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也能“精彩”
2016-03-25沈俊涛
沈俊涛
一、案例回放
这是我市骨干教师培训班评优课时,我担任评委时所听的课。这次上课同课异构,教学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骨干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有的对教材重新整合,有的对习题精心设计,可以说精彩纷呈。但其中一位教师在练习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x人,某站下车5人,又上车9,这时车上还有几人?”
生a:车上还有(x-5+9)人。
生b这时迫不及待地说:老师这不用列式,上车5人,下车9人,实际多了4,这时车上还有(x+4)人。
这时教师点点头,说和他们一样举手。只有一个学生没有举手,这时这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
事实出乎教师的预料,教师觉得这道题很简单,不应该再有其他的答案。于是就说:那你说说看你的意见。
该生说:“条件中说的是乘客,而问题中问的是有多少人,应该再加上司机和售票员,这样车上应该有(x+6)人。”
此时,我们评委发现了教师出题目的不严谨和失误,替授课教师捏一把汗。
这时又有学生发言:“老师这也不一定,现在有的公共汽车是无人售票的汽车,所以也可能有(x+5)人。”
教师这时才发现自己写错了问题,面对自己的失误,表现出一种骨干教师应有的素质,说:如果把问题改成“还有几名乘客”,结果应该是什么?……所以,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仔细分析,然后在解答。
二、课后启示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
在教学实践中,每个数学老师都可能经常遇到与上面这个教学中的实例相类似的情况,但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在这节课堂上,这位教师表现得非常出色,面对自己的“失误”,没有慌张,没有立即否定自己或纠正自己的失误,而是非常从容地、巧妙利用“失误”,灵活地处理和调整教学内容,把这个“失误”当做是一次教学契机,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是难能可贵的。
新课程倡导新的课程资源观,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而更多的资源是在课堂上产生的。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学生的感受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来自于生成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的。稍纵即逝的教育资源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功效,及时抓住才会显出其巨大的作用。应该说教育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一般是不允许出现失误的。但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即使再有经验的教师,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如数学课堂中出现计算错误,讲授中的遗漏,板书差错等现象。问题不在于出现“失误”,而在于教师如何弥补这样那样的“失误”,如何利用课堂上的”失误“资源,如何将“失误”转化成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我们如果把“失误”变成一种教育资源,有时也能弥补失误所造成的过失,甚至会收到意外的成效。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历练自己,有意积累在课堂应变中的经验和教训,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真实的课堂应是师生心灵的互动,是学生思维自由的放飞,所以它不一定完美甚至有错。教师平时要善于总结,合理巧妙地利用“失误”资源,善于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失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灵活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发挥数学错误最大的作用,挖掘内在的“闪光点”,对其新的探究与发现,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机。
总之,课堂教学失误虽然“偶发”,但是每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都可能遇到。教师要保持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只有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艺术修养,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灵活、及时、恰当地做出处理,适应千变万化的局势,轻松地驾驭课堂教学,化失误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