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昆虫和菌类研究性错误及根源
2016-03-27胡和元江苏省宜兴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214200
胡和元 (江苏省宜兴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214200)
松材线虫、昆虫和菌类研究性错误及根源
胡和元 (江苏省宜兴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214200)
以往有关松材线虫及昆虫和菌类的研究性错误,既冤枉了有益线虫、有益昆虫和菌类,又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现对松材线虫和昆虫及菌类研究性错误及根源进行了论述,以期国内外研究者今后在昆虫、线虫、细菌、真菌、毒素等研究领域确诊真正的病原体,从而使用科学的接种方法,准确地应用试验材料和研制出真正有效的药物。
松材线虫;昆虫;菌类;研究性错误;根源
自2001年以来,出于对林业事业的责任和对林业科学的爱好,笔者对松树大面积死亡的原因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观察和试验,除发现松树主要死于蚧、螨、蚜等刺吸式有害昆虫外[1-4],最主要的是发现在自然界里,松材线虫[5、6](包括拟松材线虫等)与它们的间接媒介松褐天牛(包括小灰长角天牛等)、松象甲(包括马尾松角胫象甲等)、松小蠹(包括马尾松梢小蠹等)、白蚁[7](包括黑翅土白蚁等)、菌类[8](包括死木中的致萎物)等,都不会危害松树活体,只寄生取食松树死体的习性,因此,它们是死树的蛀虫、是死木的寄生物,不仅与松树活体死亡无关,而且在分解森林死木回归土壤供活树吸收生长的过程中起到了益虫的作用。
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却一直把松材线虫、松褐天牛、松象甲、松小蠹、白蚁和菌类等当作是松树活树的有害生物来研究,为指明相关研究性错误,同时也为进一步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及时挽救有益线虫、昆虫及菌类,及时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现将造成松材线虫、媒介昆虫及菌类的研究性错误及根源论述如下。
1 松材线虫、昆虫及菌类主要研究性错误
1.1 认为松材线虫能寄生松树活体
2005-2006年,笔者多次在黑松、马尾松、火炬松等的活枝、活干、活根上取样镜检,均未见有松材线虫[9];2013年,笔者将松材线虫直接滴在20株黑松的枝干和基部土中干上,结果黑松没有一株死亡。这表明松材线虫是不可能寄生到松树活体中去,即使能进入,在粘稠的松脂里也不能存活。所以,笔者认为松材线虫能寄生松树活体的观点是错误的。1.2 认为松褐天牛能寄生松树活体
2007年,笔者在松树活体粗皮上接入松褐天牛幼虫39条,结果没有1条存活;2008年,笔者多次在松树活体上进行强制性寄生试验,结果松褐天牛雌成虫拒不产卵。表明松褐天牛是不可能在松脂丰富的松树活体上产卵,即使卵能产入,在粘稠的松脂里也不会孵化,且即使卵能孵化成幼虫,在粘稠的松脂里幼虫也不能存活。所以,笔者认为松褐天牛能寄生松树活体的观点是错误的。
1.3 认为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就是在啃食健康松枝
经笔者观察,用于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的松枝主要是松脂少的衰弱枝(衰弱原因主要是连年遭剌吸式害虫危害造成)或是刚死于绝症的松树上的松枝。为验证松褐天牛是不取食健康枝的结论,2010年笔者在松树活立木上开展了强制松褐天牛取食健康松枝的试验,结果出现松褐天牛先误食、再拒食、后饿死的情况[10]。这一结果表明,由于松树活体伤口会有粘稠松脂的涌出,松褐天牛是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啃食健康松枝的。所以,笔者认为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就是在啃食健康枝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4 认为松褐天牛能通过啃食松枝传播松材线虫
2006-2008年,笔者多次镜检刚被松褐天牛啃食过的新鲜枝段和多次对被松褐天牛啃过的松树活枝、活干、活根进行取样镜检,均未发现有松材线虫。这表明具隐蔽习性的松材线虫是不可能先从松褐天牛身体隐蔽处游出,在暴露自已后,再游过口器或尾部剌毛或气门等到达啃食枝伤口上去。所以,笔者认为松褐天牛能通过啃食松枝传播松材线虫的看法也是错误的。
1.5 认为松褐天牛能通过产卵传播松材线虫
2008年,笔者强制松褐天牛在刚死亡的松树主干上产卵获得成功,但试验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只能在松树死体上产卵[11]。因此,在产卵时,如果松褐天牛受精囊和生殖器内有松材线虫(或拟松材线虫)[12],是完全可以随卵一起进入松树死体内,国内外研究者在松褐天牛曾经产卵的松树死体上取样,在镜检下可以看到松材线虫(或拟松材线虫),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所以,笔者认为松褐天牛能通过产卵传播松材线虫的结论,实际上只适用于松树死体,应用在松树活体上是错误的,准确的说法应是松褐天牛能在松树死体上通过产卵传播松材线虫。
1.6 认为松褐天牛能通过啃食松树活体枝传播细菌、毒素
2008、2011年,笔者强制松褐天牛成虫取食松树活体枝、活主干,但皮层受伤后的松树至今都没死亡。这一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啃食松树活体枝时不可能将细菌、毒素传播到啃食枝伤口上。所以,笔者认为松褐天牛在啃食松枝时会传播细菌、毒素的观点是错误的。
1.7 认为松象甲、松小蠹和白蚁等能寄生松树活体和传播松材线虫
2008年,笔者进行了松象甲、松小蠹和白蚁等危害松树试验,结果表明[13],它们与松材线虫、松褐天牛一样,也不寄生危害松树活体,只寄生于松树死体。同时,如果它们身上携带松材线虫,在松树活体上也不可能传播,只有在松树死体上松象甲成虫可通过产卵、松小蠹和白蚁成虫可以通过蛀入死体后,才有可能将自身携带的松材线虫传播到松树死体上。所以,笔者认为它们能寄生松树活体和能传播松材线虫的观点是片面的,准确的说法应是松象甲、松小蠹和白蚁等只能寄生松树死体上,同时也只能在松树死体上传播松材线虫。
1.8 认为菌类能寄生松树活体组织。
2006年,笔者用显微镜多次观察松材线虫林中松树枝、干、根活体内组织,均未发现细菌和真菌;2008年8月11日,南京林业大学赵博光教授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松树没有内生细菌,从患该病样树分离的松材线虫中却均分离到了多种细菌。所以,笔者认为细菌、真菌是不可能进入松树活体的,只有当松树活体细胞死亡后菌类才能直接进入或由松材线虫间接带入松树死体内迅速繁殖。因此,国内外有些研究者认为菌类能寄生松树活体活组织的结论是错误的。
2 造成松材线虫、昆虫及菌类研究性错误的根源
2.1 接种方法不正确、不科学是造成松材线虫、菌类研究性错误的主要根源
众所周知,要确诊松材线虫、菌类是不是松树活体死亡的病原体,可直接将松树死体浸出液中的松材线虫、菌类接种到健康松树枝干或根部表皮上来进行强行感染死亡试验或用含有松材线虫、菌类的松树死体紧靠健康松树插于土中进行自然感染死亡试验,而直接用松树死体浸出液中的松材线虫、菌类等,强行接种到健康松树新鲜伤口上进行死亡试验的做法,这就好比用寄生在死人尸体或活人死组织上的多种寄生物强行接种到活人活体伤口上进行死亡试验一样,这本身就是一种残忍的、不正确的、不科学的、也是毫无意义的接种方法,得出的死亡结论也是错误的。所以,将松树死体浸出液中的松材线虫、菌类等接入伤口有时虽可导致一些松树死亡,但只能证明从松树死体中浸出的松材线虫、菌类溶液中确有一种能通过破损的输导组织进入松树体内使吸收根很快衰亡的不稳定物质在起作用,但不能证明这不稳定物质就是松材线虫、菌类,因为只有当松树被该不稳定物质害死后,到了伤口幸存下来的松材线虫、菌类或原有寄生在松树活体死组织上的松材线虫、菌类,才有可能进入松树死体迅速繁殖扩散。但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却一直把松树死体浸出液中的松材线虫、菌类等直接接种在松树活体伤口上,把该方法当作是科学的试验方法来推广,想当然地把造成一些松树死亡的不稳定物质当成是松材线虫、菌类,把松材线虫、菌类当成是自然界松树死亡的真凶,这是严重的错误思维,是造成松材线虫、菌类研究性错误的主要根源,也是松材线虫和其它线虫、菌类之所以一直蒙受危害松树活体不白之冤的主要原因。
2.2 对伐倒木的性质认识不清是造成松材线虫、昆虫和菌类研究性错误的根本性根源
经观察,离开了伐桩的伐倒木,由于树体内停止了树液的流动,这时的伐倒木实际上就是一棵死亡的松树[14],所以,松树伐倒木(也包括断了根的风倒木、雪倒木、松伐桩、高位折断的无芽松立桩、松芽全被风雪摘掉的松立木、松疫木和死亡多年的松木)的干、枝、叶、松脂和愈伤组织与活立木的干、枝、叶、松脂和愈合组织在性质上有着根本区别,用它们作试验材料,实质上就是在使用两种不同的材料,当然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试验结果。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却一直把松树伐倒木当作是松树活立木来看待,把松材线虫、松天牛、松象甲、松小蠹、白蚁、菌类等能在松树伐倒木或死亡疫木上寄生试验的成功和利用伐倒木(也包括人为致死的立木)作为诱木来诱杀它们的成功[15-17],就想当然地认为,松材线虫、昆虫及菌类能寄生取食伐倒木就能寄生危害松树活立木、就能危害松树活体,这是完全错误的思维,是造成研究性错误的根本性根源。
3 结 语
在植物病虫菌研究上,在线虫和一些昆虫及菌类的研究上存在着严重的思维和方法错误[18],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国内外已经写入书本的名目繁多的植物病害需进行进一步研究验证[19、20]。
[1] 胡和元,熊志安,范先荣,等.松树死亡主要原因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7,(2):66-69.
[2] 胡和元,夏汉中,徐诚,等.挽救松树死亡的可行性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07,(5):106-107.
[3] 胡和元,范知菲.香樟叶虫害的观察与启示[J].上海农业科技, 2014,(4):121-122,139.
[4] 刘方勤,徐燕,胡和元.大树移栽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避免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13,(1):93-94.
[5] 胡和元.验证天牛、象甲、小蠹及蚁类危害松树的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9,(2):92-94.
[6] 胡和元,刘和元,蒋建平,等.松树上松材线虫的镜检观察与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06,(6):110.
[7] 胡和元,刘方勤,徐燕.白蚁取食树木的观察与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1,(2):81-82.
[8] 张双虎.松死谁手[N].科学时报,2009-3-16.
[9] 池树友,韩正敏,何月秋.无菌松材线虫对10年生黑松致病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6,(10):71-73.
[10] 柴希民,蒋平,崔鹏程,等.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特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1,(1):9-12.
[11] sanculans.小灰长角天牛[EB/OL].百度百科, 2015-04-1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dNuFH7WaC3DJ Q_x 1E2jACS5VBJbADK1rERh8Jfbx-ZPlTaUKFS7x533t zMX_Hni 0rIztcn1gTWaA2makZwCQa.
[12] 杨洪,王进军,赵志模,等.松褐天牛与松材线虫相互适应的研究进展[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论文集[C],2005: 153-159.
[13] 史胜利.拟松材线虫媒介昆虫调查及马尾松角胫象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6.
[14] 李海燕,熊惠龙,宋玉双,等.疫木保湿直接培养松材线虫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1):38-40.
[15] 司徒春南,王健,付甫永.松褐天牛产卵繁殖研究[J].林业科技, 2012,37(2):25-26.
[16] 徐金华,黄秀凤,徐华潮,等.松墨天牛室内人工饲养及其生物学特征观察[J].浙江林业科技,2009,(4):86-88.
[17] 王健,司徒春南,付甫永.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及松褐天牛蛀食性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39-140.
[18] Beyondjeal.柯赫氏法则的理论缺陷[EB/OL].道客巴巴, 2014-04-19.http://www.doc88.com/p-9347126759952.html.
[19] 何小兵.松材线虫病真凶有新解——古稀林技员要为昆虫冤案平反[N].江南晚报,2013-6-24.
[20] 宋卫平,胡和元,钱洪涛.银杏叶缘枯焦原因及预防措施[J].江苏林业科技,2001,(2):37.
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