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作品《月色海岛琴声》的京族地域文化特色与演奏特点*

2016-03-28侯忆皓

歌海 2016年1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京族钢琴作品

●侯忆皓 邓 倩



钢琴作品《月色海岛琴声》的京族地域文化特色与演奏特点*

●侯忆皓邓倩

*本文系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钢琴作品中广西民族文化特性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232)和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地方艺术院校钢琴艺术硕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GY2013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钢琴作品《月色海岛琴声》以广西京族民歌为素材,根据钢琴演奏技法的特点进行改编创作。作品中将民歌的旋律配上华丽的伴奏织体,让主旋律更具京族韵味。拟从京族的民族文化和作品的内涵进行分析,挖掘其情韵、形韵、声韵等演奏特点。

[关键词]京族;文化特性;演奏风格;《月色海岛琴声》;钢琴作品

《月色海岛琴声》选自广西艺术学院邱玉兰老师的作品集《走在山水间——广西民歌风格钢琴曲》,该书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科学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抢修与保护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成果。这本曲集较为全面的展示了以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民歌为素材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为钢琴专业学生研究广西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作品,使得广西各民族的民间音乐的表现途径更广泛。笔者通过对《走在山水间——广西民歌风格钢琴曲》曲集的学习,选取曲集中《月色海岛琴声》一曲为研究对象,研究京族主要聚居地的地貌文化特征以及钢琴的演奏诠释,将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与京族的地貌文化特征相结合,更好地诠释钢琴作品中京族特殊的地貌环境。

一、京族的音乐风格简介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海滨的少数民族,靠海而居,靠渔业为生。在京族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背景下,京族的文化尤其是音乐作品大多表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京族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因为靠海而居,所以京族的音乐大多数是描写海波荡漾的优美景色,抑或是描绘海岛人们辛勤劳作的景象。

京族靠海而居,海产非常丰富,京族以渔业为主,农业为辅,海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他们热爱海洋,在海边生活,在海边劳作,他们的音乐悠扬绵长,深沉久远。京族民歌像大海一样温柔且激昂的浪花,有着独特的音乐特点。

《月色海岛琴声》是以京族民歌素材改编的钢琴作品。虽然钢琴属于纯音乐作品,它不能像文学小说作品描绘京族的自然景色风光,但是它通过演奏却能让人联想出某些情景。这首优美绵延不绝的音乐作品可能也只有在京族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下才可以产生。通过演奏它,能使人联想到京族人民生活的地域文化以及生活习性。

二、《月色海岛琴声》的音乐内涵分析

(一)《月色海岛琴声》的主题表述

这首作品运用了《京家怀念毛主席》和《灯舞歌》两首广西京族民歌。这两首民歌流传于广西东兴市江平镇的巫头、山心和氵万尾,这三个美丽的小岛被称为“京族三岛”。全曲有三个主要主题,第一主题表现“月色”,右手的双音旋律来源于京族民歌《京家怀念毛主席》,左手快速的琶音音流象征了变幻莫测的海浪与澎湃的心潮。抒发了歌词中“月照椰林,秋风阵阵吹动我的心,京家弹起独弦琴,深情怀念引路人”的真切情怀。第二主题代表“海岛”,上下流动的琶音与若隐若现的旋律片段描绘了时而平稳荡漾、优雅如诗,时而气势澎湃、波涛汹涌的海岸涛声。第三主题代表“琴声”,旋律来源于京族民歌《灯舞歌》,展现了京族的传统节日“哈节”,海岛上的京族人民弹起独弦琴,哈妹们点起小油灯边歌边舞的欢乐情景。

《月色海岛琴声》钢琴作品素材来源于民歌,结合了钢琴中各种演奏技巧。将民歌的旋律配上华丽的伴奏织体,使主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本是传统人声表达的民歌更加的富有情感。越来越多的中国作曲家在创作钢琴作品中运用了少数民族民歌的素材,在民族风格上和作曲技法上不仅关注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还借鉴西方钢琴作品创作的特点。该作品在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演奏形式,运用了丰富的和声织体,节奏形式的多样,丰富了此曲的内涵。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形态特点。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发展,民族音乐都具有自身不同的音乐语言。在进行少数民族钢琴音乐创作时,要充分的考虑一个民族本身的音乐要素及风格结构,这样才能找到民族音乐的精髓并且将其融入钢琴作品。此作品充分展现了京族的理念,使听众能够在听其曲目的同时,感受到京族的文化,地貌形象和人文特征。

(二)《月色海岛琴声》的音乐分析

1.民族素材的运用体现文化底蕴

由于京族三岛地处我国南部边陲,所以京族音乐的调性和音阶走向、结构形式等不但有内地文化的传统,而且受到异文化的影响。京族人民通过不断的交流和融合,使京族的音乐在五声调性的内陆文化基础上,也加入了越南民歌的素材,融入了越南民歌的特点,使音阶调式和传统有着一些区别。此曲的开头运用了传统的京族音乐风格的五声调式音调进行创作,也加入了新的素材,使京族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给展示出来。彰显了京族独特的地貌以及特殊的环境带给他们的音乐文化。

2.情感的丰富演绎了京族的音乐内涵

第三部分的《灯舞歌》便是京族传统节日“哈节”中的民歌。描绘了当地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勤劳勇敢的人民的生活习性的特征。全曲的旋律走向都运用了非常多的大连线来表现,将京族的海边由静到喧不同角度的勾勒画面,尽可能的呈现给听众。

3.融入京族的特色曲式展现出民族的文化精髓

京族的音乐从音阶构成、节拍节奏,还是曲式节奏,旋律记法都有它独特的特点。

从内容来看,京族人民创作了很多不同风格的民歌。有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以及摇篮曲等。劳动歌曲曲调比较洒脱,色彩明亮,是在劳作时候起娱乐作用。而爱情歌曲缠绵,轻声细语,像一句句的情话娓娓道来一般。仅有的一首摇篮曲则是旋律优美而柔和,气息平缓和温馨,曲调缠绵,上下波音较多显得婉转。

从核心音调方面来看,京族民歌的调式有宫、商、徵、羽4个调式,商到徵为一个纯四度的关系。《月色海岛琴声》中的主旋律运用了大量的纯四度走向。主要特点是来源于京族特有的乐器独弦琴。独弦琴的纯四度音发音特别浑厚。正因为此效果,实现了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展现出了京族特有的音乐特色。使京族的音乐特征得以体现的同时也使整个音乐的形象得到了展示,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该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此曲的开头,表现“月色”。左手一连串的琶音走向优美清新,犹如行云流水。右手以双音开头,显得浪漫气息尤其突出,仿佛可以带人走进京族海边美丽的月夜。此乐段为一个平行关系的收拢性乐段,#G羽的民族五声调式。乐段在第七小节的#G羽的主和弦上结束,之后是两小节的补充,但是作曲家富有创意的将其转到#C羽的调式上。右手的双音旋律来源于京族民歌《京家怀念毛主席》,左手快速的琶音音流象征了变幻莫测的海浪与澎湃的心情。抒发了歌词中的“月照椰林,秋风阵阵吹动我的心,京家弹起独弦琴,深情怀念引路人”的真切情怀。

第二主题“海岛”为此曲的中部。它主要描绘了海岛的环境与景色,此段是一个无再现的二部曲式,B段开始的8小节形象地描写了海岛,主要运用了上下行的分解和弦音型,不断的变化调性,使音乐呈现出一种绵延不绝和神秘悠扬的气氛。左手右手不断的交替着弹奏三十二分音符的五连音型,加上震音的烘托,从乐曲中可以感受到京族的岛屿绵延不绝的环绕着,和大海浪涛汹涌的景象。此主题的第二段落为C羽调式转为bE羽调式。结束在bG宫调式。而重复的乐段采用了前一段落的材料变奏发展,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各种不同的景象和情绪。这部分乐句是民歌曲调的派生性发展,富有激情,同宁静安详的呈示段形成对比,琶音描绘的水声更加急速,描绘出晶莹透亮的水声,钢琴声与水声相互交融,随着力度的渐强,能够感受到由远而近的空间变化,表现出京族人民热爱渔业、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形象。

此曲的第三主题,表现京族独弦琴的琴韵。这一部分曲作者在钢琴曲中融入了京族所特有的传统乐器独弦琴的特点。节奏速度悠缓,以优美的柔情与细语慢歌诉说着京族人平静又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倚音、波音、回音、吟音和颤音的使用,让乐曲更加自然、圆滑,如同穿上了美丽的轻纱的舞蹈演员翩翩起舞,整部分旋律流畅通达。这一再现是月色部分的移调再现,采用了bA宫系统调,类似传统曲式中假再现,但其实是完全属于再现部。调性的不同只是作曲家创新的表现。这一段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次穿插了描写海岛的材料,即B段的材料。最后一段是对中部琴声主题的回顾。音乐最后渐渐弱下来,在#G羽调以很弱的力度结束,仿佛作者消失在美丽迷人的景色之中,又仿佛是对此情此景的无限眷恋。

三、《月色 海岛 琴声》的演奏探究

在音乐史上,作曲家们用民歌的素材作为旋律主题来创作钢琴作品是很常见的。创作手法也多种多样,有的会直接原样的引用民歌,而有的则是民歌的改编。而《月色海岛琴声》的第一主题则是运用了民歌的素材来创作钢琴曲目,从而体现京族的特殊环境有的独特面貌。不仅仅是钢琴作品,世界上还有很多音乐作品是选自民歌的旋律和素材。比如罗马尼亚著名作曲家埃乃斯库创作的《罗马尼亚狂想曲》采用了民歌的旋律,又例如《绣金匾》这首作品用的就是陕北的民歌素材,加上丰富的织体和生动的钢琴语言,从而创作出具有陕北特色的钢琴作品。京族人民因为环境地域的原因,民歌也独具特色。西洋乐曲钢琴进入中国短短时间内便流行起来,钢琴有着宽广的音域丰富的和声以及优雅的音色。近年来通过我国无数的作曲家的努力,已经有许许多多的民族音乐元素注入了钢琴的作品创作中。《月色海岛琴声》的曲作者借鉴了浪漫时期肖邦等作曲家以及印象派时期德彪西的创作手法,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钢琴作品中。

在演奏民族钢琴音乐作品时,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抓住作品的风格特点,就等于把握了全曲的关键。所以在弹奏曲目之前,要充分地了解此作品的地域地貌文化以及所涉及民族的语言韵律特点和民歌的技法。此作品采用了民歌素材改编成了钢琴作品,运用了变奏衍生的创作手法,旋律织体的变化和加花,装饰音和不间断的五连音六连音等,首尾呼应的方式来创作出有着浓郁的京族气息的钢琴曲目。所以演奏者要从各种角度来分析作品,不仅要分析此曲目的音乐本体研究,还要从京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民族特色的角度来分析此作品。把握好作品的风格之后,便应该着手把握和研究作品中需要达到的音色、力度,乐段的分句以及节奏织体的风格掌握,从而掌握曲目中的触键、呼吸和踏板的掌控能力。

演奏好这首京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在把握旋律和节奏和声的变化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自民间的音乐都带有本民族的特点,无论是风俗习惯或者地域特征。大连线象征着广阔的海面,延绵不绝。三十二分音符的上下排练组合象征了京族海面的海浪滔滔。五连音六连音的自由组合,在节奏的变换中增添了音乐的表现力,更加具有张力。钢琴本是西洋乐器,通过织体的变换,能使乐曲演奏起来具有交响乐的感觉。八度的震音和不停跑动的琶音结合起来,会使乐曲雄壮辉煌。小跳音加上连线的弹奏,在模仿着京族特有的乐器独弦琴,好似在拨弦演奏一般。

和西方的钢琴音乐相比,我国的钢琴音乐更加注重的是色彩的把握。拉赫玛尼诺夫提出:“在弹奏时,最重要的和首先要考虑的是所发出的声音,技术和其他问题是次要的。首先是色彩!色彩!色彩!”①陈放:《追求理想的弹奏》,载《东方艺术》1997年第4期。钢琴的诠释方式有很多种,在描绘自然景色时有独特优势。比如用流畅的琶音来描绘高山流水的景色,又或者用壮阔的和弦来形容俊美的高山。而在描绘京族的特殊景色时,该作品也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了京族四面环岛,大海望无边际,勤劳的人民在海边辛勤劳作的情景。如全曲第一部分描绘京族海边的夜晚月色一景,见谱例1。

谱例1

这一主题借鉴了印象时期创作风格,用音乐描绘出画面。在描写上力求达到形似与神似的完美结合。左手的密度琶音又体现了一种朦胧的感觉,创作的主题,内心感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统一。可以在此旋律感受到京族人民生活在大海边的浪漫与惬意。情感相当的舒展,节奏也是相对的自由。在左手的弹奏时,应注意手指贴键,乐句要流畅。右手的双音进行时要平均,音色纯净透明、飘忽,且下键深入。踏板以换和声为一踩。此段音乐抒情而柔美,衬托出了月夜的海边美丽迷人,月色倒影着水面的波光粼粼。它的右手旋律悠扬缓慢,仿佛让人可以想象到在海面上飞翔的海鸥和波浪上闪烁的星光。它的左手伴奏织体犹如温柔的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这就是钢琴典型的音乐艺术风景的描绘。第一主题的轻重强弱记号,模仿了三岛环绕的地理特征。

从第一主题的谱例来看,整个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以《京家怀念毛主席》的民歌素材为主。所以要把握和演奏好此作品,必须理解和掌握这首民歌的艺术内容情感以及京族的音乐风格。京族曲子的调性多种多样。特点是多装饰音,气息比较悠长缓慢,歌唱起来带有花腔的特点,节奏也是很多变。把民歌的旋律装点得流畅,细腻。这样的音乐特征也深深的影响了《月色海岛琴声》的音乐形式。其旋律悠长、曲调多变、节奏富有变化,深受传统京族音乐特征的感染。这首民歌表现的是京族人民对毛主席深情的思念。加上地理环境的影响,水源丰富,辽阔的大海在京族人民的大地上,而京族有名的节日也在美丽辽阔的海边举行,这一民歌素材加上钢琴创作的烘托,也深刻的体现了京族人民在月色下的海岸点着篝火的唱着民歌的情景。

谱例2第二主题

在京族人的信仰中,有善神,也有邪恶的灵魂,这已经透到京族群众生活的各个侧面。在出海捕鱼之前,京族渔民会织成新渔网,在海边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的护佑,能够顺利出海顺利归来。如果捕鱼未丰收,同样也会在海边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的保佑。第二主题包含了这样的宗教信仰在里面。海岛,勾勒出了一幅略带有神秘色彩的美景。在临时变化音的烘托下,海岛蒙上了一层面纱,神秘而令人敬畏,就像京族人民信仰的神一样高大。弹奏时手指应贴着键,不需要突出音的颗粒性,来塑造神秘感。

第三乐段的钢琴创作中,音阶和琶音构成是创作的重要依据。把京族的旋律音调记录在钢琴作品中,就要了解京族民歌的旋法音调。它的形成除受环境、语言和风土人情的影响,独弦琴对它的影响还是格外明显的。民歌素材的旋律常常出现在左手上,右手勾勒出水流般的织体,就像独弦琴用琴弦勾勒出优美的旋律。京族的音乐比较悠缓,速度不快,曲调绵延婉转,以优美柔情、细语慢歌而著称。有相当一大部分是自由的节奏,即使在节拍节奏里,也常常自由处理,这是因为受到京族独弦琴的影响。所以此钢琴曲中借鉴了较多的京族音乐风格,借鉴了独弦琴特有的音色风格。全曲出现了许多随性处理,大连线来表现京族音乐速度的缓慢自由。

第三主题再现引用的《灯舞歌》的曲调,《灯舞歌》是京族“哈节”传唱较多的歌曲,在这一部分气氛活泼起来,表现出京族人在“哈节”中欢庆的场面,体现了京族人勤奋向上、爱生活爱劳动的精神。《灯舞歌》具有京族的特色,按照旋律的句读来分可分为四句,每四个小节为一句,体现出在欢乐的哈节上京族人民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结语

总的说来,这首钢琴作品所蕴含的广西京族传统音乐,无论是引用的素材还是内在散发出的精神气韵,都是广西京族传统音乐的钢琴化再现,钢琴化存世,透过广泛流行的钢琴艺术的再次演绎,可让广大听众多角度、多层次地感知广西京族传统音乐的不同风貌,从牙牙学语的琴童到技艺精湛的演奏大师,一代代的人们演奏这些钢琴作品,也是对广西京族传统音乐的另一种有效的保护与传承。笔者期待着更多作曲家关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也希望年轻一代通过这些优秀的钢琴作品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结缘,继承传统中的精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王涛.京族民歌的音乐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4).

[2]庞国权.浅析京族音乐的结构和特点[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21).

[3]赵意明.钢琴艺术中的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J].歌海,2010,(5).

[4]匡昉.中国钢琴作品织体的民族风格六议[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2).

[5]肖然.神秘·飘渺·空灵——德彪西钢琴曲《月光》的音乐特色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0,(12).

[6]孙静秋.浅议畲族音乐元素在畲族钢琴作品创作中的体现[J].丽水学院学报,2014,(1).

[7]何岭.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史学的碰撞[J].音乐研究,2006,(2).

[8]《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M].北京:ISBN中心,1995.

[9]邓如金.京族民歌的艺术特色[J].民族艺术,1993,(4).

[10]陈略.京族爱情歌谣表情达意方式略论[J].民族艺术,1991,(3).

作者简介:侯忆皓,女,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邓倩,女,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京族钢琴作品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舒曼钢琴作品中的文学性探究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京族传统服饰文化及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