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应走出人情误区

2016-03-25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团体饭碗人情

最近,一位知名海归气象学者希望在国内推广一项暴雨预警新技术,奔波多年却进展不大。所到之处,各方都承认他的技术先进,但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尝试。有同行提醒他:“你的技术很好,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我们不能用,你得给同行留口饭吃。”这项在国外试验成熟、能精准划定暴雨区域、有望减少极端天气危害的技术,因此被长期雪藏。

为什么一项创新可能砸了同行的饭碗?这项新技术基于新的数据运算和专业理论,如果普及有望带来气象、水文、防洪、排涝领域的连锁反应。不仅相关部门的人员和专家需要重新回炉培训,相关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也要进行大规模革新。那位同行“给同行留口饭吃”的乞求,或多或少是因为害怕颠覆式创新带来的利益损害。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给人留口饭”一直被视为一种谦让的美德。当前,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依靠创新驱动,但许多创新恰恰是卡在了这种“给人留口饭”的思维和行动中。老师要给学生留口饭,于是门户森严、技不外传;学生要给老师留口饭,于是因循守旧、不敢逾矩;同行要给同行留口饭,于是混“朋友圈”搞小团体,在项目评估中不敢直指问题,而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在技术研发上不积极进取,而是你停一步、我慢半拍、大家混口饭吃。这既浪费了大量科研资源,更阻碍了关键技术的及时更新。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不是自己跟自己竞争,而是在与全世界竞争,世界其他国家不会给中国留饭。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可能失魂落魄。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以来就饱尝科技落后的苦果,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给同行留口饭吃”、“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类封闭保守的观念之所以盛行,根源在社会分配体系和人才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如果社会分配不公开、不公平,人才评价更依赖人而非制度,社会资源和创新成果不能被充分认可和共享,人与人之间多会为“切蛋糕”而搞团团伙伙,创新也就举步维艰。因此,鼓励创新不仅要注重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奖励政策等硬环境建设,还要注重人才评价机制、成果分配机制等软环境配套,营造一个透明、公正、共享的发展环境。

创新首先要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需要全社会对“给人留口饭吃”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当然,我们并非刻意去砸人家的饭碗,而是反对这种为了照顾小团体私利而牺牲大局利益,阻碍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庸俗观念。※

猜你喜欢

小团体饭碗人情
成长与“饭碗 ”
“丢掉饭碗”的由来
倍er好用
欠人情
班级小团体的形成与引导
人情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Vocabulary Translation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人情练达即文章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