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内涵、特征与构建

2016-03-27朱建设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素养生态大学生

朱建设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内涵、特征与构建

朱建设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476100)

大学生是未来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深入研究大学生生态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构建规律,对于加强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增强他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自觉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氛围、突出生态文化教育功能的课程设置、以高端前沿的生态文化观引领生态教育潮流、以多样化的实践途径提升生态文化素养是构建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有效路径。

大学生;生态文化;文化素养;生态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朱建设.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内涵、特征与构建[J].重庆与世界,2016(8):70-73.

大学生是未来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自然—人—社会”和谐共处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担当,对于营造全社会生态文化发展繁荣的洪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生态文化素养由“量”到“质”、 由“疏”到“精”、 由“他律”到“自律”和“法治”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内涵、特征

(一)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内涵

生态文化素养是关于生态知识技能水平、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生态审美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对大学生而言,生态文化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生态哲学观、生态历史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法制观、生态国情观、生态资源观、生态消费观、生态审美观是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主要内容;营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生态意识形态的国家观念、社会观念、大局观念、公共意识等新思想的形成和践行是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根本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是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政治保证;绿色人文精神的内化、升华和践行是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高端内容;厉行法治航标,形成具有生态法律特色的社会法律体系意识、具有生态道德特色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体系,是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时代法理理念的体现。

(二)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特征

根据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任务要求,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必须在实施公正和平等的原则制度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制度化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体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高度发展、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它具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生态文化素养的历史传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生态文化素养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我过程中一代一代遗留、积累、继承和扬弃下来的文化素养,表达、体现和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文化价值理念。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迫使我国决策层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和新的文明抉择,以创新性的方式自觉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自然—人—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契合。作为未来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他们的生态文化素养则是这一特点的集大成者。

2.生态文化素养的内在和谐性与外部环境协调性的有机统一

生态文化素养的内在和谐性由“自然—人—社会”三个和谐主体要素共同构成,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群体、组织等等)及人与自然的生存平等、发展平等和利益平等,不仅要求代内平等,还要求代际平等。这种新的生态文化素养的生成必须树立崭新的生态意识,在追求平等与公正的基础上,倡导协调与稳固,并把它上升为一种道德原则。外部环境协调性则强调通过广大大学生的自觉和自律行为,以尊重和保护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实现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发展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协调和统一、互为载体、互相促进,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担当。

3.生态文化素养的发展持续性与价值递增性的有机统一

生态文化素养的发展持续性就是强调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化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智慧和才能,以污染防治、资源节约技术产品的开发研制和广泛利用为依托,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当前,随着我国社会对生态文化素养的重视,对于具有较高生态文化素养大学生人才的需求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些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实现过程中也呈现递增性的趋势。

4.生态文化素养体系科学性与法制意识完备性的统一

生态文化素养是人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实现外在规律和内在需求有机统一的素养。当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深入认知和自觉践行的实际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生态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多样化的志愿者活动,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环保法律知识的主力军,一方面,他们自觉学习法律知识,自身建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素养;另一方面,他们积极传播环保法律知识,唤起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依法保护环境方面作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二、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现状

当前我国各高校重“学生个体内在综合素质”培养、轻“公众危机前瞻忧患意识”历练,这导致当前大学生“生态精神”匮乏、生态忧患意识淡薄。当前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缺失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我国的生态文化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备的生态教育体系。学校是生态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而众多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团体作为生态文化教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其相应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我国公民整体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目前我国城市公众的环境知识水平、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低;同时,受“粗放型经济”初始发展模式的影响,许多地方以牺牲良好生态环境而换得经济快速发展的案例层出不穷,在“社会大熔炉”中,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获得的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人文知识教育少之又少。

其次,中、小学阶段的“名校”教育效应,使众多的家长和学生课外时间忙于参加名目繁多的课程补习班,虽然这一现象由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有所缓解,但跻身名校的“入学热”仍未降温,使得广大中、小学生对生态文化素养的培养不闻不问;进入大学后的考研、考博“深造热”和现实发展需求的“就业热”“创业热”,使多数大学生认为生态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无所谓”的事情[2]。现在多数高校重“实用型”“科研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相应忽视了生态价值培养的重要性,这导致大学生群体对“生态文化素养” 缺乏兴趣和激情。

第三,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生态文化素质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一,在思想观念上,对高校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目前,我国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师生认为生态文化就是宣传“环境保护”载体,更多的是政府和企业的职能,与高校无直接联系,对开设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及节能环保等课程的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具体,从而陷入种种误区。其二,在生态文化素养教育内容的设计上,缺乏整体性与层次性。由于有关生态文化教育的内容不能与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紧密相连,缺乏相应的时代性、前瞻性,不能有效激发高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兴趣,培养其生态历史使命感的教学成效也就微乎其微;另外,对大学生不同层次(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不同年级学生生态素养教育的内容没有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层次,也使得对高校大学生生态素养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其三,在生态文化素养教育形式的实施上,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课堂上空洞的说教难以使高校大学生从内心信服、接受,更难以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有效内化为自己固有的坚定信念,并在实际日常生活中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出现高校大学生节能环保的知与行严重脱节的现象。

三、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构建的路径

生态文化素养培养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多种实效性的环境教育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内化为自觉、自愿维护“自然—人—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尚情操,外化为积极关注环境、主动保护环境的具体行为和行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由“高校引领”带动“全员育人”“全员参与”,在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氛围

和谐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氛围是一种精神涵养深邃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我国各高校倡导的“校训”理念、熔铸的人文精神、体现的环境特色,对于构建良好的高校校园生态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3]。各高校应充分发挥自己院校创办的历史渊源、文化风情、环境优势、办学特色等资源因素,有机融入到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熏陶、培养、凝练、升华之中。

(二)课程设置应突出生态文化教育的功能

近年来,生态文化教育在我国各高校日益深化,卓有成效,但在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当前生态危机的起源有深刻的认知、培育其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和价值观等成效显著的教育机制等方面,各高校仍有一定的欠缺。因此,进一步完善生态文化教育知识理论体系,把生态文化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活动之中,对于激发大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愿望、激情和动力,自觉践行“保护环境”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起着“灵魂传承”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教师应以高端前沿的生态文化观引领生态教育潮流

高校教师队伍自身高端前沿的生态文化素养是培养教育广大大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生态文化素养的关键性因素,而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化观决定了我们未来社会文化的取向,影响着社会整体正确科学的文化观的确立。这就需要高校教师除了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备厚积薄发的生态文化知识底蕴和“力度、强度、效度”三度合一的生态文化教育能力,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铭之以心”的生动讲解,把高端前沿的生态文化知识内化为当代大学生坚信固守的生态文化素养理念,并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自愿、自为地践行生态文化素养行为。

(四)积极引导大学生以多样化的实践途径提升生态文化素养

各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凝练、升华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首先,各高校应充分发挥科研优势,设立多方位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探究性研究课题,大学生通过开展全方位的环保调研,把他们所学的生态思维理论应用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其对当前的生态危机感有明确的感知并自觉提升、凝练、升华其自身的生态文化素养。其次,各高校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多样化的“环境保护”活动,以“环保活动”催化“环保意识”,以“环保意识”优化“环保行动”,从而加深大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重要性认知的自觉性,陶冶其关爱自然的道德情操。再次,各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倡导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绿色生活观,树立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的“生态文明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

四、结语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是实现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的决定要素,是引领社会成员建设生态文明的鲜明旗帜,是倡导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的导向航标,我们应以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养为契机,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1]吴树青.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17.

[2]李金凤,陈育钦.基于美丽中国视野下提升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若干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1):67.

[3]宣裕方,王旭峰.生态文化概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91.

(责任编辑张佑法)

Explor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Literacy,Features and Construction

ZHU Jian-she

(Shangqiu Medical College, Shangqiu 476100, 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ackbone force for the future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In-depth study of the colleg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laws,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on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consciously rationality and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ecological culture, highlighting th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eatures, leading the trend with the advanced concept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quality with a variety of practical way will bean effective way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 ecological culture; artistic appreciation; ecological education

朱建设,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8.015

format:ZHU Jian-she.Explor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Literacy, Features and Construction[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8):70-73.

G64

A

1007-7111(2016)08-0070-04

猜你喜欢

素养生态大学生
“生态养生”娱晚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住进呆萌生态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生态之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