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职业认同感、导师指导三者关系的探讨

2016-03-25彭瑜李国斌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就业率高职院校

彭瑜++李国斌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时,职业认同感是左右就业率、就业状况以及学生决定未来方向的重要因素。职业认同感,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求学过程中,贯穿其中,从无到有,从认识到执行。职业认同感,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专业导师,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率 离职率 职业认同感 导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25-02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近年来公布的就业统计数据中显示,毕业生就业率都是居高不下,成果喜人。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番职院)为例(此处数据引用《番职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年)》),2012-201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就业率分别为2012年的93.6%,2013年的94%,2014年的94.2%。从这三个数据来看,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是良好的,值得期待的。

同样在《番职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年)》报告中显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同时存在着一个无法规避的现象——离职率高。报告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之后,2014年的离职率为45%,比学校2013年(51%)低6个百分点,比全国示范院校2014年(42%)高3个百分点。离职率如果较高,会影响到学校在用人单位的声誉。被动离职反映了毕业生没有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动离职会使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缺乏忠诚度。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顶岗实习课程过程中,工作变更频繁,就业不稳定,这种现象很普遍。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很多原因,包括薪酬低、个人发展空间有限、工作不获认可、工作氛围不好、工作压力过大、个人能力有限等等。在本人看来,是职业认同感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的就业现状与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 (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角度。职业认同感一般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

职业认同感,对企业来说,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业绩的稳定增长、产业的做大做强,是企业员工努力工作,长时间奋斗的结果。职业认同感,有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和凝聚,有助于企业员工适应新的就业环境,适应就职单位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成为企业的一员。在企业新员工对职业认同感强烈时,会对就职企业产生移情作用。当企业新员工,即高职院校毕业生,由职业认同感转化为企业认同感时,新员工才正式成为企业的一员。当企业员工对企业产生企业认同感,他们才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谋利、奉献。企业员工以企业为荣,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员工的奋斗目标,以企业前进方向为自身努力前进的方向,以企业文化为员工自身发展的指导方向和行为准则。

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与企业认同感合二为一的时候,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于就职企业、就职岗位产生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就会在目前高就业率的情况下,同时降低离职率。这对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职院校、企业都是有利的,创造出三赢的局面。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可以在较为稳定的工作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职业前途,磨练自身的专业技能,为自己创造更远大的前景积蓄能量。对高职院校来说,职业认同感,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兴趣对专业认同造成影响,对专业感兴趣,是专业学习的最佳途径。专业学习好,学生有成就感,对所学专业才有所期待,对于职业前景才会深入的进行共同描绘并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学生为实现自己描绘的前景蓝图,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专业学习中。高职院校提供这样的学生,可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可以向企业、社会宣传学校的正面形象。企业得到了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员工——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员工。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选择离职的时候,是对当前的工作产生了工作倦怠,是对自身现状不满,对自身定位的怀疑,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这一行为,影射出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认同感的缺乏,或者说是职业认同感不够强烈。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导师指导

由于我国特有的高校招生体制,大学基本以高考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并不注重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专业兴趣培养,因此在高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盲目“择业”的情况。高中生由于之前并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填报志愿过程中,甚至有时迫于各种内在外在的压力而极为勉强地进行选择,结果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期望相差甚大。虽然我国学者一直在呼吁扩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权,甚至将其纳入大学生学习权这一权利范畴中[1],但是现实中我国的大学教育体制并不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宽容的专业转换渠道。因此,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冷漠、不满甚至抵触的情绪,进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以至更远的人生发展道路。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承担着职业专业化的社会培养任务,要求学生采取与高中阶段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心态与目标。高职教育的起点,在于高职院校新生们对自己专业的认同。专业认同,引申出来的,是对未来职业前途和就业方向的确定。专业认同与职业认知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导师工作条例,指明了导师的工作职责中包含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指导和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导师,其工作重心偏向于对职业教育的范畴。导师的工作,涉及专业介绍、职业规划、选课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这几个导师工作内容,导向职业教育的根本。这种指导,贯穿了整个高职教育的过程。在高职院校学生三年的求学期间,导师担当了指南针、灯塔的作用。导师指导学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了解,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在专业学习的努力程度等方面,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会直接影响其专业学习、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导师,不仅要叙述、介绍、描绘专业的现状、发展和前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培养职业认同感。有职业认同感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容易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也更能适应职场需求。

职业认同感,是高职院校学生在自身定位、专业认识、社会认可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干涉的进化过程。而高职院校的导师指导,是对学生的专业引导、职业推荐、可以认为是对学生未来的塑造,是对企业、对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过程。

四、结语

职业认同包括认知、情感、持续三个维度。职业认同感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变化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职院校的学生参加毕业顶岗实习,就是对职业认同感的一次检阅,也是对高职院校的导师指导功能的验证。

参考文献:

[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年).麦克思数据有限公司.

[2]启哲.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职业时空.2005年8期.

[3]王顶明.对专业认同有关概念的理论述评、家园,2002年08期

[4]曾汉君.教师职业认同感探析.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8期.

[5]张田孙卉.大学生专业认同综述.科教文汇.2010年10期.

基金项目: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穗教高教〔2014〕34号)

通讯作者:李国斌(1962-),男,江西宜春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感就业率高职院校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护生实习期间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