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016-03-25邹青
邹青
摘 要: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大部分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本文就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采取新颖教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丰富学习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等四个方面简要谈一谈。
关键词: 小学生 学习积极性 调动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希望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问题情境,指的是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水平之间的一种“不协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这种“不协调”呈现出来,学生就会产生出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就能把他们带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这样一来,学生会更有热情地思考与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发展规律出发,再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创设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教学《认识千克》这一课时,就可以创设出这样的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请你认真观察这个跷跷板,你有什么发现?
师: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两边一高一低。
师:为什么呢?
生:这里的男生体重比较重,女生的体重比较轻。
师:你是怎样知道他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可以用秤称出他们的体重,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秤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内容不像语文,可能有山有水有故事,数学内容有时候可能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更需要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对有趣的情境,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兴趣,自然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如果我们能把一些枯燥的问题、文字转化成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学效果将会更好。例如:在教学认识钟面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谜语,并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猜一猜谜底,并说说看你是怎样想的,具体如下:
(1)兄弟两个来竞走,哥哥倒比弟弟短,弟弟走了十二圈,哥哥刚好走一圈。(猜一物名)(时针,分针)
(2)说上午不是上午,说下午不是下午。太阳当空照,两针合一处。(猜一钟点)(12点)
(3)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点整。(猜一钟点)(6点)
低年级学生对猜谜语还是很感兴趣的,如果我们能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合理地编写一些类似的谜语或故事,让学生在猜中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这样一来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采取新颖教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觉性较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很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实行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这样一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要善于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一些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准备一些有效的教具;编制一些有趣的谜语、故事;设计一些游戏;在一些关键设置一些疑惑、或者是恰当的悬念,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新奇感,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从而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因此,在课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读教材的内容,然后再通过联系实际,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会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三)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时,我说:“同学们,我们班一共是50位学生,学号从1号到50号,现在如果把所有学生的学号加起来,老师知道算出来的和是奇数,你们信吗?”说完这句话,很多同学半信半疑,但也恰恰是这一举措,无疑把学生紧紧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想要了解其中蕴藏的知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住了,从而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数学教学需要讲究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自觉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丰富学习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形式有很多种,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等。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所以在针对问题、讨论问题时也要面向全班同学,不同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讨论方式,如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相互讨论是一种学习交流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慢慢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学生的优点,对其他同学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虚心接受,取其精华,最后要将他人与自己的学习做对照,以便取长补短。这样的讨论拉近了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动力。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律》一课时:
师:求125×7×8的简便计算。
生1:先用125×8=1000,再用1000×7=7000。
师:有没有谁来当回小老师,想来评一评这个同学的回答?
生2:我认为他计算的步骤和结果都是正确的,他在这里运用到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乘数7和8的位置,再先算125×8,这样算比较简单。
师:噢,的确如此,这样算比较简单。
总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每一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将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最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