链中虚拟价值的含量提高,推动产业向高度化方向发展。二是虚拟价值改变产品定价规律。虚拟价值促使企业由以往的均衡定价转而实行策略定价(差异化定价),从而促进企业市场占有率提升、价值创新、品牌塑造和产品差异性提高,最终提升了实体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促进着产业向多样化产品转型升级,甚至新的产业诞生。目前,广东已进入7000-10000美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舒适型、发展型消费需求大幅提升的关键时期。广东需依托其中产阶级数量多的优势,围绕满足中产阶级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和体验式消费方式,重点促进市场商业模式和设计方式的创新;把握高收入阶段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特征,制定支持发展以“高收入弹性”为特征的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依托广东的专业市场优势扩大网上交易市场,推进“广货网上行”,深化电子商务、互联网展会与实体经济销售模式融合,切实减小企业生产成本。
2.中观机理--基于就业和投资视角
社会就业结构和市场利率作用机制在宏观经济中对实体产业升级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在虚拟价值的影响下对实体产业升级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虚拟价值催生了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新产业和部门,这些产业和部门大量吸引着物质生产部门过剩劳动力的加入,从而刺激原有产业提高生产率,推动虚拟价值含量高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实体产业向高度化发展。二是利率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的扩张,而虚拟价值含量高的行业由于其高利润性极大地减弱了对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从而吸引资本快速流入,使得各个产业间的投资比例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实体产业的投资结构。广东需利用其中小企业为主、资本流动性强的特色,大力开展直接融资为主,风投、众筹、产业基金等多样化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直接引导产业高级化。
3.宏观机理—基于产业视角
实体产业升级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虚拟价值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业资源配置方面。资本、品牌、文化等虚拟价值通过对人们的生产、交换、消费的心理引导作用,使社会资源在产业内和产业间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实体产业,从而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二是产业生产效率方面。虚拟价值推动企业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建立品牌价值、文化价值和人本价值,有力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最终提升产业生产效率。三是产业链延伸方面。虚拟价值主要产生于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虚拟价值,一方面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从而形成与研发有关行业;另一方面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从而形成与渠道建设、市场开发有关行业,最终推动整个产业链延伸。广东需以“大数据”和“互性联网+”为平台,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抓手,以科技和金融为跳板,着力推进产业跨平台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业。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建立全产业链贯通、开放式的互联网平台;健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向科技产业的联动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的产业融合发展支撑体系。
(二)广东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融合的基本模式分析
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融合模式的形成动力来看:一是多元化的消费、生产和交易方式为融合提供了价值动力。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性消费转变为满足心理需求的功能性消费成为制造企业增值的手段,交易方式由一次性购买变为持续性的多次服务过程,推动着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的融合;二是发达的科研技术水平为融合提供了创新动力。广东以71%的技术自给率和65万人/年的研发人员成为创新能力较强的省份,促进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在技术上的融合;三是价值细分下新兴产业形态的初步形成为融合提供了物质动力。同时,随着广东省委省政府全方位布局新兴产业形态,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融合有了强大的政策保障。广东创新型经济的形成路径来看:首先,围绕价值的创造和重构,实体产业出现以虚拟价值为主导的升级模式。其次,随着劳动分工到价值细分的根本突破,实体产业升级由单一的内部拓展转向为基于网络模块化为主的多元产业跨界融合转变,催生了新兴产业形态。最后,产业结构出现高级化特征。基于实体产业升级和虚拟服务经济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诞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产业渗透下的互补型融合发展模式。产业渗透下的互补型融合核心在于实体产业和虚拟服务产业之间通过技术、资源、业务或管理和市场等的互补,相互渗透及延伸,最终提供给消费者具有互补型融合产品。如生物芯片、纳米技术、三网融合(即计算机、通讯和媒体的融合)、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化、生物和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电子商务、网络型金融机构等。从需求方看,消费者购买产品或设备等有形产品的同时可以获得能保证其有效运营的系列服务,从而大大增加了产品的使用价值。依托广东企业众多、个人消费群体庞大的优势,发展具有高度黏性、高互补型、跨界融合的新兴平台经济业态。从供给方看,广东实体制造业可以利用其在实物产品生产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优势,很容易地进入与实物产品相关的虚拟服务业领域,通过开放平台、重构价值链来推进相关技术、资源的融合,扩展其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环节,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产业生态圈(李美云,2006)[18]。
2.产业交叉下的结合型融合发展模式。产业交叉下的结合型融合关键在于实体产业和虚拟服务产业通过产品与产品、产品与环境条件、产品与创新思维的交叉、融合发展,改变产品存在的方式并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谢涛、伍国勇,2014)[19],其往往发生在高科技产业的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这类融合更多地表现为虚拟服务产业向实体产业的延伸和渗透,以深圳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中相关的服务业正加速向第二产业的生产前期研究、生产中期设计和生产后期的信息反馈过程展开全方位的交叉;广州的金融、法律、管理、研发、设计等服务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和作用日趋加大;佛山和东莞的家具、服装等容易展示个性化的产品制造业更多的与定制化服务、设计服务发生结合型融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逐步与相关制造业发生结合型融合。通过产品制造链与流通链、生活服务链的交叉,相互之间合成不分彼此的新型产业体系。
3.产业重组下的替代型融合发展模式。产业重组下的替代型融合发展模式主要是指虚拟服务业向实体产业的渗透扩散,从而改变实体产业只生产实物产品的传统特性,转而在生产实物产品的同时还提供服务,通过重组融合而产生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不同于原有产品或服务的新型产品或服务,它兼具实体与虚拟经济的产业特性,从而导致对传统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替代。如第一产业以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生物链重新整合,形成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珠三角发展多功能都市型农业,粤西地区种植热带水果、经济作物及水产品,粤东地区实施精细农业,粤北地区开辟绿色生态农业及山区特色养殖业等产业形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产业重组下的替代型融合更多地表现为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的重组融合,融合后生产的新产品表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点,着力培育前沿网络科技衍生的高端智慧型产业与工业设计、模具制造、医疗等领域融合的3D打印研发。
四、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融合:广东创新型经济构想
(一)广东创新型经济: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融合
1.实体产业升级,提升广东实体产业中的虚拟价值。一是重视虚拟价值的重构和再造。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效应对商业模式、生产模式进行变革,从产品形态、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方面打破原有业态的边界,深度整合传统的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和产业链,加快推动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向晓梅,2015)[20]。二是深化虚拟价值细分,促进产业多元跨界融合。将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网络服务嵌入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倍增性、广泛应用性和深度产业融合性,构建研发、采购、储存、物流、营销、服务、融资和技术支持服务为主体的产品价值来源,有效推动“实体制造+虚拟服务”的融合创新。三是构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为主导的产业系统。加强对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保护、评估体系、处置平台的建设;积极发挥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企业+农户”联合深入挖掘“互联网+特色农业”农业发展新模式。
2.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由于现代服务业对其他行业能释放出较强外溢效应,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随着实体产业升级与虚拟服务经济融合,现代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服务业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交通运输、仓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等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增速将达到30%,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在一个特定空间的集群式发展。二是城市特色服务业发展格局形成。广东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要注重建立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广州和深圳建立以金融业和科学研究为主的特色服务业,珠三角的其他中小城市形成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特色服务业,粤北发展以客家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为主的观光休闲式特色服务业。三是新的服务业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技术研发、创意设计、金融支持、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健康产业等新的现代服务业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先进技术和新型服务方式在各大服务部门得到广泛普及。
3.实体制造业与虚拟服务业加速融合。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也是实体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和方向。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相互依托的共生态势愈发显现。一是制造业企业功能服务化。广东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从制造业大省转变为制造业强省,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业为中心向以服务业为中心转变。表现为服务要素、服务产品在制造业的全部投入和全部产出中比重越来越高。二是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利润增长模式。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不断深入融合,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价值链增值环节不断拓宽,一种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配送等,所形成的价值链过程开始分解、整合与重构,产品的利润将更集中的产生于研发、采购、存储、运营等阶段。三是制造业服务外包化。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技术、知识的高度密集性使其具有高承载度、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少、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广东制造业快速发展赖以维系的要素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制造业服务外包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绿色产业特性,能够有效提升广东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助力广东实体产业的加速升级。
(二)广东创新型经济发展建议
1.发挥地方政府引领作用。地方政府发挥超前引领主要有理念、制度、组织和技术四个方面。在创新经济体制方面,一方面,不仅可以发挥区域政府这一重要的中观经济主体的竞争作用,以及超前引领的事前调节作用,减少“政府失灵”,而且可以依靠市场经济的基础、机制和规则来超前引领经济,纠正“市场失灵”,用“有形之手”弥补“无形之手”的缺陷,最大程度降低经济的纠错成本。一是政府在促进实体产业融合虚拟价值要素时,应着重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构建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支撑的企业并购重组机制,完善以二板市场为依托的多主体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多渠道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科技担保风险分担机制。应积极完善相关融合机制的建立,包括组织协调机制、企业为主体的融合机制和提供资产估值服务的中介机制;构建企业创新精神激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信息、技术、法律等服务的支持环境。二是要改变现有产业管制政策。打破传统管制的条块分割制模式;打破部门、行业、城乡界限,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放松经济性规制与进行激励性规制改革、加强社会性规制并举。抓紧出台加快发展广东省虚拟服务经济的指导意见。三是发挥市场在融合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市场在虚拟价值融合这一环节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放宽信息通信、流通行业、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性服务业,引导互联网金融等商业模式创新和应用(林楠,2015)[21]。
2.完善实体经济与虚拟服务融合的制度支撑体系。在生产组织制度方面,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省级创新体系建设。以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主体地位;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完善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以建立现代科研院所为重点,提高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交易制度方面,完善虚拟价值交易制度。一方面放开市场准入,对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交易合理规范引导;另一方面丰富交易品种,创新虚拟产品设计将虚拟价值元素更多的融入市场交易。在分配制度方面,平衡虚拟经济与实经济行业收入差距。必须通过经济管制的结构性改革和分配权的结构性调整,扭转实体经济行业和虚拟经济行业利润率严重不均等的局面,从分配制度层面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曾国安,2013)[22],促进广东创新型经济发展。
3.加强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广东创新经济体制,意味着要克服发达国家(地区)留给广东的“价值链低端”陷阱,冲破他们对核心技术、品牌、专利、技术标准,垄断销售网络等产业链条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控制,实现广东向发达经济水平地区的发展和转型。在产业价值链中,存在着两种价格系统,一个是附着在商品上的物价系统,即由劳动或成本决定的价格;另一个是资产价格系统,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的,如名牌产品。今天的企业经营中,无论从事的是什么行业,人们不难发现,最好卖的商品是商誉、品味和文化,是一种实物商品不断附加上由文化信息构成的虚拟价值形态。因此,广东要发展,产业思路必须大转换,“用工业方式经营农业、用商业方式经营工业、用金融业方式经营商业,用农业方式经营金融”(晏宗新,2012)[23]。
工业方式经营农业。农产品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季节性明显、产品质量不均衡,并且交易规模小、参与主体多。因此,发展农业要克服传统农业自组织功能弱等特点,移植工业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借鉴工业组织形式培育“企业型”农业市场主体,采用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等工业化特征。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注重农产品转化加工,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形成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组织社会化和经营循环市场化的现代农业。
商业方式经营工业。广东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价值实现而不是价值创造显得更为重要。广东工业发展要再腾飞,关键不仅是制造,更是市场。商业注重销售,关注目标客户人群、销售渠道等。因此,广东工业化的抓手是市场,是供给侧,是有效供给。
金融业方式经营商业。金融业利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产品,开发了以杠杆性信用交易为特征的远期、期货、期权、掉期等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具有很强的“塑造概念”、“讲故事”的能力。因此,现代商业中,要注重和挖掘人的心理需求,对“说故事经济”、“蓝图经济”等概念的使用,通过选择心理题材、塑造商业概念、打造人气,维持信心(托盘)等一系列经营形式加以运作,以满足人们更注重以品牌为体现的美、时尚、格调等要素。
农业方式经营金融业。金融市场复杂的价格决定和高度的虚拟化使得其本身具有内在的泡沫,过度的投机再加上特殊的交易方式会使泡沫进一步膨胀并最终破灭,巨大的波及效果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金融业或许应能更“老实”些,像传统农业那样,稳扎稳打,服务于实体经济。当然,也要充分发挥金融衍生品既是避险工具,也是投机工具,活跃虚拟经济的作用,不过度仍是原则。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管理评论,2005,(1):3-8.
[2]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Raymond W Goldsmith.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New Har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4]Raymond Atje and Boyan Jovanovic.Stock Markets and Development[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3,(37):632-640.
[5]Crochane J.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Real Economy[J].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Finance,2005,(1):1-101.
[6]Olivier J Blanchard and Mark W Watson.Bubbles,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Financial Markets[M].UK:Lexington Book,1983.
[7]Clive W.J.Grangre and Norman R.Swanson.An Introduction to Stochastic Unit-Root Processe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7,(1):35-62.
[8]刘俊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张灿.金融泡沫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0]托马斯.L.帕利.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对危机解释的局限性[J].陈弘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8):21-28.
[11]刘金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J].中国社会科学,2004,(4):80-90.
[12]王千.基于虚拟经济的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济研,2008,(8):63-68.
[13]刘骏民,宛敏华.依赖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中美核心经济与核心需求的比较[J].开放导报,2009,(1):15-20.
[14]李海舰.中国流通产业创新的政策内容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39-47.
[15]叶祥松,晏宗新.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2,(9):63-81.
[16]梁文光.雁行模式在广东欠发达地区“双转移”战略中的运用[J].南方农村,2010,(1):32-35.
[17]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与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实践[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1):5-28.
[18]李美云.论服务产业的跨产业渗透与融合[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10):25-42.
[19]谢涛,伍国勇.交叉产业及其拓展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4,(11):144-149.
[20]向晓梅.以互联网引领转型升级:广东创新发展主导战略[N].南方日报,2015-02-02.
[21]林楠.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带动产业升级[J].现代商业,2015,(3):64-65.
[22]曾国安,司凌.以经济结构改革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J].山东社会科学,2014,(2):87-92.
[23]晏宗新.贵州茅台与后发赶超[J].经济学家茶座,2012,(4):149-153.
[责任编辑:安锦]
The Integration of Entity Industrial Upgrading with Virtual Service Economy:Guangdong Innovative Economic Research
ZENG Zhao-qin1, YAN Zong-xin2, LUO Hui-ru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angzhou 510320,China;2.Natronal Economics Research Center,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angzhou 510320,China)
Abstract: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expanding the scope of fictitious economy,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whole economy has changed greatly. With Guangdong entering into the new era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economic growth needs to be developed from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the main body to the virtual economy, which is to enhance the virtual value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Guangdong,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industry to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upgrading, the entity manufacturing and virtual service industry accelerate integ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develop the innovative economy in Guangdong is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improve the institution supporting system of real economy with virtual service integration,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real and virtu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deas.
Key words:the entity industry upgrading; virtual service economy; Guangdong innovation economy
[收稿日期]2016-01-04
[作者简介]曾昭钦(1991-),男,江西吉安人,广东财经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63(2016)03-00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