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黑白之美

2016-03-28撰文摄影张

新疆人文地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魔鬼城克拉玛依山顶

撰文·摄影张/婧



感悟黑白之美

撰文·摄影张/婧

原来,中国也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原来,中国也可以用晴空万里来赞美;不去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不去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美;大美新疆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扫去全天旅途奔波的劳累,再好的摄影师也无法完全描述她的壮美,一路的美景吸引我紧盯着车窗外。

魔鬼城

你不知道的故事

当驱车经过克拉玛依的时候,舍不得眨眼,生怕错过一丁半点。克拉玛依有一座神奇的山。这山高差不多十二三米,山顶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山顶上有十多个泉眼儿,昼夜不息地喷涌着。只不过,这泉眼喷涌的不是水,而是号称“黑色液体金子”的石油。

亿万年来,这些从地层深处冒出来的石油,无言地缓缓流淌着,将整座山染成了黑色。于是,它便有了一个形象的名字——黑油山。在地球上,有如此规模且终年自然流淌原油的山,仅此一座。

黑油山溢流出的石油,其油质为珍贵的低凝油。椐地质学家考测,早在2亿年前,黑油山就已经开始从地层深处往地表溢油了。

在乘车驶往黑油山的路上,随处可见这种橘红色的抽油机,一片片地矗立在沙漠荒原之上。它们昼夜不停地默默起伏着,将地层深处的原油抽吸出来,再通过埋在地下的输油管线送往炼油厂,精炼成飞机、船只和汽车所用的各种成品油。还有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比如你我身上穿的所有化纤类的衣服等等。

魔鬼城

黑油山的入口处,左右两侧各有几块采自成吉思汗山的花岗岩石。每块岩石呈碑石状屹立。紧靠黑油山入口右侧,有一块高约3米的巨大碑石,上书三个红漆大字——“黑油山”。

望着这三个红色大字,顿令人生出想要立刻登上这座圣山。这种心情,如同初恋的情人,第一次约会时的急切。

黑油山四周景致不凡,东临魔鬼城,西接玛纳斯河小拐绿洲,背倚成吉思汗山。登上黑油山的第一层台阶,眼前顿时一亮:暗红色花岗岩石铺就的山道,宽敞气派。山道两侧,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的展板,分别以维文、汉文和英文介绍黑油山景区和石油科技知识。展板内容包括:黑油山景区简介,石油的颜色,石油的生成原因,石油的历程,现代石油发展,石油的分布以及石油的开采利用。

顺着山道往上走,可以看到路旁有不少的集油池——从山顶各处冒出来的石油,都会汇聚到这些池子中。越是往山顶走,就越是感觉到克拉玛依油城人的设计,真的是别出心裁——将山路、护栏、地板、护景链搭配的相当精美。踏着这条弯弯曲曲的栈道,可以随意选择不同的方向参观。

从栈道入口往上走十几层台阶,即到达黑油山的顶部。山顶上,屹立着一块高大的碑石,上书“黑油山”三个红色大字。蓝天之下,显得格外耀眼醒目。

冬天的克拉玛依大地,坦荡而辽阔。不觉中,仿佛自己已经化成了一片云彩,轻轻环绕在黑油山的主碑旁,融入进了大自然的怀抱中。60年前,成吉思汗山脚下的这片荒漠里,没有动物和植物,更少见人烟踪迹。只是为着这座黑油山,人们才给这座石油城命名为“克拉玛依”——维吾尔族语,“黑油”的意思。

老人和黑油山的故事

为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几万石油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在戈壁荒漠上,立起一顶顶帐篷,转眼间,整整60年过去了。他们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片热土地。

在黑油山顶的侧后,有很大一个聚油池。油池对面有个铜质的雕像。那是一位维吾尔族老人骑着毛驴,挎着水葫芦,正在为自己是发现黑油山的第一人,而笑呵呵呢。

是的,关于黑油山,历史上果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这故事的名字就叫《“赛里木”老人和黑油山》。

1954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组成一支调查队,在黑油山地区进行石油地质普查。时任地质工程师的张恺,亲眼见到了最后一位在黑油山捞油的维族老人赛里木,并与其攀谈。据张恺老人回忆——当时,见到赛里木老人时,他是满头白发,留有银白色胡须。长年在此捞油,就住在黑油山下的一个陡崖旁,搭起的小地窖里。只有一条狗与他为伴。

当时,张恺打着手势,询问赛里木:“这是个什么地方?”老人因为听不懂汉语,便用维吾尔语种流畅地回答:“克拉玛依、克拉玛依(维语:流淌黑油的地方)”

此后,“克拉玛依”便成为了这座石油城的名字。也就在这一年,赛里木老人停止了42年的采油贩油生涯,离开了黑油山。

油泡展示

赛里木老人的捞油方法很特殊——他先是在黑油山顶那些冒出石油的地方,挖出数个小坑,将石油和少量水引入坑内,待坑满后顺地势流向半山腰的另一些小坑,在这个过程中石油因为比重轻于水,便会自然分离开来。

最后,老人再用大铁勺将石油舀入油桶,装到毛驴背上,运到几十公里外的乌苏、乌尔禾等地,卖给那些运盐的马车队伍,用以膏润车轴;同时也换些面粉和盐。

前几年,克拉玛依的艺术家以赛里木老人为原型,创作了这位维吾尔族老人骑着毛驴、笑逐颜开地弹奏热瓦普的塑像。

这一下,赛里木老人“火了”,吸引了大批游客与其摄影留念。

她和白色冰雪的故事

从石油地质理论上讲,黑油山地层深处埋藏的石油,已沉睡了上亿年。后来,由于地壳发生变动,过去盖压住石油不使其随意流动的坚固岩石,发生断裂破碎。地层深处的石油不再受到束缚,便随着地层压力的影响,顺着岩石裂隙不断向地表渗出。

在地下石油向外渗透的过程中,石油中的轻质部分被挥发掉,剩下的稠液涌出地表后,与沙土混合凝结成堆,多少年之后便形成了这座黑油山。

在黑油山顶徘徊,可以看到地表之上,一片凹凸连着一片凹凸,犹如蜂窝一般。有的地方踩上去软绵绵,就像踩在一幅巨大的海绵地毯上。

一个个不停自溢着石油的油泉眼儿“咕嘟—咕嘟”,1亿万年来,它们就像山泉一样汩汩地向外冒着油泡泡。

你瞧啊,这一个个黑亮亮的巨大油泡从地层深处涌将出来,缓缓地鼓起来。多了,就凝聚成石油的小溪流,从山顶到山坡,缓缓地淌着。我蹲在一口油泉边,看着泉眼里断续发生着的变化——开始,油泡泡细如散落在黑色镜面上的一颗颗黑色的珍珠。然后,里面的天然气象吹气球一样,将油膜吹大,变成一个个泛着黑色晶亮光芒的油球。最后,随着“啪”的一声响,刚才圆圆的油泡泡,瞬间变成了火山口似的圆锥。

顶着寒风,我独自站在黑油山顶,四下里眺望。感觉此时自己正站在一条用千万年时间熔成的历史隧道里,在倾听黑油山向我悄悄诉说着一个关于地球、关于石油、关于绵延不断的岁月所承载的沧桑故事。

是谁,从沙漠深处赶来第一支找油的驼队,用“叮当”驼铃声,敲开了黑油山的心扉,克拉玛依的风沙,曾经掩埋了多少英雄豪杰的梦想。历史的风尘,将叱咤风云的新中国石油人,推向这座圣洁的黑油山。

乌尔禾魔鬼城则位于新疆克拉玛依通往布尔津的217国道旁边,冬季的这里覆了一层淡淡的雪花,在戈壁之上一座座形状各异的巨大石柱并列,这里处于风口,又称为“风城”,石柱之间经常有大风呼啸,好似鬼哭狼嚎,这也是被命名为魔鬼城的原因。

我们一起在区间车上,走走停停,车上均带有免费的讲解,可以在讲解的介绍下观赏这些石柱独特的形象。它们有的像是动物,有的像人像,各有特色,景区为其中很多形象都起了名字,“大前门”“烽火台”“狮身人面像””等等。另外,在景区里还可以看到很多电影的取景地,《卧虎藏龙》《七剑下天山》等著名电影都拍摄于此,可以前去寻找一下自己熟悉的场景。而路上停留的几个观景台则是视野最好的地方,这里便可以尽情拍摄大片,享受摄影乐趣。

驱车向前,到了九龙潭景区。这里充满冰雪的洁白,瀑布水从中间的一条巨龙口中喷出,利用水的喷涌速度和自然重力形成宽约10米的巨大的瀑布,瀑布的两边分列的8条龙嘴也同时喷出水柱,构成一副巨大的水廊。

瀑布下面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回字水潭,潭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拱桥连接潭中的岛屿,成为横跨巨潭的通途。为衬托栩栩如生的九条龙,在横截干渠的大坝上还颇具匠心地修建了一组仿古建筑物。

很多人以为黑白就是去了色,其实还有众多你们想象不到的色彩冲击。喜爱这样别样的美,你呢?

行游新疆

Traveling in Xin Jiang

雾凇摄影/马光义

猜你喜欢

魔鬼城克拉玛依山顶
“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改善
山顶站不了几个人
魔鬼城之谜
雅丹魔鬼城
在山顶
此人是否到过山顶
Love Remains in the Human World
新疆“魔鬼城”
穿越千年的比剑
秋千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