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的实证研究

2016-03-25张华玲葛明贵

关键词:人际信任大学生

戴 丽,张华玲,葛明贵

(1.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2.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0;

3.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的实证研究

戴丽1,张华玲2,葛明贵3

(1.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00;2.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231600;

3.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241000)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水平的关系。针对3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类型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自控力;人际信任

一引言

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情感和行为进行有效调节、控制以达到健康有效使用网络的能力。网络环境不同于现实的社会情境,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不太成熟、社会经验尚为缺乏的阶段,网络自我控制的缺失行为较易发生,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和个体发展。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是指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对交往对象人品和能力的可靠程度做出的预期。[1]信任可以减少处于人际互动中个体由于时空分离产生的距离感,建立在互动双方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当下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机制尚不健全,提升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营造虚拟环境下和谐的人际关系势在必行。

二研究方法

1.对象与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取样法随机抽取安徽省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为91%。被试的具体分布状况见表1。

表1 研究被试基本情况

2.研究工具。

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问卷,[2]从认知控制、情绪控制和行为控制三个维度来考察大学生的网络自我控制能力。该问卷共35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制,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用数字1—5表示。此问卷的再测信度r=0.0809,同质信度r=0.922,信度较高,另外认知控制、情绪控制和行为控制三个维度总的解释率为80.832%,载荷分别为0.912、0.870、0.915,问卷的效度较高。

人际信任量表(ITS),[3]测查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不同的社会角色,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点评分制,从“完全同意”至“完全不同意”分别评定为1-5分。总分越高表明被试人际信任度越高。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6,重测信度为0.68,信度较高。

3.统计过程。

以班级为集体,按照统一的指导语和方法指导被试答题,测试时间约为二十五分钟左右,填写完毕后,统一回收问卷。经整理,运用SPSS19.0软件包对有效问卷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1.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的性别、家庭类型差异分析。

分别以大学生性别、年级、独生子女、家庭类型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子作为自变量,对大学生的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总分及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独生子女、年级方面均无差异。性别方面,情绪控制因子、行为控制因子和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总分均呈现显著差异性(P<0.001),显示女生的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显著高于男生;在家庭类型方面,认知控制因子差异显著(P<0.05),显示男生的网络认知控制能力高于女生,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的性别、家庭类型差异(M±SD)

2.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人际信任的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分析。

以家庭经济状况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情绪控制因子、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总分和人际信任呈现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在情绪控制因子和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总体状况方面,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其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最高,而家庭经济较差的学生其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最差;在人际信任方面,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其人际信任水平最高,而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其人际信任水平最差,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人际信任的家庭经济状况差异(M±SD)

3.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r)。

对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总分及各因子与人际信任进行相关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人际信任总分与认知控制因子、情绪控制因子、行为控制因子及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总分均呈现显著负相关,详见表4。

表4 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r)

4.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对人际信任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将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总分及各因子作为自变量,人际信任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总分进入回归方程,具体情况详见表5。

表5 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对人际信任的回归分析

四讨论与结论

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较为稳定的情感体验,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自我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弹性理论认为个体特点对网络社会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4]因此,研究者们从年龄、性别、网龄、上网动机、网络使用偏好、个体情绪调控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进行研究。

1.性别、家庭类型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的影响。

统计结果得出大学生性别对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及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总分影响较大,表明女生的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周兴生的研究相符,[5]女生的网络行为主要偏向网购、微博和个人空间方面等方面,而男生偏好于网络游戏,自控力相对差一些;家庭完整的大学生在认知控制得分上显著高于家庭不完整的大学生,提示家庭不完整的大学生在网络的计划性、觉察性和理性认识倾向方面有待加强。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际信任的影响较大,做ANOVA检验时,在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总分上,家庭经济一般和较差的差异性较为显著(Scheffe),可能因为过多依赖网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家庭经济一般条件的学生还勉强可以承受,但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就要考虑如果联网或是流量超标所产生的费用是否会影响自己吃饭和日常消费;在人际信任方面,家庭经济良好和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其差异性较为显著(LSD),家庭经济良好的学生在人际信任感方面稍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这可能因为在人际交往中家庭经济一般的大学生其自我价值保护感要高于家庭经济良好的学生,致使人际信任感较低。

2.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网络自我控制能力的总分及各因子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一方面表明人际信任程度高的大学生,其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弱,可能原因在于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对交往对象的言辞、承诺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预期较高,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有可能抵制不住网络的诱惑,肆意延长上网时间,丧失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人际信任程度低的大学生,其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强,原因在于他们不太信任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同样也不太信任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抱持谨慎、抵触的态度,有时甚至拒绝使用网络。

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总体状况对其人际信任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提示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主动掌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无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学会坚持,从而提高其人际信任水平。

3.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力营造人际信任的策略。

网络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结构,如果在使用时间、方式和选择内容等方面超过预定限度,就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美轮美奂的影像图案、热火朝天的网上论坛等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个巨大的诱惑,如果整天陷在网络里打游戏、看电影、聊天,把应做的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等任务抛之脑后,那么真的是“被大学上了四年,而不是自己上了四年大学”。因此,大学生要明确使用网络以学习知识为目的,控制每次上网的时间,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坚持诚信做人做事、诚信学习的道德自律原则,使思想信念和举止行为自然融为一体,在相对私密的网络行为中,即使无人监督也能够做到较好的自我控制。

高校需要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增强学生的安全感、舒适感和归属感,使学生更乐意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大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与亲友、老师、同学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社会实践,特别要加强体育锻炼,既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益于大学生预防矫治网络成瘾。教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使用网络要因势利导,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将探究式学习、课堂活动和任务设计等付之于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利用网络过程中,借鉴已有经验帮助自己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行为计划,训练自己抗干扰、不拖拉,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极力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际信任水平。

总之,培养良好的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提升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其人际信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做到网络诚信,自觉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同时,避免因网络自控力缺失导致的心理压力,从而减少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建齐.90后大学生人际信任、自立人格与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欧阳益.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量表的编制及相关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汪向东.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80-182.

[4]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223(1):147-148.

[5]周兴生.大学生网络使用的性别差异分析[J].青年探索,2014,185(1):62-68.

[6]秦丽平,芦坤.论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的解决及网络诚信意识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76-177.

Class No.:G64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trol 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For College Students

DaiLi1,ZhangHualing2,GeMinggui3

(1.Maanshan Technical College, Maanshan , Anhui 243000, China;2.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Anhui 231600, China;3.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trol 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level by understandi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lf-control ability and the interpersonal trus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300 college students were surveyed by using the Internet Usage Self-control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ISCSCS)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I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twork self-control 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different in gender, family types and different financial background of famili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self-control 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self-control ability; interpersonal trust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3-0026-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编号:SK2014A354)阶段性研究成果;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大学生情感倦怠研究”(编号:SK2015A7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戴丽,硕士,讲师,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张华玲,硕士,副教授,合肥师范学院。

葛明贵,硕士,教授,安徽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人际信任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试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