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
2016-03-27柘城县农业局梁圣尊岳作荣
柘城县农业局 梁圣尊 岳作荣
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
柘城县农业局 梁圣尊 岳作荣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是指通过降低群体起点,生育前期促进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生长,控制最高茎蘖数,提高成穗率,保花增粒,后期扩大物质生长积累量,提高千粒重,培育高光效群体,从而实现小麦高产。
一、选用良种
选用优质品种,实现小麦高产。柘城县属晚霜冻害高发区,品种选用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主要有众麦1号、周麦22、矮抗58、周麦27等。
二、控制播量
降低基本苗,可以明显提高茎蘖成穗率、亩穗数和千粒重,达到高产群体质量优化产量结构的各项调控指标,同时有利于培育健壮个体,使穗后功能叶面积提高并配置合理,从而提高群体后期光合效率和光合强度,增加物质生产积累量。
基本苗数根据品种、播期、肥力和产量水平等决定。一般高产攻关田,基本苗应控制在12万~15万株/667m2;在大面积生产上,基本苗数控制在18万~22万株/667m2。
基本苗数确定后,群体质量栽培的播量依据种子的千粒重、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计算。
三、培育壮苗
(一)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也是小麦健壮生长发育、培育壮秆大穗、达到正常成熟的基本保证。通过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条件,使麦苗在越冬前生长一定数量的分蘖和次生根,形成壮苗越冬,为安全越冬和足穗、大穗奠定基础。因此,适期播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有效措施。播种太早,苗期温度高,幼苗窜高徒长,抗寒能力显著减弱,冻害严重,春后生长迟缓,不利高产;播种过晚,气温低,出苗迟,冬前生长时间短,苗小苗弱,有效分蘖期短,产量不高。柘城县播期以10月8—15日为宜。
(二)多效唑拌种
正确使用多效唑拌种,不但可以促根增蘖,出叶快,叶色深,而且可以降低株高,缩短、增粗基部节间,提高充实度,一般1kg麦种用15%多效唑粉剂0.5~1g干拌。
(三)扩行条播
扩大行距,有利于提高播种均匀度,改善行间通风透光条件,在足穗的基础上,提高分蘖成穗率,协调穗、粒、重的发展,丰产方行距应在25~30cm。
四、高效施肥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小麦一生中要从土壤中吸取氮、磷、钾三要素。一般每生产100kg籽粒产量需施纯氮4.5kg、五氧化二磷2.3kg、氧化钾2.8kg。
据有关单位研究,小麦一生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有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在分蘖到越冬始期(12月中下旬),吸收的强度最大,满足这一高峰的需要,就可以为亩穗数打好基础。因此,要获得小麦高产,必须保证足够的氮、磷、钾供应,并掌握最佳施肥期。
根据氮易吸收、磷易固定、钾易移动的特点,高效施肥期为:氮肥为前期(基肥+壮蘖肥)和拔节孕穗期(拔节肥+剑叶肥+叶面肥);磷肥以基施为主,中后期叶面肥为辅;钾肥以基施和拔节期追肥为宜。
对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节,氮肥是最活跃的因子,施氮量和运筹比例对群体质量影响很大。而磷钾肥主要是量的满足,运筹较为简单。一般磷肥大多为基施,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各半为宜,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氮肥运筹应围绕提高成穗率、结实率数、粒重。比例为:基苗肥占50%~60%,基肥不足则用壮蘖肥;追肥占40%~50%,具体包括拔节肥25%~30%,剑叶肥5%~10%,平衡肥10%。
五、抗逆应变
柘城县小麦生产历经秋、冬、春、夏四季,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各种气象灾害和病虫草害均会影响小麦群体质量的提高。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抗逆应变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生化制剂调节生理
生化制剂可以影响小麦的生化过程,引起生理变化,改变群体质量,最终增加小麦产量。一般应用为:前期用多效拌种促根增蘖,高效液体生物钾肥改善土壤供钾状况;中期用多效唑控旺、防冻、防倒,高效液体生物钾肥拌土撒施,提高土肥供钾水平;后期喷施活力素等营养调节剂,提高粒重。
(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随着小麦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耕作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对病虫害要在综合治理上下功夫。采用农艺防治、化学防治、改进施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防效,控制病虫草害,确保群体质量栽培高产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