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地居民空间权能感知、旅游影响感知及开发态度的关系—以江南古镇同里为例

2016-03-26江增光郭文博士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江苏无锡453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杭州3008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态度

■ 江增光郭 文博士(、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江苏无锡 453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杭州 3008)



旅游地居民空间权能感知、旅游影响感知及开发态度的关系
—以江南古镇同里为例

■ 江增光1郭 文2博士(1、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2、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杭州 310018)

内容摘要:近年来,古镇的旅游开发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和结构方程软件AMOS17.0对江苏省苏州市同里古镇居民旅游空间权能感知、旅游影响感知及旅游开发态度及其关系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居民空间权能感知包含空间自信、空间交互、空间管理参与及空间满意度四个维度;空间权能感知对旅游影响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通过旅游影响感知对旅游开发态度产生正向影响;居民在旅游影响感知方面突破了基于经济利益的基本物质需求层面,表现为对古镇环境较高层次的理性诉求。研究认为古镇旅游空间开发要对居民的空间权能给予基本的人文关怀;空间管理参与是居民空间权能感知的核心因素,古镇旅游空间资源商品化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居民旅游空间开发参与机制和参与培训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空间权能 旅游感知 态度 同里古镇

引言

近年来,古镇的旅游开发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20世纪70年代,国外即开始对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进行研究。我国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重点主要涉及居民对旅游影响、旅游产品的感知和态度、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以及感知和态度的聚类分析等方面。核心文献分析显示,国内古镇居民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感知与态度的影响因素、居民感知与态度的聚类,历史真实性感知差异,古镇居民的社区参与感知及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居民对古镇旅游商业感知与调控机制的关系,不同古镇居民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维度上的差异。严地宗等(2014)对古镇居民旅游开发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由深到浅的排序。从空间角度探讨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较少。国外学者从20世纪80代开始研究居住地与旅游发展核心区之间的距离对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国内学者李东和(2007,2008)首次探讨了居民感知的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机制。郭文等(2012)以空间生产的角度从6个维度切入,对周庄古镇旅游空间开发所引起的社会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李鑫等(2012)探讨了旅游地空间的商品化与古镇居民生活空间置换的关系及影响。但从空间角度以实证手段探讨旅游空间权能对古镇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影响的文献还很少。本文以古镇居民的旅游感知和空间权能感知为研究内容,旨在探讨旅游空间权能与居民旅游感知及态度的因果关系路径,根据研究结论探讨进一步优化同里古镇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影响管理。

研究区域概况及旅游空间权能的界定

同里古镇建于宋代,隶属苏州市吴江区,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是太湖流域典型的水乡古镇,素有“苏淞要涂”之称。古镇镇区随河成市,因水成街,50多条街巷分布有序。明清建筑约有4万平方米,占镇区民用建筑面积的37%。同里现有镇区范围包括东溪街、富观街、新填街、竹行街、南新街、上元街、三元街、鱼行街、东新街9个居委,镇区人口近3万人。

国外学者将“权能”解释为“能力”。国内有学者将权能视为“权力”。郭文(2011)从经济、政治、心理、社会、制度、信息等六个面向对社区权能进行了维度划分。本研究将旅游空间权能界定为古镇居民在古镇空间旅游开发中维护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权利的能力,以及维护自身参与古镇旅游空间生产和空间管理权利的能力。古镇居民的空间权能感知是指古镇居民在古镇的空间资源开发中的感知觉。

表1 探索性因子分析摘要

调查与研究

(一)指标构建

以同里古镇核心区居民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情况。根据访谈结果,设定旅游空间权能感知量表的14个测试题项。根据访谈和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专家建议,设定了古镇旅游开发影响感知量表的18个测试题项,以及旅游开发态度量表3个测试题项,共3个量表,计35个测试题项。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问卷第一部分为基本人口学情况,各量表的观察变量对应的测试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每个题项所对应的感知情况为5个选项,即“完全符合(5)”、“比较符合(4)”、“不确定(3)”、“不太符合(2)”以及“完全不符合(1)”,被调查者选择相应的感知情况即可。

2015年1月,研究小组赴同里古镇随机选取了50份样本进行预测试。旅游空间权能感知量表的C ronb a c h`s Alpha值为0.886,KMO度量为0.721,按公因子方差低于0.4水平逐次删除两项后保留了12个测试题项。旅游开发影响感知量表的C ronb a c h`s A lp ha值为0.783,KMO度量为0.672,在因子分析中,按公因子方差低于0.4水平的标准,逐次删除题项后保留10项。态度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774,信度良好。3个量表最终保留了25个测试题项。

2015年2月和3月为正式调查。累计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实际收回200份,问卷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数19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5%。有效问卷中,男性为33.2%,女性为66.8%,中小学学历为55.7%,高中为31.2%,65岁以上居民为30.2%,45至54岁为28.6%,55至64岁为16.1%,企事业单位员工为50.3%,景区员工为26.6%,本地居民为93%,近60%居民在古镇居住超过40年,近50%居民家庭收入与旅游直接或间接相关,近80%居民月收入介于1500元至3500元之间。

(三)探索性因子分析

正式问卷中,旅游空间权能感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33,KMO系数为0.785,旅游开发影响感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05,KMO系数为0.732。旅游开发态度量表包含三个测试题项,Cronbach`s Alpha值为0.689,信度良好,KMO系数为0.614。三个量表的Ba rtle tt 球形检验均达到了0.000显著性水平。主成份分析法正交旋转后,旅游空间权能感知量表提取了4个因子,累计可解释总变量的76.85%,旅游开发影响感知量表提取了3个因子,累积解释总变量的69.15%。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2 结构模型拟合度检验

表3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模型构建与研究分析

(一)研究假设

美国学者克劳迪娅·尤洛斯基(C laud ia Ju row ski)和多根·居索伊(Dogan Gu rsoy)(2004)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距离景区最近的享受娱乐资源的居民,比稍远的居民负面感知强烈,对环境较敏感的居民,离景区越近,越持支持旅游开发。李奇(Ritch ie e t a l)等(2009)发现距离城区越远对旅游的负面感知比距离近乃至中心区的居民强烈。刘英杰等(2007)发现旅游地附近居民的正负面影响感知均比非居住在旅游附近地居民要强烈。李东和(2007、2008)发现居民对旅游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感知强度分别呈W型和M型空间分异特征。窦开龙(2009)发现距离与其对旅游效应的感知及支持态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假设如下:

H1:居民旅游空间权能感知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有影响;

H2:居民旅游空间权能感知对居民的旅游开发态度有影响。

国内研究结论显示居民旅游感知与支持态度正相关。毕希怒·夏尔马等(Bishnu Sharm a et a l)(2009)发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因其从旅游中收益类型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国内研究也发现经济获益感知、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和环境获益感知均对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卢小丽(2006)发现居民对生态旅游正面影响感知与其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及参与行为显著正相关。鉴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假设:

H3:旅游开发影响感知对旅游开发态度有影响。

根据假设,提出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发现

模型构建与检验。根据图1的概念模型,建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图2中,外因潜在变量为空间权能感知的4个因子,含12个观察变量;旅游影响感知的3个因子既是外因潜在变量,又是内因潜在变量,含10个观察变量;旅游开发态度为内因潜在变量,有3个观察变量。

根据图2的理论模型将数据输入AMOS17.0 对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分析。理论模型拟合指标如表2所示。

表2显示,经过修正后的关键指标拟合良好,p=0.967>0.05,表明模型拟合可以接受。

模型检验讨论。表3检验结果及图3标准化解显示,假设H2,旅游空间权能感知对旅游开发态度有影响不成立;假设H1中,空间交互对环境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β系数为0.25),表明空间交互感知越强,其环境感知越强。空间自信对经济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β系数为0.76),说明同里古镇的空间布局给予了古镇居民充分的空间自信并使其在生活与生产空间商业化中获得了经济效益。空间管理参与对经济感知及社会文化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β系数分别为0.40、0.13)。有近三成受访居民成为了古镇景区工作人员(见表1),直接参与了古镇旅游管理工作,经济收入相对稳定。10%的居民是景区私营业主,其经济感知受空间管理参与的正向影响明显。空间满意度对社会文化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β系数为0.65),表明居民对古镇的空间生产和管理越满意,其社会文化感知就越强。假设H3,环境感知对旅游开发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β系数为0.33),表明环境状况对居民态度有重要意义。

图1 空间权能感知影响概念模型

图2 旅游空间权能感知影响理论模型

图3 修正后结构模型标准化解

从路径系数看,空间自信对经济感知的影响度明显大于空间管理参与对经济感知的影响,表明居民深信合理的空间布局能产生经济利益;空间参与管理虽对经济感知产生影响,但囿于古镇旅游空间开发管理模式,程度有限。空间满意度对社会文化感知的影响明显大于空间管理参与对其的影响度,表明古镇空间布局的历史积淀影响因素较大。

旅游空间权能感知通过旅游影响感知的环境感知对旅游开发态度产生了显著影响,旅游影响感知在空间权能感知与旅游开发态度的影响机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未产生显著影响的路径主要有三个:其一,旅游空间权能感知对旅游开发态度影响不显著(H2被拒绝),这源于古镇旅游空间资源的国有化属性。居民在古镇的旅游空间资源开发处于从属地位或被安排境地,具体表现为无权状态,因此,旅游空间权能感知未对旅游开发态度产生显著影响。其二,旅游空间权能感知的部分因子未对旅游影响感知中的部分因子产生显著影响(H1被部分拒绝)。空间交互是居民与社区以及居民与游客之间的互动状况。只有少数在景区就业或直接参与了旅游业经营的受访居民对空间交互状况感知明显,非旅游经营户或管理参与者的空间交互感知并不明显,因此,该因子对居民经济影响不显著。空间满意度主要源于历史性积淀。古镇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历史烙印,现有的旅游空间开发是对微观空间的修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格局未发生结构性改变,因此,该因子对大多数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也不显著。古镇开发主体在旅游开发中秉持了尊重原始空间的理念,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空间依旧,因此,空间交互和空间自信对其影响有限。除参与景区工作的居民,其余居民没有机会参与古镇的旅游空间管理,因此,该因子对环境感知无影响。其三,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对旅游开发态度影响不显著(H3被部分拒绝)。受访居民老龄化明显,受访居民中中青年人口仅占25%,60岁以上居民超过了30%,青年人婚后除少部分留在古镇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经营活动外,其余全部离开了古镇。年迈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具备参与旅游开发或管理的能力,更关注古镇的环境变化,对旅游开发的经济影响感知较弱。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同里古镇居民的旅游空间权能感知对旅游开发影响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通过旅游开发影响感知对旅游开发态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旅游空间权能感知对经济感知和社会文化感知影响突出,其中,空间管理参与感知同时影响了经济感知和社会文化感知,表明空间管理参与是空间权能感知的核心内容;

经济感知和社会文化感知未对旅游开发态度产生显著影响,而环境感知对旅游开发态度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反映出同里居民对古镇环境的理性诉求;

空间交互感知通过环境感知对旅游开发态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古镇旅游空间开发中,旅游开发主体及社区与居民间的互动行为对居民的旅游开发态度有重要影响。

(二)建议

鉴于上述结论,为促进古镇的旅游开发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塑造基于历史与人文关怀的旅游空间资源开发理念。古镇是历史文明的活化石,古镇居民是古镇文明的塑造者和守护者。政府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在古镇旅游开发中要秉持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兼顾人文关怀的古镇空间开发与管理理念。

建立有效的旅游空间开发与管理参与机制。居民是古镇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居民的持续参与和支持事关古镇旅游开发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古镇旅游开发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要疏通与居民之间的互动沟通渠道,充分了解居民对古镇旅游空间资源开发的合理诉求,要建立务实的旅游开发参与机制,使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具备实践可能性和可行性。

建立有效的参与培训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旅游空间管理参与感知对旅游开发态度感知影响最大。调查发现,居民旅游空间开发与管理的参与意识淡薄。古镇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和行动计划,通过培训逐步唤醒居民的旅游开发参与意识,通过旅游开发管理参与实践逐步培养居民的旅游空间开发管理参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炳献,潘夏宁,周永博.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广西扬美古镇的个案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4)

2.刘莉,陆林.同里镇居民旅游感知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4)

3.惠红,程乙昕.社区居民对旅游业经济影响感知研究—以千年古镇磁器口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胡小海,黄震方.旅游地居民文化保护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周庄古镇旅游区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2)

5.肖林,梁平锦,蓝丹.基于居民感知与环境监测的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以扬美古镇为例[J]. 旅游研究,2011,3(4)

6.王莹,黄远水.古镇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以淄博周村为例[J].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2012(3)

7.张欣然.天府古镇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8.刘喜梅,卢润德,潘立军.基于旅游影响感知的南岳古镇居民类型划分[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

9.程相叶.古镇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以黄姚古镇为例[D].桂林理工大学,2010

10.张兴华,韩宝平,史春云等.基于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居民类型划分—以周庄古镇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3)

11.王晓晓.历史城镇真实性感知差异研究—以乌镇为例[D].复旦大学,2007

12.黄玉理,何方永.社区参与与洛带古镇的可持续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

13.葛军莲.周庄古镇旅游商业感知与调控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4.史春云,韩宝平,刘泽华等.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比较研究—以九寨沟、庐山和周庄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8)

15.严地宗,张玲.旅游开发对旅游地居民的影响—以会泽县娜姑镇为例[J].消费导刊,2014(12)

16.Belisle, F. J., Hoy, D. R..The Perceived Impact of Tourism by Residents: A Case Study in Santa Marta,Columbi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0,7(1)

17.Sheldon P.T Var.Resident Attitudes to Tou rism in N o rth W ales[J].Tou rism Management,1984,5(1)

18.Mansfeld Yoel.Group-Differentiated Perceptions o f Social Im pacts Related to Tou rism Developm ent[J].The Pro fessional Geographer,1992,44(4)

19.Claudia Jurowski,Dogan Gursoy.Distance Effects on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2)

20.李东和,张捷,赵玉宗.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以安徽省三河镇为例[J].地理科学,2007,27(4)

21.李东和,张捷,章尚正.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4)

22.郭文,王丽,黄震方.旅游空间生产及社区居民体验研究—江南水乡周庄古镇案例[J].旅游学刊,2012,27(4)

23.李鑫,张晓萍.试论旅游地空间商品化与古镇居民生活空间置换的关系及影响[J].旅游研究,2012,4(4)

24.罗伯特·阿列克西(Robert Alexy)著.冯威译.阿尔夫·罗斯的权能概念[J].比较法研究,2013(5)

25.张彦.社区旅游增权研究—基于山东三个历史街区的探讨[D].山东大学,2012

26.车慧颖.基于增权理论的海岛社区参与旅游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27.郭文,黄震方.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社区权能发展研究—基于对云南傣族园和雨崩社区两种典型案例的调查[J].旅游学刊,2011,26(12)

28.C laudia Jurow ski,Dogan Gursoy. Distance Effects on Residents`Attitudes Toward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2)

29.Emma J.Stewart.Comparing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Community-based Cases from Arctic Canada[D].University of Calgary,2009

30.刘英杰,吕迎春.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社会影响的感知态度实证研究—以大梨树风景区为例[J].乡镇经济,2007(11)

31.窦开龙.典型后发型民族旅游区旅游开发效应感知与态度实证研究—以甘南拉卜楞景区为案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32.徐林强.历史街区旅游规划初期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以杭州中山路为例[D].浙江大学,2008

33.文彤,陈杰忻.目的地居民旅游发展感知研究—以香港大澳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8(5)

34.成凤明,钟永德,周美芳等.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的态度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6)

35.李智.四川地震遗址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36.陈锦玉.台湾居民对大陆赴台旅游之影响感知与发展态度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2

37.B ish nu Sharm a,Pam D ye r. Residents`Involvement in Tourism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Tourism Impacts[J].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16(3)

38.王纯阳,屈海林.村落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4,69(2)

39.卢小丽.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GL076)和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基金项目(2014SJB339)资助

猜你喜欢

态度
态度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治理雾霾需要鲜明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
重返八十年代复古态度
由“你必须对我态度好一点”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