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眼科2014年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2016-03-27谢沂宏杜淑贤

中国药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使用率眼科预防性

谢沂宏,杜淑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0041)

某院眼科2014年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谢沂宏,杜淑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 为眼科手术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4年某院眼科455例次Ⅰ,Ⅱ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全身及局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59例次,使用率为12.97%,其中425例Ⅰ类切口使用56例次,使用率为13.18%;30例Ⅱ类切口使用3例次,使用率为10.00%。头孢唑林选用率最高,达91.53%,单次用量均为2.0 g。给药途径均为静脉给药。首次给药时间在0.5~2 h内的占89.83%,用药持续时间未超过24 h的占40.68%。局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41例次,使用率为96.92%。使用左氧氟沙星402例次(占91.16%),妥布霉素39例次(占8.84%)。给药途径为滴眼和涂眼,其中滴眼406例次,涂眼7例次,滴眼和涂眼并用28例次。345例术前1~3 d开始使用(占78.23%)。结论 该院眼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局部用药为主。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药物选择不当、首次给药时间不适宜、用药持续时间过长、无依据交替换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眼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合理用药

虽然眼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很低[1],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后果往往更严重,疗效差,严重者甚至需摘除眼球[2]。因此,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眼科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预防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但如应用不合理,不仅不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反而可能产生高度耐药菌,进而难以控制继发感染。为了解某院眼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化、规范化,现对2014年该院眼科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资料来源为某院病案管理系统,查阅2014年眼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全部住院手术病历。入选病历手术前应无感染征象且术前1周内未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Ⅲ类切口手术病历因多已有严重污染,抗菌药物属治疗性使用而未入选。入选病历共361份,手术共计455例次。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病历中以下主要信息:患者基本信息,如病历号、性别、年龄等;手术相关信息,如手术名称、切口等级、手术持续时间、高危因素、术后有无切口感染等;抗菌药物使用相关信息,如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指征、用药品种、给药途径、用药剂量、首次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

1.3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

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四川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及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进行评价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情况

一般资料:入选的361份病历中,患者男212份,女149份;年龄分段情况为小于18岁7份,18~60岁209份,大于60岁145份;患者全身疾病情况为糖尿病28份,高血压19份,糖尿病并高血压6份,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2份,其他15份,无全身疾病者291份。

手术种类:455例次手术中,Ⅰ类切口手术425例次(占93.41%),Ⅱ类切口手术30例次(占6.59%);内眼手术共298例次(占65.49%),外眼手术共157例次(占34.51%)。详见表1。

表1 Ⅰ,Ⅱ类切口手术种类[例(%)]

术后切口感染率:患者手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0%。

2.2 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全身预防性使用率:455例次手术中,围术期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共59例次,使用率为12.97%。425例次Ⅰ类切口手术中共计使用56例次,使用率为13.18%;30例次Ⅱ类切口手术中共计使用3例次,使用率为10.00%。

药物选择及单次用量:该院眼科全身预防性用药主要使用头孢唑林,共计54例次,选用率达91.53%,其单次用量均为2.0 g。另有选用克林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病例。此外,有1例联合用药,为头孢唑林与甲硝唑联用。详见表2。

表2 全身预防性药物选择及用量(n=59)

给药途径及首次给药时间:59例次全身预防性用药的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首次给药时间在术前0.5~2 h的共计53例次(占89.83%),另有5例次术前未在此时间范围内给药及1例术后给药。详见表3。

表3 全身预防性用药首次给药时间[例(%),n=59]

用药持续时间:59例次全身性预防用药中,19例次仅术前使用1剂抗菌药物(占32.20%);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共计40例次,其中持续时间未超过术后24 h的共24例次(占40.68%),详见表4。

表4 全身预防性用药持续时间[例(%),n=59]

2.3 局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455例次手术中,围术期局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共计 441例次,未使用抗菌药物 14例次,使用率为96.92%。该院眼科局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包括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其中使用左氧氟沙星402例次(占91.16%),妥布霉素39例次(占8.84%)。给药途径主要为滴眼和涂眼,其中滴眼406例次,涂眼7例次,滴眼和涂眼并用28例次。局部预防性用药均在术前给药,术前1~3 d开始使用的共345例次(占78.23%),术前超过3 d开始使用的共96例次(占21.77%)。

3 讨论

外科手术应根据手术野是否有污染及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Ⅰ,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并非是预防感染的必要手段[3]。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定,Ⅰ类切口手术因手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损伤,一般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存在高危因素时可考虑使用,包括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涉及一旦感染后果严重的重要脏器、异物植入、高龄及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Ⅱ类切口手术因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发感染,可考虑预防用抗菌药物。该院眼科2014年Ⅰ类切口手术全身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18%,符合卫计委不高于30%的要求。因眼内手术若发生感染后果严重、部分手术涉及异物植入且部分患者存在糖尿病等高危因素[4],存在合理的预防用药指征。Ⅱ类切口手术使用率为10.00%,因该类手术多为外眼手术,易引发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亦属合理。

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类型、常见致病菌、药物抗菌谱和体内过程特点等进行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除此以外,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使用原则也应作为参考标准之一。因此,安全有效、价格相对低廉的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作为首选药物[5]。

结合眼科手术特点,术后可能引发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源于结膜囊、泪囊、睑缘,常见菌种包括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杆菌等[6]。抗菌药物能否较容易地通过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等血眼屏障也是选择药物时应考虑的因素。目前,在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主要为第1代、2代头孢菌素类[7],其中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均能满足上述眼科用药的要求。由表2可见,该院眼科全身预防性用药头孢唑林选用率达91.53%,是该院医师预防用药的首选药物,单次用量无法为2.0 g,属合理用量[8]。

本次调查发现,1例选用头孢曲松和1例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属第3代头孢菌素类,一般不宜作为预防性用药[9],但该例病历未就药物选择作相关说明。医师使用左氧氟沙星的原因为患者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但除泌尿系统手术外,喹诺酮类药物不宜作为预防用药,对于该类患者可选用克林霉素[10]。一般情况下,眼科Ⅰ类切口手术不应联合用药,仅Ⅱ类切口可视情况需要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本次调查发现,仅1例Ⅱ类切口手术联用头孢唑林和甲硝唑。

为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并能覆盖手术全过程,预防给药途径应为静脉给药,且首次给药的时间极为关键[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术前0.5~2 h是给药的最佳时间,若手术超过3 h或失血量大于1 500 mL,应在术中追加1剂。本次调查的59例次全身预防用药中,首次给药时间在术前 0.5~2 h的共计 53例次(占89.83%)。其余术前小于0.5 h、术前大于2 h及术后开始给药的,均属不合理用药。因绝大多数眼科手术时间均较短,本次调查未发现需术中追加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延长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能降低围术期感染率。术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菌群失调、产生高度耐药菌株[12]。正确的术前用药已能保证手术过程中血清和组织中有效的杀菌浓度,术后适量用药则有助于杀灭术中残留、定植的细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清洁手术和清洁-污染手术总预防用药时间不应超过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本次调查发现仅术前使用1剂和术后24 h内停药的最多,分别为19例次和24例次,共占72.88%;5例术后超过48 h停药和2例术后超过72 h停药,共占11.86%,调查并未发现这7例手术患者有明显感染指征,属不合理用药。

眼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以局部用药为主[13],术前1~3 d局部用药能有效清除结膜囊内细菌,并使前房内达到一定的抑菌浓度[14]。本次调查发现,该院眼科共441例局部预防用药,使用率达96.92%,其中术前1~3 d开始使用的占78.23%,部分患者自入院起即开始用药,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的问题。在药物选择方面,目前临床主要的局部用药为氟喹诺酮类滴眼液,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5]。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发现,有少数左氧氟沙星眼液和妥布霉素眼液/眼膏交替使用的病例,由于2种药物抗菌谱相似,缺乏交替换药依据,不推荐交替使用。

综上所述,该院眼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局部用药为主;全身用药具备用药指征,使用率在合理范围内,但仍存在药物选择不当、首次给药时间不适宜及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问题;局部用药存在无依据交替换药的问题。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增加耐药菌的产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时也会造成医药资源浪费。因此,该院应制订适合眼科专科特点的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和监管制度,针对上述不合理用药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追踪,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常规化、制度化。

[1]George L.Spaeth.眼科手术学:理论与实践[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29.

[2]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等.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52-155.

[3]陈吉生,杨旭涛,夏 恒.抗菌药物预防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的Meta分析[J].医药导报,2015,34(1):56-59.

[4]文玉琴,龚 珊,董 薪.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399-400.

[5]黄华斌,郭淑敏,杨艳玲,等.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4):309-312.

[6]蒋道源,孙 涛,万春泓.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方案优化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6):148-149.

[7]库 丽,王 强.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1):40-42.

[8]王惠霞,滕月鹏.临床药师参与临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实践与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2(12):1 140-1 142.

[9]宋艳红,张友智.1 336例清洁手术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4,11(4):323-326.

[10]程 军,王刚斌,张士勇,等.187例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3):131-133.

[11]李希娜,李丹露,刘 璐,等.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干预研究[J].中国药房,2012,23(30):2 818-2 820.

[12]汪 艳,梁 磊,于志军,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3):206-207.

[13]邢 颖,梁健华,甄健存.983例眼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用药途径和用药时机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2):1 061-1 062.

[14]冯 瑾,温 燕,位 华,等.我院眼科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使用分析与合理性评价[J].中国药业,2013,22(19): 70-71.

[15]Inoue Y,Usui M,Ohashi Y,et al.Preoperative disinfection of the conjunctival sac with antibioticsand iodine compound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multicenter study[J].Jpn J Ophthalmol,2008,52:151-16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erioperative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the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in a Hospital in 2014

Xie Yihong,Du Shuxi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Tibet Branch Hospital of 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China 610041)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erioperativ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ophthalmic surgery.Methods By a retrospective survey,systemic and local antimicrobial drugs use in 455 surgery medical records of ophthalmological patients underwent typeⅠandⅡincision in a hospital in 2014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Among the 455 cases,59 cases were systemic prophylactic used antimicrobial drugs,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was 12.97%.There were 56 cases of typeⅠincision,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was 13.18%.There were 3 cases of typeⅡincision,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was 10.00%.Cefazolin was used most times,accounted for 91.53%.Its single dosage were 2.0 g in all the cases.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was the only administration route.The first administration 0.5-2 h before surgery accounted for 89.83%.The medication duration less than 24 h accounted for 40.68%.441 cases were local prophylactic used antimicrobial drugs,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was 96.92%.Levofloxacin was used in 402 cases,accounted for 91.16%;tobramycin was used in 39 cases,accounted for 8.84%.Routes of local administration included dropped and painted eyes,which dropped in 406 cases,painted in 7 cases,both were used in 28 cases.There were 345 cases of local prophylactic used antimicrobial drugs 1-3 d before surgery,accounted for 78.23%.Conclusion Local administration was the main way of perioperative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the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The irrational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mainly include irrational drug selection,improper first administration timing,long medication duration, and unsupported replacement of antimicrobial drugs,which should be further standardized.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perioperative period;antimicrobial drugs;prophylactic use;rational drug use

R969.3;R978.1

A

1006-4931(2016)03-0071-04

谢沂宏(1988-),男,硕士研究生,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电子信箱)wolfxyz@sina.cn。

2015-05-07)

猜你喜欢

使用率眼科预防性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