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定稿会系统对期刊论文出版时滞的影响
——以《中国防痨杂志》为例
2016-03-26范永德
■范永德
《中国防痨杂志》编辑部,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同5号 100035
1 引言
学术期刊是进行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期刊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1]。论文出版时滞是期刊稿件的收稿日期至发表日期的间隔时间,反映了期刊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速率和能力[2]。论文出版时滞是评价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努力缩短论文出版时滞,是提高论文被引频次和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需要[3]。缩短论文出版时滞的方法有很多,如提高编审效率、增加刊物容量和密度等[2]。
为了提高编审效率,《中国防痨杂志》于2009年开始应用当时国内先进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论文的收稿、审稿均在系统中进行,改变了传统的手工采编耗时长、效率低和信息不通畅的弊端,实现了投稿、审稿的网络化,定稿为打印纸版后邀请专家召开面对面定稿会确定。受专家时间、居住地等因素影响,定稿会邀请到的专家数量有限且召开成本高。2012年,《中国防痨杂志》改用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采编系统,并与该公司联合独家开发网上定稿会系统,做到收、审、定均在系统中进行。本文对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前(2009—2011年)、后(2012—2014年)《中国防痨杂志》出版论文的出版时滞进行分析,以评价网上定稿会系统在期刊论文出版中的作用,为同行提高期刊编审效率积累经验。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2009—2011年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2012—2014年的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采编系统中《中国防痨杂志》论文刊出数据。6年间,《中国防痨杂志》共发行72期,刊出论文1373篇,剔除未标注收稿日期、收稿日期标注错误的论文24篇,本研究共入选1349篇。
2.2 两种定稿会流程
2.2.1 面对面定稿会
由北京、天津和上海的《中国防痨杂志》资深审稿专家组成定稿专家组,专家组由13人组成(北京10人,上海2人,天津1人)。定审稿会每月举行一次,编辑在召开定稿会前一周联系专家组成员,询问能否参加定稿会,然后将专家外审完的稿件及外审意见下载后分发给不同的定稿专家进行提前审阅。召开定稿会时由主审专家介绍外审意见及主审意见,然后展开讨论,确定稿件能否录用、录用形式(论著、综述、短篇论著还是病例报告等),是否需要修改和如何修改。2009—2011年共召开面对面定稿会36次,定稿会参加的专家最多12人,最少7人,平均9人,每次定稿会平均定稿30余篇。
2.2.2 网上定稿会系统
根据本刊稿件类型不同划分为三个小组,即基础研究组、预防控制组和临床诊治组,每组设两位可供选择的组长,定稿会备选专家36人,每组专家12人。对于网上外审通过的稿件,或外审存在争议,但并非诸如设计不合理、存在科学性和伦理性等一票否决的问题的稿件,直接送网上定稿会。选取相应的小组,从小组中选取5~7名定稿会专家。同时给专家发送短信和邮件,通知专家在规定的7天内提出定审意见。在提交定审组组长前,定审专家可以反复发表意见。待7天后根据定审专家发表意见情况(一般超过一半以上专家发表定审意见),提交定审组组长。一般要求定审组长5天内完成定审意见。提交定审组长后,其他定审专家将无法再进行审阅。2012—2014年开展网络审稿会除外审明确退稿的稿件全部进行审稿会审稿。
2.3 研究方法
2.3.1 收集的数据
包括每年《中国防痨杂志》刊发论文的题目、收稿日期及出版日期等。
2.3.2 数据收集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建立数据库,从两个系统中提取数据直接导入数据库。数据收集过程由两名工作人员独立操作两次,并进行两次导入数据一致性分析,确保数据被准确收集。
2.3.3 分析的指标
分析的指标为论文出版时滞。根据收稿日期与刊发日期差计算论文出版时滞[4]。统计不同年份论文的出版时滞和不同出版时滞区间的论文频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颁布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通知》规定,报道时滞小于280天为“短时滞组”,大于280天为“长时滞组”[5]。
2.3.4 指标分析方法
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非正态分布数据)描述性分析应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前、后不同年份论文出版时滞总体情况。根据出版时滞分布情况选用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或方差不齐的正态分布数据)对两个时间段论文出版时滞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时间段时滞分组情况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论文出版时滞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共入选分析论文1349篇。论文出版时滞最短10天,最长618天,时滞极差为608天,中位数158(79,235)天;出版时滞小于 280天(短时滞)1155篇,大于280天(长时滞)194篇。在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前(2009—2011年)论文出版时滞最短21天,最长618天,时滞极差为597天,中位数205(121,272)天。在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后(2012—2014年)论文出版时滞最短10天,最长516天,时滞极差为506天,中位数108(54,172)天。因不同年份论文发表时滞分布为非正态分布,本研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检验。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前论文出版时滞的秩和为613166,平均秩次为821.94,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后论文出版时滞的秩和为 297409,平均秩次为 493.22,Z=-15.409,P<0.0001,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后论文出版时滞明显短于启用前(表1)。
表1 2009—2014年《中国防痨杂志》出版时滞情况
3.2 不同时间段论文出版时滞分组情况
纳入研究的1349篇论文中,短时滞组1155篇,占85.6%,长时滞组194篇,占14.4%。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前短时滞572篇,占76.7%,长时滞174篇,占23.3%;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后短时滞583篇,占96.7%,长 时 滞 20 篇, 占 3.3%, χ2=108.4118,P<0.0001,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后短时滞组论文数明显多于启用前(表1)。
4 讨论和建议
论文的出版时滞是衡量期刊时效性的重要指标,与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有密切关系[6-7]。论文出版时滞受作者、编者和审者三方面的影响,任何一环怠慢都会造成论文出版时滞的延长,期刊工作者努力通过各种手段、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方式在不减少三审环节的情况下缩短论文出版滞。2009年以来,《中国防痨杂志》改为月刊,每期页码控制均在80页左右、载文量控制在18篇左右。在影响论文出版时滞其他因素无改变的情况下,本刊也在不断探索应用更加适合的采编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科技资源,开发网上定稿会系统,以便进一步缩短论文出版时滞。
4.1 未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前的编审流程和特点
2009年本刊采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采用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稿件查询、网上编辑、网上发送作者校样等工作流程,实现了从收稿、审稿、编辑加工到发排的计算机网络流程控制,完成作者、审稿专家、读者之间的实时信息传递,缩短了各个编辑环节的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8]。同时也减少了稿件在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三者之间的传送时间,节省了邮寄过程中的时间损耗[9]。在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的同时,本刊开展了如下工作:(1)严格进行时间控制,从发稿、排版到几个校对的校次及印刷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供稿编辑及时供稿,责任编辑审阅后按照时间要求(一般在每月的6-8日)发排,要求每个编辑及责任编辑严格执行;(2)主动组织专题类论文,定期组织重点号,增加新栏目,吸引优质稿源;(3)注重提升学术质量,严格执行三审制。(4)加强编辑业务培训,提高编辑业务水平[10]。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后,论文的出版时滞逐渐缩短,2009—2011年出版时滞中位数 205(121,272)天,明显短于未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时[11],该数据虽仍长于《青海大学学报》[12],但与《中华神经科杂志》[13]、《贵阳医学院学报》[14]相比,论文出版时滞有所缩短,说明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论文的出版时滞。本刊严格执行三审制,在应用网络采编平台的同时,每月召开一次面对面的定稿会,不同领域(基础、临床和控制)的专家对稿件深入进行讨论,最终确定稿件的取舍。但由于召开定稿会的周期相对较长,增加了论文出版时滞。
4.2 启用网上定稿会后的编审流程及特点
2011年本刊与北京玛格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独家开发了网上定稿会系统,于2012年开始启用。网上定稿会的专家可以选自专门的定稿组成员库,也可以临时将其他审稿专家引入到定稿组中。定稿组成员可以看到外审意见,也可看到其他定审专家的意见。定稿会设定时间为7天,7天后如果有一半以上的定稿专家提出了定审意见,则从2位定审组组长中选一位作为终定审专家,组长结合外审和定审意见,提出终定审意见。一旦稿件转到定审组长进行终定审,其也定审专家将无法查阅定审稿件。启用网上定稿会大大缩短了定稿延误。在召开面对面定稿会时,外审结束的稿件要等到定稿会的召开,最长要等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本次定稿会刚刚开完后,外审结束,本稿要等一个月的时间,造成出版时滞的延长。采用网络定稿会系统后,作者、编辑及审稿专家能随时对稿件进行处理,论文出版时滞得到进一步缩短,2012—2014年间论文出版时滞中位数缩短至108(54,172)天,短时滞组论文,也即≤280天的论文583篇,占96.7%;长时滞组的论文,也即≥280天论文20篇,占3.3%。短时滞组论文所在比例明显高于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前(χ2=108.4118,P<0.0001)。
4.3 小结
随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加速,网络期刊的兴起,论文即时发表已不再是论文发表的障碍,但医学期刊有别于一般的商品,如果完全按商品市场规律发展——只要有需求就满足,医学期刊的科学性、核心质量就难以保证,医学期刊的正确导向性就无法保障。如果不制定科学的刊出率标准,盲目缩短论文刊出时滞,无疑会因来稿和刊出增加而逐渐降低医学期刊质量,进而丧失其原有的权威性和品牌优势[15]。医学期刊的发展,仍需科学、合理地控制论文出版时滞。
《中国防痨杂志》采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后,在影响论文出版时滞的期刊容量和密度、稿源数量、退稿率等因素未改变的情况下,定稿会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灵活度增加,定稿成本降低,在有可能扩大定稿会专家队伍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论文出版时滞。
在应用网上定稿会系统过程中发现其还存在不足:①虽设定了专家可以反复发言的功能,但在3年的应用中仅有少量专家二次及以上发言,定稿会专家提交定稿意见后,没有再综合其他定稿专家意见后补充发言,定稿过程缺乏反复讨论;②目前网上定稿会系统未实现催审功能。在今后工作中,应①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定稿专家多次发言,尤其对有争议的稿件鼓励专家展开热烈的学术讨论,使定稿过程更加严谨;②在网上定稿会系统增加专家定稿确认及催审功能,系统自动对未按时完成定稿的专家通过E-mail或短信的方式发送催审提醒,避免专家延误定稿时间,使网上定稿会系统在缩短论文出版时滞中发挥更大作用。
[1] 曹大刚.传统审稿体制的反思与变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2):107-109.
[2] 王琳.科技期刊出版时滞的现状与对策[J].出版与印刷,2011 (3):11-13,20.
[3] 赵福来.论文发表时滞的排队论模型[J].现代情报,2005(9):132-133,135.
[4] 宋忠生.期刊出版时滞的计算方法.编辑学报,1996,8(2):104-106.
[5] 范永德.1998—2001年《中国防痨杂志》来稿与刊登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6):329-331
[6] 张莉,张凤莲.缩短发表时滞提高论文的时效性[J].编辑学报,2003(5):331-332.
[7] 周作新,杨胜兰,张带荣.医学期刊如何缩短论文的收发时滞[J].编辑学报,2004,16(1):22-23.
[8] 冯远景,陈希宁,郑小华.科技期刊发展的“瓶颈”—出版周期过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 (2):51-53.
[9] 刘雪立.医学论文发表时滞与医学期刊出版周期的控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2):153-155.
[10] 范永德,薛爱华,张晓进,等.采用稿件网络采编系统对期刊论文出版时滞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 491-493.
[11] 范永德,吕晶丽.《中国防痨杂志》论文发表时滞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414-417.
[12] 李渝珍.《青海大学学报》2004—2006年论文发表时滞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92-593.
[13] 李鹏,韩锟,游苏宁.采用稿件网络采编系统对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影响—以《中华神经科杂志》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169-171.
[14] 张丽君,黄文涌.2000—2007年《贵阳医学院学报》出版时滞统计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2):206-212.
[15] 董秀玥,赵瑞芹.缩短论文刊出时滞对医学期刊的影响[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3,22(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