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密岩画的狩猎与战争

2016-03-28撰文摄影彭兴礼

新疆人文地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套马游牧民族哈密

撰文·摄影/彭兴礼



哈密岩画的狩猎与战争

撰文·摄影/彭兴礼

游牧民族狩猎不仅仅为了生活,也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没有马术,没有战马,就没有他们辉煌的历史。狩猎活动让游牧民族强大起来,让他们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他们的战术技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哈密现有的大量岩刻,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这段历史,讲述游牧民族狩猎活动和战争的关系。

折腰沟战争图

游牧民族的狩猎与战争

游牧民族狩猎不仅仅为了生活,也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他们在狩猎过程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和乐趣,对狩猎中得到的幼崽进行了驯化,使野生的牲畜驯化后成为了家畜,开始为人类生活、生产服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进步。

狩猎不仅仅是一项需求和乐趣,也是一项马上运动技能的锻炼。通过锻炼,使年轻人逐步成熟起来,适应战争的需求。在没有战争的时候,他们都是牧人,当战争爆发时,他们即刻变成了骑士、武士。他们会为自己草原而战,为地域而战,为红颜而战。直至清朝末年,皇帝、皇子和大臣们还有自己的狩猎领地,他们的狩猎活动仍然是为了锻炼自己的队伍、培养自己的人才。

战争不是天天都能发生的,而狩猎活动可以经常进行。这种狩猎活动和古代游牧民族狩猎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锻炼马技、骑术、射猎的功能仍然没有改变。随着社会进步,发明了枪炮、汽车以后,马术才开始慢慢进入表演的时代,我们今天看到的马上运动赛马、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等,基本源于游牧民族长期的马背生活。游牧民族离不开马。在哈萨克族有这样一句名言:“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他们在歌声中出生,在歌声中长大,同时也在歌声中离开人间。他们出门、游牧、转场、生活都离不开马,马是他们忠实的伴侣,他们对待马就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

哈密沁城狩猎场景图

战争是游牧民族掠夺和占有草场、牲畜、女人最好的解决方法。史前哈密地区的天山南北成为游牧民族演绎战争的大舞台。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和哈密文物局联合对天山南北的遗址调查、研究、发掘工作发现:史前的奥罗巴人、塞人、蒙古人、匈奴人、月氏人、乌孙人、突厥人、回鹘人等,曾在东天山之南的哈密德外里至沁城沿天山南坡一带活动十分活跃;巴里坤大草原、伊吾乃楞格尔草原的天山北坡一带,都成为了汉代前后游牧民族十分活跃的区域之一。他们依靠天山山脉草原和雪水泉水养育的盆地草原,在这里繁衍生息,前后在哈密地区的天山南北生活了3 000余年,和中华农耕民族的历史一样久远。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中西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汇与融合的新局面。

岩画——历史的记忆

《将军狩猎图》完整地再现了一个故事,在战争之余,为了满足战士的生活需求和战争供给需要,部队还要继续大量的狩猎。狩猎是锻炼男性马上技巧和战士马上运动能力的好方法,在锻炼的同时也能获得食物和快乐。《将军狩猎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主题和思想。画面表现了将军和一位随从士兵,士兵手里拿着弓箭,但没有做射猎的动作,只是放在大腿上,时刻准备着,画面右侧的将军在准备捕获向他奔跑而来的马。

画面刻画了这个过程,假如将军没有套到马,士兵可能就会拿起弓箭直接射猎。右面的将军表现得比较生动,头上的官帽是他身份的象征,马身上的铠甲是他地位的体现。他手里拿着一个很长的套马杆,套马杆的头上还有套马索。这种套马技术现在蒙古族牧民还在使用,说明蒙古族人套马杆使用的技艺历史久远,也是游牧民族马上运动技艺的传承和再现。将军动作刻画的比较准确,套马杆已经拿起,身体向前已经做好了套马的准备。前方有一匹正在奔跑的马,马的动态刻画得较好,它发现前面有人在捕获它,已经开始警惕,前蹄已经立起。整个画面气氛和故事表现得非常形象。

《折腰沟战争图》岩画,是哈密地区发现最为完整,记录较为翔实、准确的一幅战争岩画图。画面主体表现内容是双方在对阵的战争场面。画面左半部刻有7名骑士手持长矛与右半部5名骑士已经开战。其中右半部5名骑士右下角2名骑士还举着战旗,头上戴有头盔,身上穿有盔甲,刻画较为细腻。

巴里坤东黑沟巨石以后迁徙图

整个画面记录了对阵双方马和骑士的动态。岩刻画面图像凿刻后磨制的比较精细,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而逼真。战马的臀部圆润,体肥膘壮,奔跑的姿态准确到位,马的四肢伸展、弯曲的力量感刻画精巧。马上的骑士有手持长矛、高举旗帜的,长矛造型也能辨认,整体画面构图严谨,栩栩如生。根据岩画上方的一位骑士凿刻来看,该幅岩画在凿刻之前已经有前人岩画痕迹了,岩画是骆驼,中间部位还有狩猎者。这幅战争图属第二次重叠晚一些的岩画,根据这幅岩画的表现技术、内容、造型和马的体态来看,应属于秦汉前后的岩刻作品。

直至元朝,成吉思汗用战马的铁蹄征服了欧洲,统一了祖国,使国土面积扩大了数倍,这是因为蒙古人掌握了当时最快捷的交通工具战马。没有了马术训练,也就没有彪悍的蒙古人,也就没有这样辉煌的战绩。狩猎活动让游牧民族强大起来,让他们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他们战术技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哈密现有岩刻较好地讲述狩猎与战争的故事,也有大量的岩刻,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这段历史,讲述游牧民族狩猎活动和战争的关系。

从哈密大量的岩画来看,早期的游牧民族匈奴人、乌孙人、月氏人等,他们留在哈密的岩刻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狩猎和民间体育活动,这些活动较好地为战争锻炼了人才。没有他们的狩猎和马背上技能的训练,他们的马术技能也达不到很熟练的程度。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在军队的训练上也有很多区别,农耕民族的军队是由国家养活和集中训练的,而游牧民族的军队是全体牧民,骑马拿起弓箭就是士兵,放下弓箭,拿起牧羊鞭就是牧民。所以,游牧民族的训练是在民间的体育活动和狩猎之中贯穿,马上技能是在平时日常生活之中不断锻炼出的。从哈密岩刻的内容和表现来看,今天的哈密哈萨克族人和蒙古族人民间体育活动,赛马、马下拾银、姑娘追等,也是马背民族体能与技能的锻炼,更是游牧民族马背生活的延续和体现,离开了马背他们也就离开了游牧生活的需求。

秘境寻踪

Looking For

Mysterious Scenery

猜你喜欢

套马游牧民族哈密
话说套马杆
血驹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血驹
梦幻西湖 功夫 春雨 套马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
自我的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