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27张东来刘长乐
张东来 张 玲 刘长乐**
(1.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 150081;2.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 150081)
黑龙江省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东来1张玲2刘长乐1**
(1.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1;2.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摘要:黑龙江省具有适合经济林栽培的林地面积、气候条件、种类资源等优越条件,但在经济林发展中尚存在良种使用率低、生产经营粗放、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经济林产业化程度不高、经济林基地建设发展不均衡、管理体制未理顺、缺乏宏观规划指导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科技推广投入,提升经济林产业科技含量,完善加工、销售配套体系,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规模,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政策引导等基本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经济林;发展;问题;对策
*黑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GC13D104)资助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品质,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也因此倍受世人青睐。黑龙江省有着巨大的适合经济林栽培的林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种类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经济林产业[1-2]。为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应大力开展经济林建设,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这不仅有利于黑龙江省广大农林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职工收入、抢占国际市场,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目前,在黑龙江省经济林发展建设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仅就黑龙江省发展经济林的优势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基本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黑龙江省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黑龙江省发展经济林的优势条件
1.1土地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的天然林面积全国最大,是我国的重点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全省土地面积45.4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7%,全国排第六位,但有效利用面积排全国第一。黑龙江省有3 127万hm2的林业经营面积,有2 389万hm2的林业用地面积,其中有林地面积达1 895万hm2,活立木总蓄积15亿m3,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这说明,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可供发展经济林的土地资源。
1.2气候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处于中纬度温带北缘和高纬度寒温带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时间长并且寒冷,夏季短促但日照时间长,气候湿润温凉,光照强,昼夜温差较大,雨热同季[1],不仅非常适合生长周期短、耐低温、喜凉的经济林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且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也比较高,这也使得黑龙江省经济林产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1.3植物资源优势
特殊的生态环境是构成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北方经济林品种的重要因素。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经济林植物资源,在这些植物中有许多属于黑龙江省特有、著名的品种。黑龙江省经济林植物中可加工和鲜食的野生浆果有12科13属36种,开发利用的有10余种;森林坚果主要为红松、榛子和山核桃;食(药)用菌23科114种,大部分具有食、药用价值,其中最著名的食用菌有松茸、榛蘑、猴头、榆黄蘑、元蘑和黑木耳等;山野菜有46科125种,各林区均有分布,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10余种;药用植物有724种,分别隶属于110科410属,其中商品药植物352种,隶属于91科250属。
2 黑龙江省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良种使用率低,经营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低
经济林产业相关科研经费投入较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一些优良品种和相关配套的先进技术得不到普及推广,林农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上,许多经营者营建经济林并未选用良种,依然按照传统的方法和经验栽培、管理经济林,由于技术落后导致产量低而且不稳定。
2.2经济林产业化程度不高
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加工业发展滞后是绝大多数地区经济林产业的共性特征,而且经济林产品是以自产自销、地产地销为主。同时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低,产品附加值低,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体系尚未形成,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全省各地虽有很多个体或私营加工企业,但由于缺乏资金、设备老化、技术力量薄弱,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没有形成规模,因此,难以起到缓冲销售压力、加工增值的效果。
2.3经济林基地建设发展不均衡
黑龙江省经济林发展非常不平衡,主要是受到自然资源、环境、气候、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另外,政策和资金投入上的差异,也加重了这种不平衡。经济林产业发展没有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的原则,导致结构不均衡,林种比例严重失调。总体上看,基地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都很低。
2.4管理体制未理顺,缺乏宏观规划指导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经济林生产经营存在多部门管理的共性问题,进而导致管理体制始终未理顺,部门责、权、利不明晰,对经济林的未来发展缺乏全面的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和管理指导不力,市场需求预测不到位,出现某些地区开发过热、个别品种发展过滥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造成部分经济林产品供远大于求,经营效益下降,损害林农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3 黑龙江省经济林发展对策及建议
3.1加大科技推广投入,提升经济林产业科技含量
政府要增加科技投入,将现有的优良品种和培育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同时,应该积极倡导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先进配套管理技术,在经济林生产领域广泛开展相关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另外,要依靠科技创新,重点研究生产、贮藏、保鲜、加工等环节的技术瓶颈问题,着力加强新品种选育和开发,提升经济林产业整体科技含量。
3.2完善加工、销售配套体系,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要使经济林产业快速发展,就必须摒弃那些严重影响经济林产业经济效益的加工、销售环节,形成完整、科学的产业链条,其重点应放在贮藏、保鲜、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几个环节,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提高经济林产品附加值。各地应按照自身区域经济林结构和主导产品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区域特点的市场和加工企业,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3.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规模
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黑龙江省应根据区域自身特点,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不断完善区域内部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在树种结构的调整中要做到适地适树,使经济林生产向最佳适生区集中。此外还应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和比例,坚持商品经济的观点,积极倡导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并逐渐提高其所占比重,并将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
3.4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稳步发展
各级林业部门应当理顺经济林产业管理思路,通过政策引导和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产业发展策略,引导经济林向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3]。各地区应按照市场需求,做好统筹规划,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优先发展品种,科学的制订经济林发展规划。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规范生产和管理行为,加强质量管理,并不断完善经济林生产相关的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技术法规,实现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参考文献
[1]席万华.黑龙江省经济林发展趋势[J].经济林研究,1990,8(2):101-102.
[2]王岩,徐蕊,华金鸽,等.黑龙江森工林业现代林业发展系统研究[J].林业科技,2014,9(5):56-59.
[3]郑燕,张宏勃.对发展西安市长安区林下经济的思考[J].森林工程,2012,28(5):99-101 + 112.
(责任编辑:王岳)
收稿日期:2015-12-26
通讯作者:刘长乐(1976-),女,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简介:第1张东来(1977-),男,副研究员,从事森林培育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1-9499(2016)02-0061-02
中图分类号:S727.3,F 307.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