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及其可视化辅助教学策略研究
2016-03-27杨小义邓新梅向友余赵金海
杨小义,邓新梅,向友余,赵金海
(1.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 401331; 2.重庆科技学院 图书馆,重庆 401331)
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及其可视化辅助教学策略研究
杨小义1,邓新梅2,向友余1,赵金海1
(1.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 401331; 2.重庆科技学院 图书馆,重庆 401331)
为了弥补手语歧义导致的聋哑学生教学困境,总结了聋哑人群交流的视觉认知特性,剖析了障碍聋哑人相互沟通存在问题的缘由,探讨了基于视觉语言将教学材料视觉化的可行性。最后,借助可视化辅助手段,提出了基于VR环境的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策略。
聋哑学生;视觉认知;可视化教学;无障碍教学;教学策略
作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聋哑人群在我国大约有2 700万,其中18岁以下正在接受教育的达100万以上,常人是很难想象这个弱势群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艰辛的。为帮助其克服感官障碍导致的认知、情感等方面带来的困难,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发展规划针对特殊教育需要提出了“更加关注残疾人享受信息化成果”,因此,有必要对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及其可视化辅助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帮助聋哑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携手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圆中国梦贡献心力。
一、聋哑人群的认知特性
与健听人群相比,聋哑人群在认知方式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聋哑人群交流有4种语言形式,包括:口语、书面语、手势语和手指语。其中,前两种属于自然语言符号表达系统,而后两种属于手语符号表达系统。聋哑人群的第一语言是手语,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获得的,是聋哑人群的母语。聋哑人群的前两种语言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的,对他们而言,正常人使用的自然语言属于第二语言。由于自然语言符号系统与手语符号系统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因此手语表达与书面语表达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干扰。手语传递的语言信息不是用来“听”,而是用来“看”的,视觉接收者能正确直观地理解其传递信息的含义。但是,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认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书面语表达产生干扰,因为任何语言表达都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相关研究表明,聋哑人群交流呈现出视觉的相似性干扰,正如健听人中存在语音相似性干扰一样。正常人在汉字记忆时,由于汉字是形音义的三维结合体,其记忆汉字显得相对比较容易,而聋哑人群由于缺少学龄前的“口耳相传”经验,因此借助语音识记文字显得十分困难。此外,聋哑人群与健听人群对表达语言意义的基本成分“句子”的认知和表达方式是有差异存在的。例如,聋哑人群书面语表达中常常会出现书面语中成分残缺或赘余,其原因在于:手语在描述事物时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两个特点,但对事物本质的真正概括却极其有限。此外,视觉认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因此有其局限性。在书面语表达时,可能“视而不见”某些必须表达的因素,导致因为缺少成分而产生语意不通或者歧义表达。由上述聋哑人群的认知特性可知,要实现健听人群与聋哑人群的沟通交流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辅助教学系统及其可行性
梳理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与聋哑人群的认知特性可以发现,借助前者的技术优势可以开发出克服聋哑人群认知特性问题的可视化辅助教学系统。很多文献对此都做了深入研究[1-5]。如伴随知识可视化的教学应用,利用视觉语言可直观地将教学内容以影视方式表达出来,可视化表征方式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与交互性。在国外,研究视觉媒体的霍尔蒂提出“教学设计者应该将自己教学内部的表征外显化”(1983年),其后美国又提出对教师进行培训促使其采用视觉元素促进学习(1986年);Blumenthal-Kelly认为:基于视觉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对教学材料的理解(1995年);墨菲认为视觉学习对儿童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96年),2008年出版了可视化语言手册;2010年贝特曼开发了多媒体在线学习网站将数学知识和概念进行视觉化;Stask设计的Tango可视化系统可将算法适用于课堂教学演示,等等。在国内,可视化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过程的可视化设计,如决策过程的可视化;教学内容的可视化设计,如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教学思维的可视化设计,如改善教学双方的思维能力;可视化教学工具设计,如将大纲/语义等组织成图,以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如构建动静交融、虚实互补的立体化教学资源,集图、文、声、像、物为一体,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教学内容;可视化技术的学科应用,如在人工智能教学过程中,可将理论算法转化为可视化的演示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就整体而言,可视化教学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正在积极地研究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努力开发可视化教学资源,以促进包括聋哑人群在内的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上述国内外辅助教学系统研究启迪人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新手段与可视化辅助教学系统开发不是是否可行的问题,而是如何将其物理实现并开发出聋哑人群实用的可视化辅助教学系统,尽快投入到聋哑人群教学实践的问题。
三、聋哑学生可视化辅助教学策略
无障碍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在相互沟通、心态发展、能力发挥等方面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相互都能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从而达到教学双方都期望和满意的交流效果。由于聋哑学生在自然语言符号系统与手语符号系统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借助辅助教学手段弥合两个不同系统之间难于跨越的鸿沟,这正是无障碍教学策略要研究解决的难题。鉴于问题的复杂性,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的发展,如文献[6]研究了外语学习的可视化教学策略,文献[7]研究了基于知识可视化工具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文献[8]研究了基于VR环境下的聋哑大学生无障碍信息交流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等等。鉴于涉及面广,可以说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不同侧面入手进行讨论。如有的从心理角度进行研究无障碍的教学艺术、技巧与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消除师生关系存在交流障碍,实现师生关系的“无障碍”交流,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学习上的相应障碍,使得“教”与“学”之间能够无障碍互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国家发展战略,有理由对基于“互联网+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给以更多的关注,“互联网+”行动计划在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中扮演着引领者与推动者的作用,代表一种模式上的全面创新和新业态。其重大意义在于:借助互联网可使相关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的所有有用信息和数据充分发挥作用而不致沉淀与流失,让有用的信息和数据真正流动起来,打破聋哑人群与健听人群之间,以及聋哑人群之间普遍存在的信息资源不对称而导致的各种语言交流壁垒,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事实上,最可取的无障碍教学策略是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无障碍教学系统。当然,这不是将现有的可视化辅助教学手段、工具或者软件程序简单地照搬或转化到互联网,而是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对现行辅助系统加以改造与创新重构,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形成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新形态的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可视化系统,从而使系统更科学合理、更便捷与人性化。
例如,文献[6]提出的辅助教学可视化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采用多媒体投影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可综合多种图像、文字与声音信息集于一体,呈现出信息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直观逼真的教学模式可使语言交流更加形象与生动,更易于聋哑人群与健听人群之间以及聋哑人群之间沟通与交流。
图1 辅助教学可视化系统
但是,图1仅仅是辅助教学可视化系统方案之一,如能基于“互联网+”思维,对系统加以改造与创新重构,基于VR环境构建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系统,就可形成一种新形态的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可视化系统,使知识可视化,以方便聋哑人群利用各种视觉手段来构建和传播复杂信息,从而促进聋哑人群与健听全人群之间以及聋哑人群之间更便捷与人性化的沟通与交流。
四、结束语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互联网+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的教学模式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聋哑人群的特殊性,如何丰富教学手段, 加强语言环境建设,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发挥聋哑人群的视觉优势,帮助其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促进社会和谐,人们多花一点精力开发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可视化辅助教学系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正是基于上述,文中讨论了一种“互联网+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的教学策略。
[1] 赵慧臣,郑曼.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44-49.
[2] 齐芳.关于提高聋哑学生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36):181.
[3] 白丽花.聋哑学生英语教学方式浅谈[J].教育革新,2012(8):27.
[4] 高彦怡.聋哑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问题分析及其教学对策[D].长春:吉林大学,2008.
[5] 田静.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聋哑学生的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5):202-203.
[6] 梁柏榉.外语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技术,2011(7):87-88.
[7] 王静,罗双兰.基于知识可视化工具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技术,2008(10):15-17.
[8] 张化勋,曹旭.基于VR环境下的聋哑大学生无障碍信息交流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8):1-5.
(责任编辑 周江川)
Study on Deaf Mute Students Teaching Without Obstacles and Visualization Aided Teaching Strategy
YANG Xiao-yi1, DENG Xin-mei2, XIANG You-yu1, ZHAO Jin-hai1
(1.College of Education,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2.Librar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plight of the deaf mute students caused by the ambiguity of sign language, the paper explored the visualization aids strategies of deaf mute students teaching without obstacles. In this paper, it summarized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deaf mute students, and made the anatomy of the reasons obstructing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deaf mute students with each other, and explored the feasibility that makes the teaching material visualization based on visual language. Finally, by means of visual aids,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deaf mute students based on VR environment.
deaf mute student; visual cognition; visual teaching; accessible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y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10.003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CQGJ15279C)
杨小义(1973—),女,博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及其辅助教学系统。
杨小义,邓新梅,向友余,等.聋哑学生无障碍教学及其可视化辅助教学策略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6(10):11-13.
format:YANG Xiao-yi, DENG Xin-mei, XIANG You-yu,et al.Study on Deaf Mute Students Teaching Without Obstacles and Visualization Aided Teaching Strategy[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10):11-13.
TP349;G762
A
1007-7111(2016)10-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