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文化”理念下的旅游文化发展研究
2016-03-27舒卫英
舒卫英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经济与管理】
基于“和谐文化”理念下的旅游文化发展研究
舒卫英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在分析旅游文化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具有精神动力支持和调节社会行为作用,以及两者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旅游文化内容、形式、业态,不断创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旅游文化生产力、旅游生态文明,促进旅游文化的全面发展。
旅游文化;和谐文化;和谐社会
旅游业作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其相应的文化建设并不断发展必然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之间有着相互相承的重要关系,在坚持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中,有必要正确认识与处理建设和谐文化与发展旅游文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旅游文化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和谐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旅游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载体。和谐社会的构建是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推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谐社会离不开实践体验,而旅游文化就是创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有着基础、广泛、深厚的影响,旅游文化和谐的程度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尤其是群众向往自然、崇尚自然及对社会认知程度的不断发展,旅游文化的作用越显重要。同样,旅游文化在建设和谐城市、乡镇、社区、和谐单位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际内涵的主要载体,对于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不断拓展领域、充实内容的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润滑”作用。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它与社会的诸多文化元素紧密相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充满着创造活力的社会,也是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社会活力首先表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而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更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充满无限活力的文化,对于塑造精神世界、陶冶道德情操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方面,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旅游文化中同样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只有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贯穿于发展旅游文化的全过程,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传统革命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教育基地发展旅游文化[1],不断创造和发展表现时代前进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贴近群众思想实际的旅游文化,使和谐的理念与和谐发展的思维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才能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氛围,不断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对社会生活发挥着作用,调节群众的社会行为并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和谐因素的增长,抑制消极腐败懈怠等不和谐因素。整合人民内部不同利益诉求,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提升和规范多样性,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调节和整合的过程,本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日益创新的旅游文化作为大众化的先进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调节和整合功能越来越突出。它可以引导群众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2];能够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并自觉地遵守社会法律、道德等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不仅有利于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形成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社会风尚,并将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基础性作用。
二、和谐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关系
旅游文化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软实力,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和谐文化的性质决定了旅游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旅游文化的传承性、民族性、时代性、开发性、群众性的特点,以及与社会性质密切相联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其发展途径不仅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需要,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因此,按照建设和谐文化的性质和定位,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和发扬健康有益的旅游文化基因,积极改造不符合时代要求、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文化,坚持多样化发展旅游文化,坚持多元化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展现新作为,使之成为传播、建设、繁荣和谐文化的重要阵地。
另一方面,发展旅游文化反过来推动繁荣和谐文化。旅游文化走进大众群体,深入人心,使和谐文化的普及性和大众化得到空前强化,群众的文化生活选择也随之趋于丰富和多元,群众在精神生产、精神交往方面的能力不断拓展,在精神世界、精神生活上得到更多的满足感和获得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旅游文化鲜明独特的功能,对人类文化、人类文明进步将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比如,旅游文化为不同社会身份、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的平等交流提供了桥梁和平台,其无疆界的限制,让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范围得到飞跃式地拓展,群众可以克服自身不足和现实生活的诸多限制,延展交往领域,打开交流空间,促进文化在不同国度、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中的交往、交流。同时,和谐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是大众的文化,反映大众的价值追求和审美需求,代表群众的利益取向。而旅游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极大地便利了和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并为和谐文化提供载体支持,创造基础条件,丰富和谐文化的形式与内容,有利于促进和谐文化的大众化,起到推动和谐文化发展的作用。
三、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发展旅游文化
和谐文化的建成,有赖于全体民众的参与。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建设旅游文化的应有之义,因为,旅游文化从属于整个社会先进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责无旁贷地应当走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前列。发展旅游文化要按照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借鉴和运用国外旅游文化建设的他山之石,提高旅游文化建设水平,为广大群众利益服务,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
1.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用和谐文化引领旅游文化建设,创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旅游文化生产力
旅游文化建设既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方面,又是实现和谐文化的文化保证。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旅游的需求愈来愈旺盛。这既对旅游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旅游业应牢牢抓住这一大有作为的新的重大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制定富有前瞻性的旅游文化发展战略,运用财税、金融等手段支持旅游文化发展,推动旅游文化体制改革与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协同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要以资产为纽带,按照产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组建大型旅游产业集团,提高旅游文化产业集中度,形成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要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大旅游综合管理机制,实现地区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联动移交、联合执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营造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用和谐文化助推旅游生态文明,打造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不断创造与其相适应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需要解决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不断创造良好、协调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要围绕旅游业以人为本的特质,突出围绕以消费者为本,积极探索有利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旅游文化建设模式,优化生存环境,美化生活环境,细化旅游全程服务,完善公共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生态美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路。同时,还要围绕以从业者为本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管理学强调“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客户的满意”。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旅游业,没有旅游业一线从业人员的满意,就难以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也难有旅游消费者的满意。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健全用人机制,注重人文关怀,倡导快乐服务、温馨服务,将旅游业培育为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3.坚持改革创新,用和谐文化带动旅游文化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旅游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黏合力
创新是发展旅游文化的不竭动力,也是保持旅游文化生命力的重要途径。放眼我国和世界旅游文化发展史,旅游文化之所以能经久不息,代代相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旅游文化始终坚持了创新这个永恒的主题,用活了创新这个法宝,表现在旅游文化内容上丰富拓展,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形式上多彩多姿,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偏好,形成每个时代旅游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发展优势。因此,发展旅游文化,必须与建设和谐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统揽文化建设,在旅游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中体现创新,在旅游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全过程中贯穿创新[3],不断实现内容、形式、业态的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旅游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个性气质,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全面展示旅游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黏合力。
一是创新旅游文化内容。发展旅游文化,离不开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新,而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新又有赖于旅游文化资源的创新。旅游文化资源分为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其中博大精深的传统资源又是现代旅游文化赖以发展的基石。只有大力传承传统旅游文化,并赋予新的人文品质和精神内涵,使其在内容上体现创造性、特色性、现代性,才能发展出璀璨绚丽的现代旅游文化。我国传统旅游文化厚重,历代名人汇聚,文物古迹众多,旅游文化种类齐全,做好开发利用传统旅游文化资源这篇大文章,既空间无限,又任重道远。一方面,要慧眼识珠,深入挖掘传统旅游文化资源,从旅游文化的“原生矿”中提炼出有用的资源要素,把旅游文化资源静态的“富矿”转化为动态现实的旅游文化生产力[4]。另一方面,要遵循规律,通过整合、开发、利用、优化等途径,“新瓶装旧酒”,整合旅游文化内容,包装旅游线路,让散落的传统旅游文化资源“串”起来、“活”起来,与现代生活产生共鸣,形成独具魅力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是创新旅游文化形式。发展旅游文化不仅要创新内容,还要在形式和手段上创新。当前,要适应新时期群众审美情趣的变化,适应市场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探索出一种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新的旅游文化表现形式。要传承发扬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把名人故里或历史典故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教育培训、文化节庆等多种传播手段之中,变为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旅游文化品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打动群众情感,培育成群众喜闻乐见、入耳入脑、寓教于游于乐的文化旅游精品。
三是创新旅游文化业态。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既为加快旅游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旅游文化业态的变革创造了新的机遇。要把握“互联网+旅游”的大趋势[5],加快旅游文化走线上与线下渗透、融合之路,让更多旅游文化产品拥抱线上、落地线上,提高协同渠道以及未来的服务能力,形成线上旅游文化业态。要创新旅游文化产品供给,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文化博览等新兴旅游产业,大力实施精细化战略,推行文化为主题的高端个性化旅游产品定制,满足不同层次的群众需求,推动旅游产业高速发展。要升级旅游文化产业,积极抢占高新技术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战略制高点,采用高新技术、高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旅游产品,通过数字、网络等技术改造传统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铸造自身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1] 肖建杰.深入发掘与利用革命纪念建筑物的历史文化价值[J].前线,2012(5):49-51.
[2] 李晓园.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N].人民日报,2011-04-21(7).
[3] 辛连城.着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J].发展,2015(4).
[4] 庄春辉.论阿坝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59-62.
[5] 吴必虎.张栋平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域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6-02-03(4).
(责任编辑周江川)
宁波市哲社规划课题“基于‘和谐文化’理念下的旅游文化发展”(G16-GJ01)
舒卫英(1974—),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12.013
舒卫英.基于“和谐文化”理念下的旅游文化发展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6(12):39-41.
F592.7;G127
A
1007-7111(2016)12-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