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6-03-27黄碧敏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审查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铅含量国家标准标准化

□ 黄碧敏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审查中心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黄碧敏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审查中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食品质量与安全不仅关系着百姓健康,还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以期促进食品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标准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

食品安全管理受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影响,形成了地区分割、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不良状态,导致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部门众多,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地方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相互矛盾、重复交叉且层次混乱,甚至出现同一产品存在多个标准的现象,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给监督执法部门的工作造成了众多麻烦,也给生产企业选择性地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留下了缝隙,阻碍了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

食品安全标准复审和修订不及时,比较滞后

任何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都是对该行业内企业市场行为的规范与引导,以保障社会与消费者利益。食品安全标准应紧跟食品市场发展脚步,及时、准确反映食品市场的行为。但实际上,国家标准复审和修订频率较低,标龄普遍较长,虽然近年来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改善,但仍没有较大起色。

食品安全标准不能和国际标准接轨

第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总体上水平较低,虽然不断采用国际标准,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还相差甚远。第二,部分食品安全标准的限量指标低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中的限量指标,且差距较大。例如铅含量,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在液体乳中铅含量不能高于0.02毫克/升,在葡萄酒中铅含量不能高于0.2毫克/升,在婴儿食品中铅含量不能高于0.02毫克/千克;而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在液体乳中铅含量不能高于0.2毫克/升,在葡萄酒中铅含量不能高于0.5毫克/升,在婴儿食品中铅含量不能高于0.5毫克/千克。第三,检验技术与检验方法标准太过老旧,国外先进检测仪器和检验方法得不到推广,因为我国没有采用或制定与之相关的标准。另外,在某些领域缺乏相关标准。如乳制品行业、饮料行业尚未制定专属的良好安全标准,食品中的兽药残余限量只有行业标准,而缺乏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脱离了食品企业和消费者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主要是由政府官员制定,食品企业只能被动接受标准,导致标准的制定与使用脱节,政府行为与食品企业行为脱节,最终造成标准的修订与市场需求失去有效联系。消费者作为市场主体不能参与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导致食品标准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

建设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对策

建立食品安全专门机构,规范统一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卫生、工商、质检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管理存在权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专门食品安全机构,协调各部门工作,并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建议。相关部门应根据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协调性差、水平落后、缺乏的实际情况,对地方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进行梳理、统一整合与完善,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可设立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信息资源交流平台,鼓励食品企业与经营者提出建议,提高社会成员参与度,使标准的制定更符合市场需求,消费者利益也得到有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覆盖面要广,呈网状结构,清除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死角。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食品安全标准知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向社会成员公开食品安全标准信息,普及标准知识,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标准意识,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执行标准的自觉性,严格按照安全标准组织生产。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标准宣传班和知识培训班,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标准化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大力提倡合规合法经营,强化企业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定期组织会员学习,培养自律意识,建立互相监督、互相评议的机制,推进标准的实施。行业协会还应运用多种途径收集国外发达地区和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并及时提供给政府部门,进行分析研究,保证食品安全标准的先进性,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

以国际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完善我国已有的法律法规,建立食品安全法规体系,赋予执法部门更大的权力,加大立法和执法监督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培养食品安全标准化人才,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装备,提高检验能力和检测水平,积极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监管工作做到任务细分,各环节紧密连接,不留缝隙;坚决打击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标准体系

重视食品安全标准领域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做到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有效衔接;积极参与制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旨在更好地融入到国际标准体系中;完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安全健康。

猜你喜欢

铅含量国家标准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MSA镀液体系下镀锡板面铅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早、晚稻对土壤铅吸收差异性研究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城市环境变化对银杏树轮中铅含量的影响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