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2016-03-25陈秀玲
陈秀玲
作家张抗抗说:“阅读是一个人终身的事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只是知识辅导,更是成长的营养。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阅读,阅读是语文课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对小学生而言,要进行课外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就是特别合适的图书。下面笔者就以《走近毛泽东》为例,简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高效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一、教材与丛书的阅读同步
《走近毛泽东》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拓展阅读丛书,在学习教材的同时,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走近毛泽东》。大家读得很认真,可能源于对伟人的崇拜吧,教材与丛书的阅读同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全面理解,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阅读
南宋学者陈善曾有这样一段妙论:“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对比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少年毛泽东》和他的《读书生活》;与家长共读,了解他的《革命道路》;运用写读后感的方式,联系《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扩展阅读《伟人情怀》;与同学交流,了解他的《人际世界》。
三、以点带面学习交流
对于《走近毛泽东》的五个部分,每一部分我都和学生重点学习了至少两篇文章,如《少年毛泽东》中讲了《农家小子》《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求学坎”》,《读书生活》中讲了《借书》《修学储能》及《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人际世界》中讲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晚年友情》《师恩难忘》等。对于要共同交流的文章,笔者首先会认真阅读,找出一至两个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交流。对于回答问题比较好的学生,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学生,我都给予积极充分的肯定,对于知识面宽广的学生,大家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如此一来,学生们读书的积极性更高了。
四、活动引领,注重积累
学习了教材《七律·长征》后,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成就,笔者把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毛泽东的一些诗词,如《采桑子·重阳》《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六盘山》《蝶恋花·答李淑一》等10首诗词,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查阅诗词的写作背景,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由背诵,规定最少背诵一首诗词,准备参加班级的“毛泽东诗词背诵比赛”活动。真没想到,学生的能量无限,一个周末下来,多数学生超额完成任务。我问他们:“为什么背得那么快,记得那么牢?”学生们纷纷表示常听爷爷奶奶讲毛主席的故事,对他自然崇敬,所以想背过他的诗词。
五、搜索任务,促使学生再次浏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既然要诵读毛泽东诗词,那么《走近毛泽东》中,除了伟人的事迹之外,请找出这本书中引用过毛泽东诗词的相关文章及其诗句。
这次搜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背诵兴趣。他们发现,毛主席的词句真是用处多多,像《苍翠韶山情正浓》引用了“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在《翻雪山过草地》一文中,引用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词句;在《少年毛泽东的故事》中,引用了他写的励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怕血,怕听人喊“饶命”》一文中引用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等句子。同学们再次读到自己背过的诗句,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总之,学习《走近毛泽东》这本丛书,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了伟人的事迹,更好地理解了毛泽东,通过诵读毛泽东诗词,更深入地了解了他作为诗人的情怀。这本书的学习,是对教材必不可少的补充,对孩子来说,益处多多。
总之,读书是人与书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对接。因此,读书是一次深情的际会,也是一场智慧的交流。在教师的引领下,每本丛书的学习,学生都收获颇多,相信他们学习着并快乐着。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