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从业要求及素质技能培养研究

2016-03-27金智青王凤辉朱珮瑶关元妹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201109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

金智青 王凤辉 朱珮瑶 关元妹 (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01109)

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从业要求及素质技能培养研究

金智青 王凤辉 朱珮瑶 关元妹 (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01109)

闵行区要着力打造好以服务于城市发展为导向,融生产、社会、生态等农业多功能为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生态精品现代都市农业,就必须建设好一支与都市现代农业要求相适应的从业人员队伍。为建设好一支与都市现代农业要求相适应的农业从业人员队伍,在介绍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及从业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从业人员队伍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都市现代农业;从业要求;素质技能;培训培养;对策措施

在闵行区深度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人口因素与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这主要表现在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必须与闵行区农业生产发展相适应,才能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形成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因此,闵行区要着力打造好以服务于城市发展为导向,融生产、社会、生态等农业多功能为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生态精品现代都市农业,就必须建设好一支与都市现代农业要求相适应的从业人员队伍。现将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及从业要求以及建设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从业人员队伍的对策措施介绍如下。

1 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及从业要求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需要新型的农业从业人员来推动,这就对现有的农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要求,即现代农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1]。

1.1 掌握科学知识和现代生产手段

掌握相关农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生产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够科学种田是对都市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例如,都市现代农业中高效的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先进的自动化机械生产技术[2],以闵行区蔬菜生产为例,目前仍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且蔬菜生产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只有加大农机引进推广应用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减缓劳动力紧张矛盾,从整体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由于蔬菜品种众多、栽培管理复杂、适用机械少、质量不过关、农民掌握机械操作技能不强等原因,使蔬菜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进程较慢,亟需掌握科学知识和现代生产手段的农民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

1.2 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能力

从内部因素考虑,为掌握科学知识和现代生产手段,都市现代农业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随时了解行业新动态;要善于对现代农业的关键技术理念进行学习、吸收、消化和创新;善于将外界先进技术结合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发挥自身特点,实行生产效益;善于把握市场需求情况,提高市场竞争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农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运用能力。

从外部因素考虑,闵行区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已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开发运用了闵行区数字农业平台项目、12316上海三农服务热线、农民一点通、上海市农业技术网、上海市农业网、上海市农广校网、闵行农业网、闵行区农委政务网、闵行区农委微博等,在农业合作社推进ERP农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对农业生产投入品和补贴实行数字化管理,对农民在农业生产、销售、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解答,以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精确化、集约化、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因此,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求闵行区农业从业者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能力。与此同时,目前闵行区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是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群体,这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技能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亟需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职业农民来推进闵行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1.3 具有市场意识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在闵行区农业生产经营中,仍存在一些传统的经营生产模式有待转变和提升,主要问题在于农业科技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不能顺应市场需求,只有掌握市场发展前景,才能实现良好的农业经济收益。所以,都市现代农业从业者应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知识,具备市场意识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知晓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懂得利用互联网等多种载体产销结合,打造自主品牌,开拓市场,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2 建设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从业人员队伍的对策措施

2.1 保有相应的农业生产和从业人员

闵行区农业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以生态精品为主,多功能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因此需要掌握一定农业科技知识和生产经营能力及素质较高的适量农业从业人员。根据闵行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保有基本农田2 600 hm2左右、农业从业人员规模5 500-6 000人、文化水平高中以上、年龄25-55岁、持证率75%以上为宜。同时,为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及时应用于生产实际,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需要培育一定的科技示范户,以起到辐射带动作用。2013年以来,闵行区共培育科技示范户304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 612户。

2.2 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全面实施农民培训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只有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地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大力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敢创新的新型农业从业人员,才能使他们在农业、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发挥才智、展现能力、科技增收、劳动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快速发展[3],因此,要建立健全闵行区农民培训工作机制。为此,闵行区成立了以区农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发展科科长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区农委所属各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闵行区农民培训工作。闵行区农委农业发展科是农民培训工作的职能部门,委属各单位、各镇农管中心分管领导是农民培训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配备专职人员,分别负责区、条线、镇农民培训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农业企业指定一名联络员配合做好本单位的各项培训工作。同时,在闵行区农委的统一领导下,以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培训主体,发挥委属各业务部门的技术优势和各镇农管中心的属地管理优势,上下联动、以点带面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科教培训科全面实施农民培训工作,涉及上海市相关部门的条线培训实行归口管理,分条线实施,确保培训人员信息统计及资料归档。

为加大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闵行区农业部门要加强沟通,结合各条线的工作,发挥多方力量,以农业企业为重点,广泛宣传,充分调动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各镇农业部门要根据各自产业特点,发挥属地管理优势,以村级农业服务人员和种植散户为重点,宣传培训政策,吸引农业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平时管理中也要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工作,借助上海市农业网、上海市农广校网、上海农业技术网、闵行农业网、闵行区农委政务网、闵行区政府网、闵行数字农业平台等宣传媒体,广开宣传渠道,激发广大农民、乡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培训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形成有学、乐学和要学的社会风尚。

围绕闵行区“十三五”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农民培训要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闵行区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业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以提高农民持证从业率为抓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以基础性、技能性、实用性技术为主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如举办蔬菜安全监管、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农机安全教育、拖拉机驾驶等单项技能培训,优化劳动力素质和结构,培养一批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同时,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为闵行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据统计,2015年闵行区共举办各类培训80期、培训学员7 402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5期、培训学员1 146人次,单项技能培训58期、培训学员2 936人次,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7期、培训学员3 320人次。此外,针对闵行区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及散户,就“三农”政策、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从业技能等开展了相关培训,以着力提高农业从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培训,使闵行区农业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90%,提高了闵行区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2.3 强化财政资金与考核管理

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培训工作,闵行区农业培训部门要用足用好每笔资金,培训对象要涵盖到散户、惠及到所有农业从业人员。同时,在农民培训过程中,要定期对培训工作进行跟踪指导,提要求、纠不足,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成效。此外,为鼓励农业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农民培训,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将相关扶持农业政策与农民培训有机结合,如只要参加过闵行区农业从业人员相关培训的人员方可申请补贴和录用,促使他们自觉参加培训。年底闵行区农委还要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行业协会、三农促进会也要对闵行区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参与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2.4 选优进修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各种农村公益性事业岗位不断增多,如农业技术服务员、动物卫生防疫员等。为提高这些岗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农村社会发展,必须对这些人员进行文化知识、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闵行区农业管理部门可选择优秀人员进入对口专业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培训,也可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其素质修养和专业技能。

2.5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闵行区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闵行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老龄化趋势严重,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格局正在加剧。同时,都市现代农业需要较高文化水平、较强接受新科技能力和不断创新经营理念的农业劳动者。因此,农民职业化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还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使农业生产更加集约、高效,通过劳动、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来促进农业科学化生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4],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闵行区“十三五”期间要对区内农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个人档案,进入培育对象库,精准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选择闵行区农业产业集聚度高、社员相对集中的地区,依托具有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培训设施条件较好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形成闵行区产业鲜明、各具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深入推进农民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此外,还可把现行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向职业农民倾斜,促使职业农民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让他们的净收入基本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收入相当,确保这部分人成为职业农民后不会轻易离开农村。

3 结 语

闵行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信息化,实现农业作业机械化、操作自动化、经营规模化、栽培设施化、销售电子化、服务社会化,建设好与闵行区深度城市化同步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这不仅需要建设一支与都市现代农业要求相适应的从业人员队伍,还对都市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制定实施好具体培训、培养对策措施,这样才能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技能,满足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和从业要求,促进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1]胡琪.上海农业人口发展趋势探索[J].上海农村经济.2012,(6):18-22.

[2]胡琪,贺满林,樊佳佳.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上海农业人口发展的特征与方向[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9):19-21.

[3] 张正河.新农村:生产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

[4] 李仲生.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015-12-28

猜你喜欢

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实验小学
穿越水上都市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区修身行动计划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