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6-03-27武二忠顾万海江苏省泰州市农业委员会2253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泰州市农技乡镇

武二忠 顾万海 邱 江 钱 明 (江苏省泰州市农业委员会 225300)

新常态下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武二忠 顾万海 邱 江 钱 明 (江苏省泰州市农业委员会 225300)

为促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泰州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为例,分析了当前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新常态下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思考,认为可通过完善推广网络、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农民素质、强化财政保障等措施,建立分工协作、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从而培育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问题;建设思路;泰州市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载体。近年来,泰州市通过机构改革,将乡镇原农技站、林业站、水产站、农机站、蚕桑站整合为综合性农技推广中心,由乡镇政府管理,乡镇畜牧兽医推广机构变为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管理权限收归市(区)农业主管部门,逐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同时,通过开展“五有”(有先进的服务手段、有优良的专业人员、有规模化的示范基地、有严格的责任制度、有稳定的财政保障)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服务场所面貌大为改观,硬、软件配备水平大幅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但当前,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成为了新常态下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农业发展新常态也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成为了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如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1 当前泰州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不健全

农技推广网络在基层出现“线断”、“网破”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乡镇农技人员总体偏少和村级服务出现断档。据统计,泰州市每1万人中仅有农技推广人员3.56人,部分乡镇还把有限的农技人员抽调到从事乡镇政府中心工作,且有部分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在村级,由于编制限制,绝大部分村没有配备专职农技员,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出现断档,“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很好解决。

1.2 农技推广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

老龄化、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特别是乡镇一级表现尤为明显。全市乡镇级在编农技人员中,30岁以下的仅有43人,占在编总人数的2.6%,而50岁以上的有646人,占比高达39.0%。如某乡镇在编在岗农技人员全部在50岁以上,平均年龄达55.2岁,人员断层问题尤为突出。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更新较快,农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与之相对比的是基层一线技术指导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已赶不上形势变化,服务手段和服务模式落后,对现代农业生产的指导难以到位。此外,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物联网技术、新兴信息发布技术等新职能的增加,也需要相应的知识配套和技术服务。

1.3 服务对象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偏低。

截至2014年底,泰州市农村劳动力有211.48万人, 而直接农业从业人员仅为44.3万人,绝大多数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导致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偏大、妇女比例高、文化程度低、实践技能低等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市农业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农业劳动力占80%,且平均年龄在56岁以上,他们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接受速度慢、领会能力差、掌握能力弱,加大了农技推广的难度,降低了农技推广的效率。

1.4 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保障不平衡

在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工作经费基本能得到保障,但财政困难的地区,尚未将服务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年度预算,农技人员工作开展困难。同时,由于机构改革造成的管理体制不同,导致同一地区不同推广单位间也存在差异。如归口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理的人员办公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经费保障稳定;而归口乡镇管理的经费保障相对较差,甚至有少部分乡(镇)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因工资等正常待遇得不到保障,只能依靠经营创收来解决工资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导致其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偏向经营性服务,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2 新常态下泰州市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路

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建立分工协作、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培育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意义深远。

2.1 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在原有的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服务体系宜继续向下延伸,可设立村级农技推广服务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建立兼职农技员制度。同时,明确县、乡(镇)、村三级重点任务,县级重点强化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一线农技人员的业务管理、经费支持和培训指导,乡镇建立包村联户制度,重点培育科技示范户、加强技术指导,村级全面负责该村的农技推广与指导工作,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有效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实现农技推广服务全覆盖。

2.2 强化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农业生产能力

2.2.1 加强人员补充

结合工作实际及空编情况,及时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从农业高等院校中择优录用一批专业对口、热爱农技推广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同时,将涉农专业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以及特岗计划人员作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补充力量加强培养,待乡镇相应岗位空缺时,优先从以上人员中聘用。

2.2.2 稳定队伍,降低人员流动性

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管理,乡(镇)及县级不得随意安排和调用专职农技人员从事与农技推广无关的工作,公益型农技推广人员编制不再与经营型服务人员混岗混编,混岗在编人员无特殊情况一律回岗,确保在编人员在岗在位。

2.2.3 加快知识更新

根据产业发展、人员素质层次及科技服务需求,采取“分层分类、分期分批、集中办班”的形式,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技人员通过专业研修、继续深造等方式进行学历提升,对专业不对口或不能满足当前服务要求的农技人员开展第二学历教育。

2.3 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增强农技推广服务活力

2.3.1 打造农技推广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发挥“12316”、手机短信、农技服务云平台、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服务手段的作用,构建电视、网络、电话、手机客户端等“四位一体”的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增强农技服务便捷性,提升推广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2.3.2 加强与涉农科研院所合作

借助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技术专家平台,建立农科教、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解答有关的技术问题,促进基础性技术服务、集成性技术推广和重大技术试验示范等推广活动的有效开展。

2.3.3 建立农技人员挂钩联系农户的服务机制

进一步深化“包村联户”服务模式,建立常态化的县(市、区)、乡(镇)两级农技专家挂钩联系种植大户的服务模式,形成专家与农户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挂钩帮扶服务机制,及时、快捷、高效地解决农户生产难题。

2.3.4 鼓励和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农技推广

鼓励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活动,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技推广格局,为农户提供全方位、低成本、高效便利的生产经营服务。

2.4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充分依托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项目,组织开展分种类、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集中推广农业科技。同时,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参加农业高等职业继续教育,提升文化层次,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有效破解农业科技推广难题。

2.5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农技推广服务顺利开展

(1)将基层农技推广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提高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工作运转、推广服务的保障水平,逐步改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工作条件。(2)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全部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切实保障工资、福利等待遇,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3)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本土型优秀农业科技人才。(4)加大农技推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试验、示范研究和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即政府花钱买服务。要求确保将相关费用主要用于村级农技员的补助和购买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从而完善公益型农技推广的实现方式。

2015-10-12

猜你喜欢

泰州市农技乡镇
泰州市打造“五个过硬”的应急队伍
泰州市以“四行”下好精准执法“先手棋”
泰州市下好节后安全“先手棋”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