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课堂实验彰显化学本色

2016-03-25谌萍

江西教育B 2016年2期
关键词:性质盐酸现象

谌萍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枯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了立体感,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化学教学的灵魂。 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材中的部分实验为参考,来谈谈如何改进课堂实验,体现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1.补充实验相关信息,降低理解难度

有些实验由于学生既有知识储备不足,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很大难度。

[案例1] 碘的萃取

在“碘的萃取”实验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卤素的性质,学生无法理解碘为什么会被四氯化碳从水中提取出来。为此,在学习“萃取—分液”实验前,笔者就先给学生提供了以下信息:

通过以上信息的准备,再结合生活中“油和水”的现象进行教学,学生就不难理解该实验的现象及萃取的原理。这样做降低了学生学习该知识的难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2.性质实验趣味引题,激发学习欲望

化学源于生活,一切生活皆化学。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若能充分结合社会生活、学生身边的事进行教学,则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可充分调动起来。下面以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为例来看趣味性实验的功能。

[案例2] “过氧化钠的性质”的引言设计

设问:我们生活中通常用什么灭火?

待学生回答:水或灭火器。

那灭火器喷出的主要物质又是什么?

待学生回答后,笔者说道:“今天,我们要用它们来点火。”

然后,笔者先向学生展示两团棉花,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用这两团棉花包适量的一种淡黄色粉末,分别放在两个蒸发皿中,再分别向这两团棉花中用胶头滴管滴水和用一个长玻璃管向其中一团吹CO2。当学生看到棉花都烧起来的时候,学生都张大了嘴巴,眼里充满了疑惑,心里充满了疑问。棉花为什么会烧起来呢?这淡黄色的粉末是什么?它和H2O、CO2发生了怎样的反应?一连串的问题在学生头脑中迸发出来。这时教师慢条斯理地说:“待同学们学完了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就知道原因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开始的。当学生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进行学习时,随着自己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习情绪也不断高涨,思维不断得到启发,难点在这种学习情绪高涨的氛围中学习也就更容易解决了。正所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

3.设计探究对照实验,以辨析促理解

在丰富的化学物质世界里,有很多形似而神不似的物质,如Na2O2和Na2O、Na2CO3和NaHCO3、Fe2+和Fe3+等等。在学习这些物质性质时,设计对照性实验进行对比性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区分物质的性质,又可以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学科思想。

[案例3] 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教学

在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教学中,就将教材中的科学探究设计成对照性实验,将学生分组实验完成下表。

4.手持技术引入课堂,由定量揭示知识本质

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传统课堂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了解现象“有什么”,但无法从微观解释现象“有多少”。而手持技术的引入,会给学生直观的数据或图像显示,更加体现实验的准确性和综合性,完成课堂实验从定性到定量的认知过程。

[案例4] Na2CO3和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必修1教材56页只要求学生写出Na2CO3和NaHCO3 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在实际教学中,通常涉及Na2CO3与盐酸反应过程的考查,大部分学生无法接受。为此许多老师会补充一个气球实验。通过对比气球膨胀后的大小以及膨胀的速率,学生可以发现NaHCO3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比Na2CO3快,可是就“为什么会更快”,却只能从离子方程式中H+的个数来解释,这就成了用本质解释本质,课堂实验本身失去了意义。

所以笔者补充了个手持实验,往这两个等浓度、等体积的溶液中滴入等浓度盐酸,通过监测盐酸体积与溶液pH变化的关系,来揭示反应快慢本质。

通过宏观现象引发思考,到手持技术揭示本质,实验过程中每个时刻的变化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Na2CO3、NaHCO3的反应过程从图像上一目了然,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离子反应的情景。这样知识点不再是植入式生硬传授,而是水到渠成的理解。

5、拓展教材实验,深化相关知识

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学生从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在认识过程中逐步深化,容易导致认知中的无序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学生不容易理解,如“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些概念伴随学生整个化学必修1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在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充分利用实验这一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感知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概念和原理。

[案例5] 亚铁离子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

人教版必修1教材安排了[实验3-10]及科学探究来探讨其性质,我们可这两部分实验合起来,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3)、(4)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再回答问题:

⑴向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请观察现象,再加氯水,观察现象并记录。

⑵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请观察现象,再加铁粉,观察现象并记录。

⑶向FeBr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入少量氯水和CCl4,观察现象并记录; 再滴入过量氯水和CCl4。

⑷在Fe(N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并记录。

通过对教材实验的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有目的的拓展实验,强化了学生对Fe2+、Br-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的认识。

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材中实验内容丰富,蕴涵了各种方法,对典型实验进行补充、拓展、延伸、重组、放大,改进教材实验,加强课堂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诸方面有更大的进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慧姝,郑长龙·化学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82~18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后雄.论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及其成因[J].化学教育,2003,(11):7一11

猜你喜欢

性质盐酸现象
盐酸泄漏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
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猜谜语
盐酸生产装置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