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率状况及宏观消费政策探讨
2016-03-26曦张亚云戴倩芸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00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南京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南京0049
■ 王 曦张亚云戴倩芸(、河海大学商学院 南京 00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南京 4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南京 0049)
我国居民消费率状况及宏观消费政策探讨
■ 王 曦1张亚云2戴倩芸3(1、河海大学商学院 南京 211100 2、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南京 211134 3、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南京 210049)
内容摘要:本文将居民消费率指标进行分解,对其近十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收入份额偏低、居民消费集中于生存方面的支出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的两大原因。针对这两方面采取相应的宏观消费政策可提高我国居民消费额。
关键词:居民消费率 居民收入份额 平均消费倾向 宏观消费政策
问题的提出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在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建设时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然而,随着经济总量扩张、基础设施完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但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同时又表现为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这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消费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大小以最终消费率指标衡量。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组成,由于居民消费一般占最终消费的80%以上,因此居民消费的水平将决定最终消费的高低。居民消费的水平用居民消费率指标衡量。
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对经济增长与结构演变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标准结构”,即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率在62%左右比较合理。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但居民消费率一直不高于44%,且逐年下降,比“标准结构”低了20多个百分点(见表1)。我国的居民消费率缘何逐年下降?面对居民消费率走低的局势,我国相应地宏观消费政策应当如何调整?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理论分析
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总额/国内生产总值,进一步可分解为(C/Y)*(Y/ GDP)=APC*y。其中,C为居民消费总额,Y为居民总收入,APC为居民平均消费倾向,y为居民收入份额,即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值(胡乃武等,2001)。这一公式表明,居民消费率由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收入份额决定。所以,居民消费率偏低、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偏低,或居民收入份额偏低,也有可能是两个影响因素共同下降所致。不少学者通过研究1978-1995年的数据得出结论,我国的收入分配逐年向居民部门倾斜,1994年我国居民收入份额达到了69.6%(王春正,1995)。那么根据居民消费率分解公式,可以推测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且逐年降低的原因在于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偏低且逐年降低。探究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可以部分解释这个问题。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高鸿业,2007),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家庭消费的决定因素是收入水平。首先,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记作c=c(y);其次,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多,消费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这一点的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最后,社会消费不是家庭消费的简单加总,其受国民收入分配和税收政策的影响,富有者平均消费倾向低,贫穷者平均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公平,全国平均消费倾向越高。
但是,以上学者研究的背景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是从普遍现象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理论,本文将对我国近十年的居民消费率及其影响因素作具体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率情况分析
研究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时,较好的指标选择应为收入指数、消费指数等(以1978年为基期),扣除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对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上涨的影响。但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消费与收入、居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关系,因此选择各项指标每年的名义数据,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逐年下降,但每年的平均消费倾向位于80%左右;反观居民收入份额,不超过50%,且逐年下降。因此,近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更在于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过小。
表1 2002-2013年我国居民消费率情况
表2 我国居民消费率指标分解情况
表3 财政收入、居民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表4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项目 单位:元
(一)居民收入份额下降原因分析
1.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2002-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5.71%逐年上升至22.57%,而居民收入份额则由50.22%逐年下降至43.45%。由表3所示,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14.87%一路飙至25%,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幅更是高达32.40%;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2%到17%,居民总收入的增长速度则在11%-19%徘徊。
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未能实现居民工资与GDP同步增长。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运营为GDP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企业增长的利润更多地被投入到再生产领域,而未按比例分给员工,导致居民工资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
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美国居民的财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40%(赵春萍等,2013),而我国城镇居民的经营净收入与财产性收入总和占总收入的12%不到,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不超过3%,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所占总收入比重不超过4%。
(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划分各国的生活水平:一国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2002-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34%-38%之间波动,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47%下降到了39.3%,首次降到了40%以下,说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相对富裕的水平。依据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2002-2012年我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仍然高于0.8。分析2004-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项目,结果如表4所示。
近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项目按支出高低排名大致如下:食品类、居住类、交通与通信类、文教娱乐类、医疗保健类、服装类、家庭用品类、金融服务类、保险服务类。其中,食品、居住、医疗、保险服务类消费总额占到了居民消费总额的60%左右。这说明,虽然我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很高,但大部分消费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文教娱乐、金融服务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后两者支出总额在我国居民消费总额中的比重不到15%。
基于居民消费率的宏观消费政策调整建议
(一)提高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我国从2001年开始通过财政支出来增加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提高下岗人员生活补贴和失业救济金。对于企业单位,可通过政策法规制定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亦可建议企业员工工资与企业收入协调增长。具体措施包括减税减费、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行业管制、加快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多渠道为民增收,提高人们的收入预期(王宋涛,2014)。比如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农产品收购价、出口补贴等各类补助标准也将提高。除此之外,还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带动农村公共基础建设,增加农村就业,从根本上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二)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降低居民支出预期
2007-2012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在17%-26%之间波动,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与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大概在1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基本和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持平,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则高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率。医疗保健类等支出虽然提高了我国的消费额,但也相应提高了居民的支出预期。对此,我国的财政支出应考虑优化支出结构,适当降低政府消费支出,着力改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领域,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武晓利等,2014)。
交通与通信类消费支出在我国居民的消费项目中排名第三,因此对于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消费热点,应该由政府引导相关价格的合理化,以降低此类商品的消费预期,进而增加消费量。
(三)创造良好消费环境,树立消费信心
我国曾期望通过降息的货币政策来鼓励居民减少储蓄增加消费,但这一手段的成效并不显著。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在现阶段的消费仍以自我积累型滞后消费为主,这种消费对利率的弹性很低,导致利率这一工具难以发挥作用。 因此,要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关键。如此才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引导我国居民过渡到信贷型的适度超前消费,并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乃武,张海峰,张琅.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1(31)
2.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赵春萍,于雪.从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看我国收入分配情况—与美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比较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3(4)
4.王宋涛.中国居民消费率缘何下降?—基于宏观消费函数的多因素分解[J].财经研究,2014(6)
5.武晓利,晁江锋.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率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基于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14(6)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十三五’我省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思路和举措”(BR 201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