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对策研究

2016-03-26池至铣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对策

池至铣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500)



地方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对策研究

池至铣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500)

摘要: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历史沿革和国外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几种模式,分析了地方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问题.从实施“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双身份”现代学徒特征、建立“双体系”校企课程体系、打造“双导师”专兼师资队伍、构建“双标准”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在地方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对策

现代学徒制是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产教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可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对接,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现代学徒制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学徒制去除了剥削成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81]劳总培字28号)明确规定了在学徒年限内不同工种开设技术理论课程和文化课程的相关要求.

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于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首次提出“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并要求各单位招工,首先是招收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

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该文件用招收定向培训生的提法代替了原来招收学徒工的提法,从此,培训生制度就逐步代替了学徒制;培养技术工人就慢慢从学徒制过渡到半工半读的培训生制.最终,产生了独立办学的职业学校.

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这标志着现代学徒制全面进入国家的视野.

2国外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模式

国外现代学徒制起源较早,可以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开始算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较为完整和配套的国家层面的制度.较为典型的有德国模式、英国模式、澳大利亚模式、瑞士模式等.

2.1德国模式

德国是较早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国家,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双元制”,其实施场所主要在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场所给学徒的学习时间和任务是不相同的,主导方是企业.

“职业培训条例”是德国实施“双元制”主要依据.该条例是德国行业组织制定的,然后由各州教育部门制订用于各学校教学参照蓝本的“框架教学计划”.

企业培训是主要实施模式,可由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联合培训,通常情况下在企业培训3至4天,在学校培训1至2天,然后组织学徒参加由行业协会组织的测试,测试合格了就能获得证书.

2.2英国模式

英国学徒制通常由三个级別构成:第一级是国家职业资格2级——中级学徒制,第二级是国家职业资格3级——高级学徒制,第三级是国家职业资格4级及以上——高等学徒制.

在英国的政策中,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培训学徒的数量(须签订培训合同)来获得国家拨款,培训方式为培训机构与企业按照培训计划来开展教学工作,一般情况下为每周由培训机构培训1天,由企业培训4天.培训机构的导师跟踪学徒在工作现场的表现,学徒最终要取得“学徒制框架”规定的资格认证.

2.3澳大利亚模式

学徒制和培训生制两大类是澳大利亚模式的主要类别:学徒制时间一般为3至4年左右,培训生制时间一般为1至2年.其流程是:企业发布学徒广告→挑选合适的学徒→签署培训协议→注册培训机构面试→三方(学徒、企业和培训机构)签署培训计划→交替培训(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培训结束后由学徒参加国家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

2.4瑞士模式

在最高层面进行统一设计是瑞士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征,其法律依据是“职业培训条例” .该条例规定了现代学徒制的分工职责,因为其培训在三个场所完成,有时也称为“三元制”.第一个场所是企业,其培训时间约占整个时间的70%以上;第二个场所是由州或市开办或者由行业联合会开办的职业学校;第三个场所是在由行业协会开办的独立的产业培训中心.

3地方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性.由于其处于地方,在政府、学校等层面有一些明显的问题.

3.1政府层面

当前国家层面均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校企合作,各地的职业院校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现实情况却存在许多不足: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和没有形成双方共赢并且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二是缺乏稳定的专项扶持资金和专业服务机构;三是企业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和可以胜任的指导人员[1].

3.2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缺乏长远的、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意识,也缺乏对学生职业成长和长远利益的考虑,没有真正将现代学徒制当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而是把校企合作当作解决教育资源短缺和就业渠道不畅的一种手段,更谈不上职业经验的传承[2].

3.3企业层面

企业派出的指导教师不是企业中顶尖的技术骨干,学生与师傅的沟通和交流的效果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不能满足企业培训学徒的成本支出;另外,许多学徒在“出师”后,并不一定会在原企业工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但企业却需要承担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费用.

3.4学生层面

一是权益保障不明确,学生的身份没有明确,得不到工伤保险及工资等;二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和职业能力提升不明显,有些企业甚至把学徒当作勤杂工使用;三是就业前景不明,因为学徒制度期间企业提供的岗位不一定契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不愿意为这些企业而放弃就业选择权.

4构建地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对策

4.1实施“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育是为企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以工作本位培训为主是企业教育的重点内容,要在做中学,要在学中做,突出企业特定岗位的技术技能训练.首先是可以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明确学生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定位;其次是学校培训的学生应该在企业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髙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相互融通、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3].

4.2明确“双身份”现代学徒特征

企业“用工荒”和“技工荒”的信号势必引发企业招工制度的改革,企业需要一批有技术、有素质、有学历的人才,将招工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将招生与签订预就业合同相结合;把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开展顶岗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尽早融入企业,学生就会成为企业需要的人,让学生尽早成为“企业的人”[3].

4.3建立“双体系”校企课程体系

企业课程实际上是基于工作本位学习的课程,首先要在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下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和培训教材;其次,所开发的企业课程要具有“职业性” 和“髙等性”的特点,充分考虑企业的技术要素来构建课程体系,比如生产技术、营销策略、企业文化、CIS设计等系列课程;再次,应建立在灵活多样的企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的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现场学习、师傅辅导等多种学习方式.

4.4打造“双导师”专兼师资队伍

学生一入校就配备职业导师,为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做准备,培养其职业意识,培训其职业素养.然后要建立学校“导生”制度,由髙年级的优秀学生来作为新入学学生的导师,以“生”导“生”,更能拉近职业距离.最后建立企业导师机制,企业要选好导师,要把有责任心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方面的优秀员工吸收到导师队伍中来,建立企业导师培训培养制度,明确企业导师的职责,制定企业导师的职业标准,积极探索企业导师的优化机制[4].

4.5构建“双标准”考核评价制度

要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首先应该建立“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学业标准”可以按2013年颁发的《髙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进行评价,重点是要明确企业“学徒”的考核标准.其次要根据“学徒”岗位特点和岗位职业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参加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做到职业资格证书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相一致[4].

参考文献:

[1] 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45.

[2] 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3):74-77.

[3] 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 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8):45-51.

[4] 李祥.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1-124.

(责任编校:晴川)

Strategies for Trial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I Zhixian

(Quanzhou Arts and Crafts Vocational College, Quanzhou Fujian 362500,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several model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broad, and analyzes problems for the trial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veral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put forward from five aspects as follows: implementing the “double-body” training mode, confirming “double-identity” modern apprenticeship features, establishing a “dual system” school-enterprise curriculum, creating a “double-tutor” teacher team, and constructing a “double-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2-0131-02

作者简介:池至铣(1963— ),男,福建三明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材料科学.

收稿日期:2016-03-31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