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某院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6-03-27宁俊凯杨昌云
宁俊凯,黄 阳,杨昌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药学科,福建 泉州 362000)
2013年某院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宁俊凯,黄 阳,杨昌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药学科,福建 泉州 362000)
目的 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收集医院2013年上报的ADR报告202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和61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构成比分别为58.42%和 33.17%;发生 ADR药品种类主要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及中药制剂和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分别占总例数的36.14%,20.79%和18.32%;静脉滴注给药是造成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9.31%),其次分别是口服给药和肌肉注射,构成比分别为15.84%和7.92%;皮肤系统反应、免疫系统损害最多见,构成比分别是36.14%和30.69%;医师或护士主动上报ADR的比例达98.02%。结论 医院应重视和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合理用药;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医疗机构作为患者疾病的救治场所,也是发现ADR的第一场所,开展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具有天然优势[2]。医院可通过加强和完善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为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减少医患纠纷、减少药源性损害等,现将2013年我院上报军队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ADR监测中心上报的有效的202例ADR报告表。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患者情况、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严重和新的ADR情况、ADR的转归及报告形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2例ADR患者中,男84例(41.58%),女118例(58.42%);有个人过敏史3例,无家族过敏史;≥61岁的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其ADR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3.17%。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202例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涉及药品种类
202例ADR中,共涉及10大类药物。发生ADR药品种类主要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及中药制剂和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见表2。
2.3 给药途径分布
202例ADR中,静脉滴注是造成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其次分别是口服和肌肉注射。见表3。
2.4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202例ADR累及8个器官或系统,其中以皮肤系统、免疫系统最多见。见表4。
2.5 严重和新的ADR
202例ADR中,严重的ADR有18例,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重症药疹、气促、呼吸困难、急性肾衰竭等。新的ADR报告2例,其中1例怀疑为注射用阿替普酶引起畏冷、寒战不适,另1例怀疑为骨肽注射液引起肌肉僵直不适。见表5。
表2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分布
表3 引起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表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表5 引起严重的ADR的药品及临床表现
2.6 转归情况
202例ADR均发生ADR后立即停用怀疑药物,并给予对症治疗,或换用别的药物,治愈率为60.89%,好转率为37.62%,未好转3例,均为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均为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并要求出院),无死亡病例。
2.7 报告形式
我院将ADR报告表的报告形式分为:完整报告、主动报告、药师协助及药师报告,前三者均是由医师或护士主动报告,ADR监测中心人员根据报告表上的错误项或缺失项多少来分类。202例ADR中,医师或护士主动上报的比例为98.02%,而由药师上报的仅为1.98%。见表6。
表6 ADR的报告形式分布
3 讨论
3.1 患者因素
由表1可知,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比例高16.84%,这可能与女性患者的生理结构特点和营养状况有别于男性患者,对有些药物较敏感,且耐受力通常较男性患者差有关[3]。老年人的ADR发生率较年轻人高,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营养欠佳,通常是联合用药;老年人脂肪组织增加,导致脂溶性药物的吸收增加,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排泄;老年人肝血流量降低、肝酶活性减弱致解毒能力下降,从而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较常人高,药物半衰期延长,从而易导致ADR的发生[4]。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达13.26%,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用药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特殊人群用药(女性及老年患者)一定要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肝肾功能等慎重选择药品品种和剂量,做好用药监护。
3.2 药品因素
由表2可知,由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及中药制剂、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ADR比例高。临床抗感染药物品种多、剂型规格多、产家多、使用广泛,加上临床无用药指征、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或间隔不适宜、无联合用药指征、预防用药时间不合理、预防用药起点过高及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用药和滥用,从而导致ADR发生的比例较高。我院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以氟喹诺酮类占比最高,其次是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中主要是由左氧氟沙星引起的ADR,左氧氟沙星是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而广泛用于抗感染治疗,临床使用率高,从而ADR也随之增加;且静脉滴注时需严格控制滴速,过快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另外,左氧氟沙星作为浓度依赖型药物每日给药1次即可,而有的医生则以每日药量多次给药,导致ADR发生的几率增大。β-内酰胺类药物则用前常需作皮肤敏感性试验(简称皮试),因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而导致其结构不稳定,放置时间越长,越易引起ADR;且由于我院骨科手术多,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繁高,致使其ADR也相应增加。临床医师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药师应对不合理用药积极进行干预[5]。
中成药及中药制剂是我院引起ADR的第2大类药品,其原因可能与中药所含成分复杂、制备中产生的杂质及微粒、中药制剂中含有的附加剂、使用中的配伍、剂量不合理等因素有关[6]。尤其以参麦注射液发生ADR的频率最高,其成分复杂,含有多糖、蛋白酶等大分子物质,这些抗原直接入血,易引起变态反应,且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因素、配制环境及滴速等均有可能引发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7]。因此,临床在使用中药制剂时,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施治,不可无适应证盲目用药,严格按说明书使用,且应适当控制滴速,加强ADR的监护。此外,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ADR比例达18.32%,可能由于社会老龄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此类药物使用增多。高血压药物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治疗药,引起的ADR较多,如贝那普利等导致的刺激性干咳,二丁酰环磷腺苷引起的恶心、呕吐、视线模糊等不良反应[8],症状虽不严重,但也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的治疗。
由表3可知,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其次是口服用药。静脉滴注用药由于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中,药物本身的pH、渗透压、不溶性微粒、内毒素、赋形剂等都有可能成为ADR的诱因[9]。由此可见,静脉滴注用药应给予更高的质量要求,如有些药物需使用特殊的溶剂才能溶解(硫普罗宁专用溶剂为碳酸氢钠液)、有些药物需后配先用、有些药物需现配现用等[10]。因此建议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用药的尽量口服用药,口服用药能达到治疗目的原则上不使用静脉给药;确需静脉给药的,应尽量避免剂量过大、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尽量减少静脉给药所引起的ADR。
3.3 ADR危害
由表4可知,ADR中皮肤系统反应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红斑、红肿等。可能是皮肤系统的反应较其他器官或系统可能造成的隐匿性损害更易被医护人员或患者发现,故上报率较高。其发生可能与给药种类、给药速度、连续长期用药及过敏体质等因素有关。因此临床医师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用药史及过敏史,一经发现明显症状,应立即停用怀疑药品,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由表5可知,严重的ADR主要是由苄星青霉素、碘普罗胺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参麦注射液引起的呼吸困难,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别嘌醇片引起的迟发型重症药疹,万古霉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等。其中苄星青霉素导致的过敏性休克一般为速发型,因此要求在注射完药品后需观察30 min无反应才允许患者离开。临床在使用别嘌醇片时应严禁禁忌证用药,对于过敏体质和高敏状态患者慎用,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合理用药和用药监护,另外还需特别关注在使用别嘌醇时引起的迟发型过敏性皮疹反应[11]。
3.4 ADR报告形式
我院自开展ADR报告的集中上报工作以来,为了加强医师、护士、药师的ADR上报意识,提高ADR的报告质量,我院ADR监测中心设定了ADR的报告形式:完整报告、主动报告、药师协助、药师报告。完整报告是指医师或者护士主动填报ADR报告,内容完整,药师审核无误;主动报告是指医师或护士主动填报ADR报告,但存在缺失内容或错误项,药师审核后需要补充或纠正的内容不超过3项;药师协助是指医师或护士主动填报ADR报告,但缺失内容或错误较多,需要药师补充或纠正的内容超过3项;药师报告是指药师在指导患者用药及跟踪随访中主动发现ADR,此类为药师直接向患者获悉相关情况并填写ADR报告表。通过将其报告形式与各临床科室的医疗质控挂钩,根据报告形式来奖励不同质控分,以提高临床科室上报ADR的积极性。由表6可知,完整报告、主动报告和药师协助上报的比例达98.02%,可见,医生或护士均能主动上报ADR报告。但由于报告表中填写的内容较繁复,填报的质量不佳,漏填、错填的项目较多,药师协助上报的比例较高,达41.58%。因此,在ADR的上报过程中药师应加强和临床联系,督促医护人员积极上报ADR,同时开展ADR的监测工作也是药师切入临床的良好契机,是药师服务临床的重要内容[12]。
3.5 问题与建议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疗疾病也能导致疾病,在使用药品时应同时关注ADR。通过对我院2013年的ADR报告表进行分析及讨论,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但我院ADR的报告和监测主要存在2个问题:报告率偏低[10];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与一致性[13]有待提高。而通过药师积极主动参与ADR的报告与监测,通过积极宣传ADR相关知识、汇总评估ADR报告表、发布药物警戒、积极快速响应ADR报告等方式,把ADR报告工作融入到药师的日常工作中,在提升ADR报告表质量的同时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14]。医院通过积极开展ADR的报告和监测,不仅可有效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还能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修订发布[EB/OL].(2012-9-24)[2011-05-24].http://www.sda.gov.cn/WS01/CL0051/62634.html.
[2]张 静,王鹏远,侯永芳,等.浅谈医院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1):54-56.
[3]何 娟,杨婉花.我院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6):543-546.
[4]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21.
[5]黄庆翠,陈 琳.医院2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16):96-98.
[6]孙英英,张东霞,蒋士卿.中药制剂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1):251-255.
[7]石焕阶.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业,2011,20(24):63-64.
[8]乔 丽,杨志勇,李 菲.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1例[J].中国药业,2014,23(8):65.
[9]覃鲁财,黄彩伴.我院2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6):538-540.
[10]王佳坤,陈德志,甘惠贞,等.病区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的开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5):456-457.
[1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7期)警惕别嘌醇引起的重症药疹[EB/OL].(2013-10-18).http://www.sda.gov.cn/WS01/CL0078/93417.html.
[12]曹立亚.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概况[C].2005年中国药师周大会报告论文集,2005:1 551.
[13]Lindquist M.Data Quality Management in Pharmacovigilance[J].Drug Saf,2004,27(12):857-870.
[14]刘 江,曹伟灵,宋 芳.临床药师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J].中国药业,2014,23(23):73-74.
Analysis of 202 ADR Reports in the Hospital in 2013
Ning Junkai,Huang Yang,Yang Changyun
(Department of Pharmacy,PLA No.180 Hospital,Quanzhou,Fujian,China 362000)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ADR in the hospital,to promote drug use in the clinic rationally and safely,thus to reduce the drug-induced disease.Methods 202 ADR reports in the hospital in 2013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by retrospective study.Results In the 202 ADR reports,female patients and patients aged over 61 occupied the highest proportion,accounting for58.42% and 33.71% respectively;most of theADRswere caused byantimicrobialdrug,Chinesepatent medicine,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rugs,accounting for 36.14%,20.79% and 18.32% respectively;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took the main percentage(69.31%),follow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15.84%)and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7.92%);skin system reactions and immune system damage were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ADR,accounting for 36.14% and 30.69% respectively;ADRs reported by the doctors and nurses accounted for 98.02%.Conclusion Hospitals should value and strengthen the ADR report and monitoring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in the clinic and to ensure patients′medication safety.
adverse drug reactions;report;monitor;rational drug use;medication safety
R954;R969.3
A
1006-4931(2016)03-0076-04
宁俊凯,硕士研究生,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电子信箱)jueyuxp@msn.cn;杨昌云,大学本科,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药事管理,本文通讯作者,(电子信箱)yangcy81@126.com。
2015-02-05;
201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