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藏》与医籍传播

2016-03-26杨东方周明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仙方医籍总目

杨东方,周明鉴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2.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100081)



《道藏》与医籍传播

杨东方1,周明鉴2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2.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100081)

作为大型道教丛书的《道藏》收录了大量的中医药文献,对于中医药文献的保存和传播贡献极大,《急救仙方》《素问六气元珠密语》《葛仙翁肘后备急方》《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灵枢略》《养性延命录》《混俗颐生录》《四气摄生图》等医籍因《道藏》的收录而传世;《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图经衍义本草》《仙传外科秘方》因《道藏》的收录而扩大了传播范围。

道藏;丛书;道教;中医药

学术界普遍公认,《道藏》里蕴含着大量的中医药文献,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哪些医籍因《道藏》的收录而传世,哪些医籍因《道藏》的收录得以广泛传播,学术界并没有系统论述。实际上,探讨这个问题不但有助于确立《道藏》的文献价值,更有助于中医典籍的研究。

1 《道藏》收录典籍数量

《道藏》到底收录了多少部医籍,学术界有不同认识。贾维诚等《中国医籍志》(1983)、《中国医籍提要》(1984)、严世芸《中国医籍通考》(第四卷,1993)等认为《道藏》医书子目共有《图经集注衍义本草》《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黄帝素问灵枢集注》(附《灵枢略》)《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素问入式运气论奥》《素问六气玄珠密语》《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附《注义图序论》)《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养性延命录》《混俗颐生录》《四气摄生图》14种。王瑞祥《中国古医籍书目提要》(2009)认为医书子目应为45种(《灵枢略》单为1目),比14种增加了30种。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认为应为114种,比14种增加了100种。

诸家观点有那么大差异的原因,在于道家、道教与医学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关系。葛洪言:“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1]龚廷贤言:“医道,古称仙道也”[2]。医与道这种天然的交融性使服饵导引类著作的归属更为麻烦。郑樵《通志》就言:“大抵炉火与服饵两种,向来道家与医家杂出。”[3]事实也是如此。以《道藏》收录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石药尔雅》而言,有时被著录为医家类,有时被著录到道家类。在《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中,《崇文总目》著录在“医书类”,而《宋史·艺文志》则著录在“道家类”。《石药尔雅》中,《崇文总目》著录在“道书类”,而《抱经楼藏书志》著录在“医书”。

可见,对于《道藏》到底收录了多少医籍要采取圆融的态度,一定说哪个典籍含医学内容多一些属于医籍,另一部含医学内容少一些不属于医籍,既不客观,也不可行。本文采取的方针是,尊重学术界成果,论述以《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等十四种典籍为主,兼及其他典籍。

2 因《道藏》收录而传世的医籍

张之洞《书目答问》曾言:“丛书最便学者,为其一部之中可该群籍,搜残存佚,为功尤巨”[4]。情况正是如此,因《道藏》的收录,《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等十四种典籍中就有《急救仙方》等8种医籍不致散佚,列述如下:

2.1《急救仙方》十一卷该书版本很少,清乾隆年间修纂《四库全书》时,馆臣认为该书早已散佚,从《永乐大典》里辑出。《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言:“《急救仙方》六卷,不著撰人名氏。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载皆疡医之术,而于背疮、疔疮、目疾、痔漏四症,所论尤详”[5]。六卷本只是个外科著作,但《道藏》十一卷本的内容很丰富。《中国医学大成续集》收录了《道藏》本,其提要云:“考白云霁《道藏目录》,太玄部‘恻’字一至十一号即《急救仙方》。其卷一至卷五,论妇科调经胎前产后,附杂症小儿方。前有金川徐守真序。其卷六、七,乃《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其序云……卷八,即疔疮治法。卷九,为秘传五痔品。卷十,《上清紫庭追劳仙方论法》。卷十一,《上清紫庭追劳仙方品》”[6]。可见,《道藏》收录《急救仙方》之贡献。

2.2《 素问六气元珠密语》十七卷该书虽然不是王冰所撰,但对于研究《素问》非常重要。林亿《素问新校正》就言:“王氏《玄珠》,世无传者,今有《玄珠》十卷……盖后人附托之文也。虽非王氏之书,亦于《素问》第十九至二十二四卷颇有发明”[7]。该书传本甚稀,很多藏书家藏本抄自《道藏》,如黄丕烈有十六卷明抄本,见《读书敏求记》校语,谓出于《道藏》;丁丙有十七卷抄《道藏》本,见《八千卷室善本书目》。故《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素问六气元珠密语》感叹道:“完本收入《道藏》,赖以流传”[8]9。

2.3《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八卷该书历经葛洪撰,陶宏景增补,杨用道附广。如明万历李栻序云:“今年之夏,偶以巡行至均,游武当,因阅《道藏》,得《肘后备急方》八卷,乃葛稚川所辑,而陶隐居增补之者。其方多今之所未见,观二君之所自为序,积以年岁,仅成此编。一方一论,皆已试而后录之,尤简易可以应率……因刻而布之,以快予济人之心云”[9]。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子部·医家类》就言:“余尝取此书行世诸本,与《道藏》陛字号本校之,首尾全同”[10]。可见此书也凭借《道藏》得以传世。2.4《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七卷(附《注义图序论》一卷)该书流传依靠《道藏》。裘沛然《中国医籍大辞典》言:“《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七卷。宋李駧(字子野,号晞范子)句解。成书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元代刊本题署《新刊晞范句解八十一难》八卷,现藏于日本静嘉堂,国内未见。明刊七卷本沿袭旧名,收于《道藏》中,为今通行本”[11]。另,日本版本来自于陆心源的皕宋楼。陆心源言:“元版《难经》八卷,每叶廿行,行廿字,题曰‘新刊晞范句解黄帝八十一难经’……其书逐句解释,颇为浅近易晓……是书著录家所罕见,张氏《藏书志》始著于录,但从《道藏》本传录,书只七卷,此本八卷,乃完帙也”[12]。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的只有七卷本。可见,现在流传版本的只有《道藏》本。《道藏提要》更直接说:“李氏注别无传本,唯存《道藏》中,甚可珍”[13]465。

2.5《灵枢略》该书是《黄帝内经灵枢》的节略传本之一,辑选年代较早。《通志·艺文略》“医方类上脉经”著录有“《内经灵枢略》一卷。”《宋史·艺文志》卷四“道家类附神仙”著录有“《黄帝内经灵枢略》一卷”。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该书只存《道藏》本。

2.6《养性延命录》二卷梁陶弘景集,养生著作。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该书只存《道藏》本。

2.7《混俗颐生录》二卷宋刘词编,养生著作。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该书只存《道藏》本。

2.8《四气摄生图》一卷养生著作。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该书只存《道藏》本。

14种医籍之外,因《道藏》收录不致散佚的医籍还有很多,如《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就言:“服食草木金石之药,为道家修养之所必需。草木之药,本草已有言服之长生者,医书道经所载,其方实繁。魏晋以来,士大夫亦多服之以求长生。制药之法,凡采取、炼制、服食,皆有一定之禁忌方术。是编于此,莫不详载,可谓集魏晋六朝服饵药石之大成。惜自李唐以来,已多散佚,而此仅存之一卷,遂益觉其可贵焉。”[8]168-169不是一部而是一类典籍仅存一卷,由此可见《道藏》收录之功。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医籍因《道藏》的收录得以传世。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典籍完全保持全貌。因为《道藏》对收入的很多典籍都有整理。如《石药尔雅》原为一卷,《道藏》整理时厘为两卷。《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著录了《道藏》本,即“在《道藏》洞神部众术类似字帙中”,并提出了疑问:“梅彪自序称其书勒为一卷,宋郑樵《通志·艺文略·道家类》著其书,亦作一卷。此本及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则分为上下两卷,意者当为明季修藏时之所析,或后人有所附益耶?”[8]70-71陈鳣在《石药尔雅跋》中则直接言:“其卷分上下者,盖由《藏》本析之,非后人有所附益,故六篇六目,与序相符”[14]1406。未能完全保持全貌固然遗憾,但如果没有《道藏》的收录,两卷本的《石药尔雅》可能都不复存在。从这点言,虽然整理的功过评价不一。但这些典籍因《道藏》的收入得以传世,则是功大于过。

3 因《道藏》收录而广泛传播的医籍

在《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等十四部医籍中,《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等3种典籍虽有其他版本传世,但《道藏》的收录对于其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1《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先撰有《千金要方》,伤寒未之尽,后又作《千金翼方》。明王肯堂《新刻千金翼方序》言:“《千金方》收入《道藏》,今关中、江右皆有刻,乃至宋元刻本藏书家多有之。而独《翼方》不传,《道藏》亦不载,世多有不闻其名者”[15]。实际上,《道藏》本并不是纯粹的《千金要方》,而是《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混二合一的九十三卷本。该版本影响甚广,《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备急千金要方》就言:“《千金方》原本自明正德后传刊罕见,世所通行者,仅有嘉靖、万历两刊之九十三卷本”[8]336。清廷修纂的《四库全书》收录的也是这个版本。《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备急千金要方》言:“《四库》著录九十三卷,承明人传刻,其源出于《道藏》”[8]335。

3.2《图经衍义本草》四十二卷,《图经衍义本草序例》五卷这本是一部书,《道藏》离析为两部。龙伯坚言:“明《正统道藏》本(此书有民国上海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竞字号内有《图经集注衍义本草》五卷。资、父、事、君、曰、严六个字号内有《图经衍义本草》四十二卷。看去彷佛是两种书,实际上《图经集注衍义本草》即是《图经衍义本草》的序例五卷,将一书截为两截,并非两种不同的书。现在仍列为序例五卷,不采用《图经集注衍义本草》的书名”[16]。《图经衍义本草》是《大观本草》《本草衍义》两书合编的删节本。药物和药图数有删减,正文亦有删节。该书版本,除了《道藏》系统,只有1种足本,为湖南省图书馆所藏的元僧慧昌校刻本。其他三种均为残本,分别是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的元建明坊刻本(存卷七至卷十、卷十二至卷十四);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所藏的元僧慧昌校刻本(存目录、序例、卷一至卷三);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元刻本(存序例、卷一至卷六、卷十七至卷四十二)。版本相当稀少,而且大都残阙,《道藏》本的传播意义不言而喻。

3.3《仙传外科秘方》十一卷该书由杨清叟编,赵宜真集。原刻本,即明洪武28年乙亥(1395年)渊然道者刻本,为一卷本,现存国家图书馆。吴有壬序言:“原阳仙化,遗命嘱其徒刘渊然终其志,渊然佩服不敢违,仍将所授秘方总编为一卷”[14]4546-4547。这证明了,原书为一卷本。《道藏》分为十一卷。后世流传的大都是《道藏》本。张赞臣更认为该书现存最早的版本也是《道藏》本:“《仙传外科秘方》11卷2册,现存……最早有明代所钞的《道藏》本”[17]。因为该书一直以十一卷本传播,学术界有人误认为该书只存《道藏》本,《道藏提要》言:“此书今仅存《道藏》本。《国史·经籍志》著录十一卷,亦《道藏》本”[13]562。

14种之外的典籍亦如此,如李鹏飞的《三元延寿参赞书》。 该书虽有元刻本藏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图书馆,但各种“刊本极少”[18],《道藏》本的出现为它的传播增加了途径。

[1]葛洪.抱朴子[M].上海:上海书店,1986:68.

[2]龚廷撰.万病回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90.

[3]郑樵.通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834.

[4]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287.

[5]永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88.

[6]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续编·十四·方剂[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7.

[8]刘时觉.四库及续修四库医书总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9]冈西为人.宋以前医籍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464-465.

[10]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567.

[11]裘沛然.中国医籍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2]陆心源.仪顾堂书目题跋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9:499.

[13]任继愈.道藏提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4]严世芸.中国医籍通考:1卷[M].北京:上海中医药大学社出版社,1994.

[15]丹波元胤.医籍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312.

[16]龙伯坚.现存本草书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31.

[17]张赞臣.中医外科医籍存佚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9.

[18]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Collected Taoist Scriptures and transmission of TCM classics

YANG Dongfang1,ZHOU Mingjian2

(1.Basic Medical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2.Affiliated Middle Schoo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CollectedTaoistScriptures,the large-scale series of books,includes a great quantity of literature about TCM,and makes great contribution on the pre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TCM literature.Because of included inCollectedTaoistScriptures,some TCM classics were preserved and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times,likeImmortalPrescriptionsforFirstAid,PrimaryValuableClosetViewpointabouttheSixFactorsinNatureofSuwen,PrescriptionsforEmergentReferenceofImmortalGE,PictureCompilationandSentenceExplanationofNanJing,OutlineofLingshu,MethodofNature-cultivationandLife-spanExtending,MethodofLifeMaintaininginEarthliness,PicturesofRegimeninFourProperties,and so on;because of included inCollectedTaoistScriptures,some other TCM classics expanded their transmission range,likeValuableEmergencyPrescriptionsofImmortalSUN,PictorialclassicsofChineseMateriaMedicaAmplification,andImmortalSecretRecipeforSurgery.

CollectedTaoistScriptures;series of books;Taoism;TCM

10.13463/j.cnki.cczyy.2016.04.07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整理中医药文献研究”(14BTQ063);2015年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开放课题(2015-WHJDKF-012)。

杨东方(1978-),男,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文献研究。

R2-09

A

2095-6258(2016)04-0859-04

2015-09-14)

猜你喜欢

仙方医籍总目
水乡用“仙方”做了一道“帝王菜”
总目次
第36 卷总目次
仙方活命饮治疗现代疾病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3种医籍考对比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仙方清咽颗粒提取工艺优选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医籍整理“群体事件”现象、由来及避免其再次酿发的对策思考
历代有关医籍中导引内容之评析(续完)——兼再述导引之内涵与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