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2016-03-27肖德欣张国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蓝光痤疮皮疹

肖德欣,张国豪

(1.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贵州 遵义 563000; 2.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贵州 遵义 564501)

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肖德欣1,张国豪2△

(1.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贵州 遵义 563000; 2.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贵州 遵义 564501)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联合红蓝光在寻常痤疮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3例患者以1∶1∶1配对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红蓝光组和联合组3组,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评估复发情况。结果:中药组、红蓝光组和联合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71%、91%,3组有效率、复发案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好,优于单用疗法,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寻常痤疮;中药;红蓝光

寻常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春期最常见,好发于面、颈部及胸背部,皮疹易反复发作[1]。中医对痤疮辨证施治经验丰富,疗效可靠。近年来,红蓝光治疗痤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采用口服中药消痤汤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及茅台酒厂职工医院门诊患者198例,将其按就诊顺序平均分为口服中药组、红蓝光组和联合组3组各66例,因有15例患者未按规定完成治疗而脱落,最后实际符合要求的为183例。其中男103例,女 80例,年龄 16~30岁,平均年龄21.4岁,病程1个月~10年。按Pillsbury分类法[1]分为Ⅰ度58例,Ⅱ度69例,Ⅲ度47例,Ⅳ度9例。口服中药组60例,男37例,女23例,Ⅰ度21例,Ⅱ度23例,Ⅲ度13例,Ⅳ度3例;红蓝光组59例,男34例,女25例,Ⅰ度19例,Ⅱ度22例,Ⅲ度16例,Ⅳ度2例;联合组64例,男39例,女25例,Ⅰ度18例,Ⅱ度24例,Ⅲ度18例,Ⅳ度4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组给予自拟消痤汤口服:琵琶叶15 g,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知母、丹参、黄芩、桑白皮、连翘、金银花各10 g,生甘草5 g。胃肠血热者加生地15 g,湿热者加黄柏10 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 g。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光疗组采用 OmniluxTM痤疮治疗仪,以LEDS(发光二级管治疗头)为光源,其中红光波长(633±6)nm,输出强度105 mW/cm2,剂量为126 J/ cm2;蓝光波长(415±5)nm,输出强度40 mW/cm2,标准剂量48 J/cm2。治疗前先用清水清洁面部,擦拭后取仰卧位用眼罩保护眼睛,光板距离皮肤4~8 cm,每次治疗20 min,每周2次,炎症明显者先用蓝光,待炎症减轻后采用红蓝光交替治疗。联合组口服中药消痤汤,同时采用红蓝光照射,其药物、剂量、疗程同上。3组日常护理采用清水洗脸,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心情愉快。

1.3 疗效标准[2]

根据治疗前及治疗结束面部皮疹数量进行评估:疗效指数 =(治疗前皮疹数 -治疗后皮疹数)/治疗前皮疹数×100%。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89%;好转:20%~59%;无效:<20%;有效率 =(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总例数 ×100%。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新发皮疹数>30%为复发。

1.4 纳入和排除标准

符合寻常型痤疮的诊断[1],坚持完成治疗,按时复诊,结束治疗后1个月内不接受其他治疗;排除近2周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维甲酸等治疗痤疮的药物,服用光敏性药物、光敏性皮肤病,患有系统性疾病或有重要脏器损害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表1显示,中药组有效率73%,红蓝光组有效率71%,联合组有效率91%,联合组与中药组、红蓝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13.00,P均<0.05);追踪复发案例显示,联合组与口服中药组、红蓝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5.26,P均<0.05)。

表1 3组痤疮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观察

红蓝光照射组3例出现轻微皮肤干燥,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3 讨论

痤疮病因复杂,属于中医皮肤科“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等范畴,多因先天素体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郁热所致。其病机的关键为脏腑功能失调使得血热瘀滞,邪毒不能下泄蕴于肌肤而为病[3]。《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云:“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米白屑。”《外科启玄》曰:“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络不通而所生焉。”现代医学已证实,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内分泌失调导致体内雄激素分泌增多,皮脂腺代谢旺盛,毛囊角化过度及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感染有关,部分与免疫、遗传、心理因素、饮食、季节等多种因素有关[4]。

本研究根据痤疮的中西医发病机制,采用中医辨证联合外用红蓝光照射的方法,起效的同时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因长期服用西药产生的肝肾损害、胃肠不适、头痛眩晕等副作用。中药以清肺凉血、解毒祛湿为主。因肺主皮毛,痤疮方中琵琶叶、黄芩、桑白皮入肺经兼清肌表之热;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知母、黄柏养阴清热;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丹参性微寒、味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新陈代谢之效。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芩、连翘、金银花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抗菌作用强,可显著抑制病菌繁殖,同时能调节人体免疫抑制皮脂腺分泌,减少痤疮的复发[5]。光学疗法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波长415nm的蓝光能激活痤疮丙酸杆菌的内源性卟啉产生单态氧,诱导痤疮丙酸杆菌死亡,同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6];波长633mm的红光有抗炎作用,能改善皮肤血液和淋巴系统微循环,且红光可以穿透较深皮肤组织刺激细胞内线粒体活性,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愈合,并通过调整基质金属蛋白酶使胶原再生,从而减少瘢痕的形成[7]。本研究证实,服用中药消痤汤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且复发明显减少,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938.

[2] 陈扬,路雅琪,舒莉莉,等.窄谱蓝光红光联合药物治疗寻常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6):381-382.

[3] 李艳萍,张友堂.痤疮病因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59.

[4] 顾丽贞.清热暗疮片对痤疮丙酸杆菌等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3):140-141.

[5] 吴小红.痤疮发病机理的中西医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3):193.

[6] 林彤,周展超.痤疮的光学治疗[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0):840-842.

[7] 戴耕武,潘宁.皮肤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19-221.

R758.73+3

:A

:1006-3250(2016)04-0559-02

2015-07-26

肖德欣(1987-),女,贵州遵义人,住院医师,医学硕士,从事皮肤病的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张国豪(1974-),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蓝光痤疮皮疹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