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傣族
2016-03-26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啰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啰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著名作曲家杨非以傣族音乐为基础以葫芦丝为配乐的声乐作品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啰,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啰,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著名作曲家杨非以傣族音乐为基础,以葫芦丝为配乐的声乐作品。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唱出了傣乡的风土人情,听后让人心驰神往,相信很多琴童都听过呢。这期,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傣族的人文魅力吧。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啰,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啰,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著名作曲家杨非以傣族音乐为基础,以葫芦丝为配乐的声乐作品。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唱出了傣乡的风土人情,听后让人心驰神往,相信很多琴童都听过呢。这期,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傣族的人文魅力吧。
傣族,也称“傣泰民族”或“泰老民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等地,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一世纪就有了傣族的基本雏(chú)形,且有浓郁的歌舞文化,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民族。
傣族民族节日
傣族人一般信仰佛教,所以傣族的节日基本都和佛教相关。例如声名远播的泼水节,节前都要先为寺庙的佛洗去尘埃;重要的出夏节是僧侣出寺传教募化的日子;入夏节是僧侣闭关修行的节点。这里,为大家介绍著名的泼水节。
泼水节 又称宋干节、浴佛节,每年4月13~16日举行,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傣族的新年。在泼水节当天,人们会清早起来沐浴更衣,寓意着洗去一年的不顺与污秽(huì),迎接新的开始,再继续之后的庆祝活动。泼水节一般是3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在这段时间里,傣族人会准备新伞,身着盛装,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比如到丽江边上赛龙舟、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场面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傣族服饰
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傣族人民,常年与高温相伴,所以他们的服装以短衫为主,并且色彩艳丽,实用性强。
傣族男子一般喜穿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或蓝布包头,而且普遍有文身的习俗,作为装饰的一部分。不同于傣族男子的简单,傣族女子对衣服颇为讲究,上衣一般窄袖短衫,而下衣是长筒裙,会绣上彩色图案,一直长至脚背,腰间还会系上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这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十分流畅。另外,傣族女子均留长发,束于头顶,以梳子、鲜花为饰,或包头巾,戴尖顶大斗笠,形式多样,格外精致,是其最大的特色。
傣族歌舞文化
傣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且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模仿动物形态的《孔雀舞》《鱼舞》以乐器为主的《象脚鼓舞》、反映日常生活的《蔑(miè)帽舞》《绸子舞》等。除此之外,傣剧也是傣族歌舞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
孔雀舞 是傣族最著名的舞蹈。在富饶的傣乡,孔雀是吉祥、幸福、美丽的象征,故而有“孔雀之乡”的美称。孔雀舞是傣族女子模仿孔雀习性,并加上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内容,编排而成。孔雀舞一般由1~3人表演,动作丰富,但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还有固定的起式、收式以及组合动作,整体舞蹈动作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象脚鼓舞 是在傣族地区流传最广的男子舞蹈,每当和丰收时节,必跳此舞来庆祝。傣族人民认为:有鼓必有舞,有舞必有鼓,象脚鼓舞在傣族舞蹈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象脚鼓舞根据象脚鼓的大、中、小3种,也分为3种不同跳法:第一种是长象脚鼓舞,鼓身比较重,但鼓点最为丰富,多为舞蹈伴奏用;第二种是中象脚鼓舞,会在鼓尾上束有一簇簇的孔雀羽毛,舞动起来,十分好看,除了在节日里表演,每年还有专门的赛鼓日子,以鼓音长短、音色好坏和鼓尾摆动大小为取胜标准;第3种是小象脚鼓舞,仅流行于西双版纳一带,鼓身长不到一米,动作丰富,幅度大,经常被用作孔雀舞的伴舞。
傣剧 是在傣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而来的,且是有一定人物情节的歌舞剧。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等乐器伴奏,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管弦乐器,组成新型的傣剧乐队,形式更多样化,内容也更加丰富了。
傣族传统乐器
多才多艺的傣族人民,他们所使用的乐器也是各具特色,比如音色优美的葫芦丝、歌舞伴奏中不可或缺的象脚鼓、特色打击乐器铓(máng)锣等。今天介绍最著名的葫芦丝与象脚鼓。
葫芦丝 属簧管类乐器,分为高、中、低3种。它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3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3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6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7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中,吹奏时,就是通过主音管与这块金属簧片发声。总的来说,葫芦丝具有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一直以来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欢。
象脚鼓 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用于歌舞和傣剧等伴奏。它分大、中、小3种,且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用木材制作而成。它中间为空,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并可调节其松紧度,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均雕有装饰图案,外观独特,声音浑厚,深受傣族人民的喜欢。
象脚鼓是傣族最古老的乐器,每当太阳落山时,村寨里便会响起“咚,咚,咚”的象脚鼓声。傣家竹楼里的人们就会寻着鼓声,走出家门,踏着节奏鲜明的鼓点,来到宽阔的场地,像一只只美丽的孔雀,翩翩起舞,放松一天劳作后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