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麦周年生产产量19.5 t/hm2群体特征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6-03-27翟修云陆森林毛金凤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农业服务中心226407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稻麦口镇高产

翟修云 陆森林 毛金凤 (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农业服务中心 226407)

稻麦周年生产产量19.5 t/hm2群体特征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翟修云 陆森林 毛金凤 (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农业服务中心 226407)

近年来,如东县洋口镇重点开展了稻麦周年生产群体特征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水稻产量12 t/hm2、小麦产量7.5 t/hm2、稻麦周年产量超19.5 t/hm2的成效。为促进该栽培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现对稻麦周年生产高产高效群体特征和水稻旱育壮秧机插及小麦适期机条播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稻麦周年生产;群体特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洋口镇是如东县主要粮食种植镇(区)之一,全镇稻麦种植面积约0.9万hm2,其中95%以上种植模式为粳稻-小麦两熟。当地农户比较注重水稻单产的提升,喜用养老稻来提高水稻产量,而水稻收获偏迟导致小麦晚播晚苗,不利于小麦增产;同时,小麦播种期推迟,生育期缩短,不利于小麦稳产,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洋口镇稻麦周年生产产量和效益的提升。2013年以来,围绕建立最佳群体指标、选用最佳品种组合、采用最适宜的稻麦两熟栽培技术、全配套最完善的农机农艺的技术思路,在洋口镇周新庄、杨楝园村,建立了稻麦周年生产高产攻关田,2014-2015年经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组织专家验收,洋口镇周新庄村攻关田周年生产实收产量19.76 t/hm2(小麦产量7.81 t/hm2、水稻产量11.95 t/hm2),比大面积增产4.31 t/hm2,增幅30. 48%。通过近年来的试验与探索,最终集成了适合本地区的稻麦周年生产高产高效群体特征和栽培技术体系(水稻旱育壮秧机插及小麦适期机条播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现将相关研究内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稻麦周年生产高产高效群体指标

1.1 小麦高产高效群体指标

目标产量8.25 t/hm2,全生育期205 d左右,株高84 cm,有效穗数450万~600万穗/hm2,每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39~42 g;冬前总茎数450万~525万苗/hm2,越冬期总茎数600万~675万苗/hm2,高峰期总茎数1 050万~1 125万苗/hm2,成穗率45%~55%。

1.2 水稻高产高群体指标

壮秧指标:秧龄15~20 d,叶龄3.0~3.5叶,成苗1.5~2.5株/cm2,苗高12~17 cm,白根量10条/株以上,百株茎叶干重2.0~2.5 g,根部盘结牢固,提起不散,盘根带土厚度2.0~2.5 cm,厚薄一致。

高产结构指标:目标产量11.25 t/hm2,全生育期156.4 d,株高99.8 cm,有效穗数315万~345万穗/hm2,每穗粒数130~150粒,结实率92%~95%,千粒重27~28 g。

2 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稻麦两熟种植方式下适用的高产优质稻麦品种组合,小麦选用“扬麦20”[1],该品种单株生产力高,抗倒、抗病、抗逆性强;水稻选用迟熟中粳“扬育粳2号”,该品种各项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增产潜力大。

3 根据茬口衔接适期,确定适宜播(栽)收临界期

洋口镇小麦适栽期为10月底至11月5日,预计收获期在6月1~5日;水稻移栽期在6月10~15日,为防止水稻超秧龄移栽,采用倒推法确定水稻集中育秧播种期为5月25日前后。示范田块于11月3~4日播种,5月25~27日育秧,6月15~17日移栽。

4 小麦适期机条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4.1 技术思路

以“稳穗、增粒、增重”为技术思路主线[2],即以适当降低基本苗数为基础实现最佳穗数,具体可通过适宜基本苗数(播种量)、适期播种、适宜行距、高播种质量、适量基肥等手段来实现;以减少小花退化数为重点增加每穗粒数,控制中期施肥量、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以抗逆防早衰为中心提高粒重,防渍、防旱、防冻、防倒,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从而实现小麦高产[3]。

4.2 技术要点

4.2.1 半精量播种

示范田小麦目标产量为8.25 t/hm2,基本苗数宜在210万~240万苗/hm2,采用半精量播种,播种量为120 kg/ hm2,以尽可能少的基本苗数获得目标穗数,做到壮个体和足群体兼顾。

4.2.2 拌种、机条播

为提高小麦抗逆性,促进秧苗生根和小麦生长,播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天丰素进行拌种。为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优化田间小气候、协调小麦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建议全部采用6改5机条播,行距24 cm,一次性完成旋耕、施底肥、播种、镇压等4道工序,确保播种深度一致、播后田面平整。

4.2.3 精确定量施肥

基肥施40%(16-16-8)复混肥600 kg/hm2、人畜粪肥150 kg;叶色褪淡、高峰苗数下降、基部第1节间基本定长、第2节间开始伸长时施拔节孕穗肥,用45%高浓度复混肥300 kg/hm2+尿素75 kg/hm2;倒3叶期(剑叶露尖至破口期)施穗粒肥,用尿素75~100 kg/hm2;同时叶面喷肥2~3次,主攻大穗,提高粒重、结实率。

4.2.4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1月中旬进行冬前杂草化除,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加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对水450 kg/hm2进行茎叶喷细雾防治。2月下旬进行春季杂草化除,用50 g/L 唑啉·炔草酸(大能)乳油1 500 mL/hm2加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900 mL/hm2进行茎叶喷细雾防治。3月中旬用15%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或已唑醇1 200 mL/hm2加矮壮丰30袋/hm2防治小麦纹枯病。5月4、11日用46%赤克增1 050 g/hm2+28%快杀1 350 mL/ hm2各防治赤霉病1次,兼治白粉病。可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以预防早衰,保叶、保穗、增粒重。

4.3 抗灾应对

为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应落实好以下抗灾应对措施:(1)种子处理,防病壮苗。如针对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的发生,播前选用相应药剂进行拌种。(2)三沟配套,排涝降渍。“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播后适时高标准开好田间一套沟,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设施要求。(3)加强播后麦苗的镇压与覆盖,防冻保苗。镇压时要镇压到位,提高种子和土壤的紧密度,促进齐苗、全苗,同时保墒防冻,确保麦苗安全越冬。(4)防早衰。结合扬花期“两病”防治,搞好药肥混喷以养根保叶,并增强抵御干热风能力以防高温逼熟。

5 水稻旱育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5.1 机插水稻塑盘旱育秧技术

5.1.1 秧田准备

选择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运秧方便的田块作秧田,秧田板面应达到“实、平、光、直”的要求。秧田、大田比例宜为1∶80~100。

5.1.2 种子准备

风险导向审计在对审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时,不仅要求对审计对象进行内控检查,而且还要求对其管理层的诚信保持职业警觉,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充分扩展审计范围。

精选种子45 kg/hm2,并用药剂浸种,大田备塑盘330张/ hm2左右,播种量为干种130 g/盘或潮种160~170 g/盘。5.1.3 播种期

根据适宜移栽期,6月11~15日移栽,按照秧龄15~20 d倒推,播种期为5月25~27日。5.1.4 病虫害防治

秧苗2叶期后,应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对症用药防治。移栽前1~2 d用1次药,坚持带药移栽。5.1.5 适龄移栽

于叶龄3.3~3.6叶、株高不超过15 cm时进行适龄移栽。

5.2 大田耕整与机械插秧技术

5.2.1 耕整作业

耕整时要求达到田平(田面高低不过寸)、水浅(寸水不露墩,寸水棵棵到)、肥足(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速效与迟效搭配)、泥熟(泥浆沉实不板结,上烂下实不拥泥)、无残茬(大田耕整后要沉实2~3 d,保持清水插秧)的作业目标。5.2.2 施足基肥

5.2.3 插秧作业

插秧株距13~14 cm,穴数24万穴/hm2左右,每穴栽3~5株苗,基本苗数75万~100万苗/hm2。栽插深度控制在1.5 cm以内,达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的要求。

5.3 大田培管技术

5.3.1 精确施肥

根据高产目标,水稻一生施纯氮345 kg/hm2左右。促花肥在叶龄余数4~3.5叶、叶色褪淡、群体不超过480万苗/ hm2时施入,用尿素180~225 kg/hm2+氯化钾75~110 kg/hm2;叶色褪淡早、群体小的,可提早3~5 d追施促花肥,且用量相应增加10%~15%。保花肥在叶龄余数2~1.5叶、叶色落黄褪淡时施入,用尿素75~150 kg/hm2。

5.3.2 水浆管理

薄水移栽;活棵后浅水勤灌;够苗80%时开始搁田,宜轻搁且多次搁成;除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扬花期建立水层外,其余时间均采取间歇灌溉;收获前7 d左右断水。

5.3.3 搞好药肥混喷

水稻生长后期根系活力下降,为延长上3张功能叶的功能期,必须在结实期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药肥混喷,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单产。

[1] 李军,吴翠翠,邬荣世.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扬麦20引种栽培[J].中国种业,2012(9):66.

[2] 孙妍,孙朋,叶世超.灌南县稻麦周年生产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15(01):104-106.

[3] 杨建昌,杜永,刘辉.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6):1611-1621.

2016-06-28

猜你喜欢

稻麦口镇高产
诸暨市店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农民生存策略的选择逻辑——基于稻麦村庄农户样本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幼小携手 感悟成长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稻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人参果 脱贫果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赴湖北农业考察及苏北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株系循环法在常规稻麦良种生产中的应用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