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利益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
2016-03-28林德萍副教授成都市委党校成都610110
■ 林德萍 副教授(成都市委党校 成都 610110)
基于消费者利益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
■ 林德萍副教授(成都市委党校成都610110)
内容摘要:在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与整合正是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大目标。在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重要阶段,消费者利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消费者是农产品生产和购买消费的对象,农产品的价格、质量、安全都与消费者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农产品的小农户生产和批发、零售销售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很容易令消费者利益遭受损失;而农产品在生产中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如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也令消费者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最终也会影响生产者的利益。如何通过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与整合,保障消费群体的安全和利益,是农产品生产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本文以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以营销渠道和顾客价值等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探讨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发展的创新及其发展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消费者利益农产品供应链整合
引言
“民以食为天”,当前我国农产品的供应总量和数量不断扩大和丰富,实现了南北、东西区域的跨越流通,已经逐渐满足全国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然而,近些年却出现了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的现象,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供应链脱节,供应链节点各组织载体之间分散使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农产品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引起的食品不安全的隐患和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再加上信息不灵活和交易手段单一等缺陷,导致传统静态、复杂的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受到了网络电子商务的冲击。虽然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网上供应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使用,然而缺乏有效的引导和优良的基础设施辅助,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仍然比较低,仍然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新鲜、安全、可靠的消费需求。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和农产品流通效率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相关概念定义及界定
(一)农产品供应链
供应链指的是在生产流通中,供应商到销售商之间形成的流动网络结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整个供应链中有序地流动,最终使产品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和零售商,最后作为商品被用户所消费,这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也是一条顾客的需求链。同时供应链也是一条增值链,因为这期间完成了产品的增值。农产品供应链也就是在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流通过程中形成的,是产品从生产供应到包装、加工、运输、储藏、销售,最后到消费者手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供应链关系。农产品供应链的模式基本有五种: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农超对接模式、生产者直销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第三方物流企业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二)农产品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整合是以供应链中的主要节点为核心,对整个供应链上的组织、成员以及资源等进行整合优化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运行和产品流通更加高效便捷,减少资源浪费和企业内部冲突和竞争,达到互利共赢。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是分段式、局部短链式的,不利于农产品流通资源的共享,阻碍了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和发展,因此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通过供应链参与成员的整合,合理协调主体关系和利益分配,使农产品供应链组合而成一条集约化、联盟化的流通渠道,形成一个统一、集中且高效的供应网络整体。
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有助于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协调共享,供应链中各个参与者都能够密切合作,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当前,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模式可以大致分为基于农户高度自组织自助型模式、基于核心龙头企业的稳定型模式、基于中心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整合、基于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模式。
(三)顾客价值理论
顾客价值是顾客对供应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感知。顾客价值理论指出,在当前顾客驱动的市场,顾客的利益成为了企业和销售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发展点。顾客感知价值是决定顾客满意的前提,是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选择和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顾客价值也是顾客忠诚的一个重要方面,当顾客在进行产品购买时,首先要进行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判断,这个价值可以是使用价值,也有可能是核心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如LV、GUCC I、Prad a这些奢侈名牌能够赢得消费者的追捧,不仅仅是做工精良,还因为其背后的“核心价值”。
因此,消费者的既得利益,也是进行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一个考虑因素。消费者对于农产品供应的需求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消费者希望买到“绿色”、安全、无毒害的农副产品,那么需要考虑农副产品的供应方;消费者希望农产品在供应中保持最大程度的新鲜,那么农产品的供应链物流应达到方便快捷,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及其整合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等稳步发展,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逐渐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主要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远不如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整体呈现出农产品供应商、销售商、加工方及零售商各自为政的状态,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明显不成熟,出现物流、资金流断裂的现象,效率低下。同时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不能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散式发展导致农业合作组织网络化、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相对落后。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也随着农产品生产条件、流通条件和需求条件等基础条件的不断变化而逐步变化。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有着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是专业运销户连接型,其次是批发市场带动型和龙头企业带动型,再到如今的“农超对接”供应链整合形式。然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水平仍然比较低下,在实践和发展中表现出一些问题,比如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节点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难以发展成为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整合过程中的运行成本过高,导致农产品供应链整合难以体现优势,如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主体复杂分散,有大型企业也有小农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难以为继;同时物流建设程度低、建设成本高也是当前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二)从消费者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存在的问题
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远不能满足买方市场的需求。目前来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并不能做到为消费者有效降低农产品消费价格水平,并在保障农产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可以说我国当前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还远达不到成功的标准。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导向,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运行成本过高,导致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生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节点过于分散,往往容易导致资金、物流和信息流的流通不畅,尤其是在信息上容易导致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经常会出现市场价格偏高,而农户价格过低甚至贱卖的现象。如这几年农户倒奶浇地,超市内的奶制品价格却居高不下,仍有许多人喝不起奶的现象。或出现果农果园水果遍地腐烂,而水果市场价格却居高不下的现象。因为物流成本偏高以及我国物流设施、技术和管理相对滞后带来的农产品相当多的损耗,“南菜北运”、“南果北运”等供应链整合模式发展仍然比较欠缺。
二是我国农产品供应方,如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功能弱,生产安全监督条件不足。我国当前农产品的最初供应者大多属于小规模生产,不仅产量和质量不稳定,还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安全种植和生产问题。农产品供应者是供应链的出发点,粗放型的农产品生产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的集中、高度、有效运转,良莠不齐的农产品也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是零售以批发市场的小摊小贩为主,经营效率低下。我国农产品的零售还是主要以批发市场为主,农贸市场、早市和菜市场都是农产品零售的主要场所,大型超市、农产品超级市场、连锁经营农产品专营店还相对比较少。前者购买环境较为恶劣,农产品储存的空间和场所都不能保障其质量和卫生;而后者却往往因为农产品不够新鲜、价格偏高而使消费者止步不前。如当前“农超对接”产品与普通农产品比较,最受到消费欢迎的是其产品能够更多地保障新鲜度和口感;但是就目前而言,其价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不能让消费者感受到价格上的优势;同时在宣传上“农超对接”的力度还不够,仅仅靠超市和媒体的简单宣传,宣传方式比较单一,消费者很难知道这方面的信息。
基于消费者利益视角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对策
(一)以消费者利益为导向,稳定农产品消费价格水平
从古至今,民以食为天。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同样是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我国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农产品是消费市场的主要品种,是居民消费的一大支出,据统计,农产品在居民消费价格中所占权重超过20%。因此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从基本上影响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然而,农产品市场已经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存在较大波动,导致农产品价格也不断波动。
如农产品丰收带来的往往是“谷贱伤民”的现象,因为当农产品产量大于市场供求时会使价格降低,这样会大大挫伤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导致下一期农产品的供应量减少并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上升,如此循环反复,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不定。甚至由于市场和供应信息流通的不对称,也会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失,如地里白菜、大葱滞销,消费市场里白菜、大葱价格却始终居高不下。因此需要畅通农产品供应链渠道,通过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整合,构建统一流通的平台,使农产品恰当地流通,如“南菜北运”、“东西互通”,通过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将各个供应链成员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核心业务中,整合共享信息资源,从而增强自身实力,实现整个供应链运作成本的降低,最终可以使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受益。
(二)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安全
当前,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经营模式主要是农户分散式,这种生产模式一方面容易导致生产流通信息不足,农户的产量低、不稳定,难以形成长期高效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基本的分选、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能力和专业技能,容易导致农产品损坏程度高、品质不高。
图1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框架
因此,通过发挥并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生产环节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的特点,提高农产品流通中的增值加工、价格谈判以及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并从源头上通过组织生产和流通的模式,极大地保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品质。企业化运作的农产品生产,可以通过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专业人员的信息搜集和整理,第一手地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个性化要求农产品的生产,为农产品供应链各个成员提供参考依据。比如根据过年过节消费者的“祈福”心理,上市印有“福”字的柚子、苹果等水果,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同时,统一专业组织的供应链管理,设置农产品检验和检测中心,通过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以及重金属残留等进行检测,这样可以严格把控供应链上农产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三)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基地和城市供应链整合,实现“农超对接”
有关农业部门统计,由农户自己出售的农产品高达45.6%,农户卖给个体商贩进行零售的农产品达42.3%,而仅有6.3%的农户通过订单将农产品卖出。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高度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如农村生产基地、贸工农—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对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价值十分关键。因此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城市供应方紧密结合,是实现消费者利益,加大消费价值的重要举措。
比如,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建立农场或直属生产基地进行针对性的生产,这样既可以兼顾生产又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专营店,实行垂直一体化经营。大型的连锁超市,针对生鲜农产品的经营,往往采取的就是建立直属生产基地,或者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农改超”、“农超对接”,这样既可以随市场变化,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节约流通成本;又可以生鲜的农产品和优惠的价格对消费者利益进行保障,有助于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赢得消费者的欢迎和肯定。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南菜北运”农产品供应链整合
加快综合、专业型的物流中心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大包括水、陆、空交通的建设,构建高效通畅的流通网络,同时还需加强与批发市场相配套的保鲜中心如大容量冷库,配送中心如冷藏运输车辆,充分保证高质量跨区域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服务。同时整合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目标,通过整合资源建设,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重叠,节约供应链流通的物流成本。
比如,海南冬季瓜菜产业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南菜北运”海南基地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利用共同的物流设施、物流设备及相关物流技术,尤其在冷链运输与流通设施上,开通“南菜北运”的火车线路,使北方的人们能够在冬天也能吃到来自南方的绿色天然蔬菜和水果,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如广西百色开设了冷链专列火车,将满载的香蕉和芒果快捷地进入北京及其周边的各大批发市场和零售商店,满足北方消费者对南方新鲜果蔬的需求。
(五)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构建“农社对接”新型供应链整合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也是势在必行。通过网络搭建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系统能够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产品质量、规避农业生产风险,使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能够实时共享农产品信息,并且管理和监控农产品的流通、仓储、运输和配送情况。同时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消费者可以实时跟踪农产品信息,对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具有重大意义。如建立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和集成管理。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建立,通过有丰富管理经验、专业人才和专门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来集成农产品信息、促进农产品交易。消费者可以通过该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选择和浏览,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数量和种类,在网页上批发下单或者零售,如阿里巴巴农产品交易平台或者淘宝等零售网络小店。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信息服务工作,推动农业和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加快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及期货市场的联网建设,如构建“农社对接”的新型供应关系,通过信息需求带动农产品流通。农产品供应可以与社区服务点联系,在充分了解和考虑社区居民消费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点对点的提供,使消费者切身实际地感受到便捷。同时政府应重视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中的法规建设,以调整规范流通环节对主体的经济行为,运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和规范农产品流通建设,为保障消费者网络购物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
具体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框架如图1所示。
结论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正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农产品的供应、运输和配送,联系着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的需求和价值是农产品供应和流通必然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在进行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中,以消费者利益作为出发点,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出供应链的优势,通过为消费者考虑,不断改善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的环境,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还能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加稳定。从发展来看,农产品供应链正在进一步整合,朝着“农超对接”、“农社对接”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新型供应链整合模式发展,因此还需要继续加大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振滨.独立资源视域下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34(3)
2.纪良纲,刘东英,郭娜.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困境与突破[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1)
3.闫英杰.区域经济一体化导向下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J].商业时代,2014(31)
4.刘振滨.共享资源视域下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1)
5.朱长宁.大城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对策探讨—以南京市为例[J].当代经济研究,2013(1)
6.代文峰.甘肃陇南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J].电子商务,2011(2)
7.赵临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策略探讨[J].中国合作经济,2010(7)
8.杨维霞.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08(12)
9.刘辉.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浙江省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8(1)
10.颜莉霞.基于农业集群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时代,2011(33)
林德萍,1967年生,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研究生,成都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