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业过程理论的创业管理机制研究

2016-03-24许占鲁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业风险创新

摘 要:创业过程是一个发现并捕捉市场机会并由此创造出具有潜在价值的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过程,是创业组织者、创业机会、组织环境和创业资源各创业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动态过程。成功的创业离不开对创业过程科学、有效的管理。创业管理机制的形成涉及组织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本文在对创业过程理论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对创业管理的核心问题的研究,对四种创业管理观念性模式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业管理机制建立的概念性框架。

关键词:创业;创新;创业过程;风险;创业管理机制

创业是一个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受到创业者自身素质、地区文化特征以及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关系等内生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区域经济位置、地理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等外生因素的影响。创业的理论研究学科主要涉及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其中对创业过程理论的研究成为研究创业的焦点。新企业的成功建立离不开合理、完善的风险与收益的管理机制,因此为了合理规避和化解创业过程各阶段出现的各种风险,需要在创业过程的各环节提出有效规避风险获得收益的创业管理路径。

一、创业过程理论研究综述

1990年以来对创业过程的理论研究是从创业活动的差别化入手来挖掘创业过程中的的理性成分,进而归纳出能够将创业行为一般化的规律。创业初期,企业家通过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信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创建新组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复杂过程,企业家自身素质差异性、环境不确定性与组织类型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创业过程与一般的企业组织活动不同,必须依靠新组织自身制定一定的参考程序来应对不确定因素,使得创业过程呈现出时间上的动态性和活动环节的复杂性。创业过程各环节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都来源于创业活动各种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为此建立创业过程的系统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早期的创业过程研究主要是从活动角度描述创业过程,如Gartner(1985)认为创业过程是新组织的逐步创建过程;Reynold(1996)认为创业过程是企业家将商业计划转变为现实企业组织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事件。近些年来,国内研究认为创业过程具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如唐靖,姜彦福(2009)指出创业过程指的是创建新企业的过程;樊一阳(2010)认为广义的创业过程是从创业者构思商业计划为开端,直到创业者创建新企业的整个企业成长过程;马雷(2012)借鉴Bhave在1994年提出创业过程的定义,认为创业过程具有理性逻辑的特征,包括对创业机会的识别、资源整合、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分析研究的创业管理机制主要用到的是由樊一阳于2010年提出的创业过程的影响因素创业过程分析理论(图1所示),并构建了一个创业过程的概念化模型,在分析创业过程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对创业管理机制进行研究与框架设计。

二、创业管理机制构建的三个核心问题

创业管理机制指的是为了合理规避或者化解创业各环节风险建立组织内外各因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全面高效地管理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创业各个阶段风险的防范与系统管理是创业管理机制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创业过程初期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各阶段风险的规避、整体创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成为创业管理机制设计中涉及的三个核心问题。

1.创业机会的识别是创业管理机制构建的前提

创业过程是组织者将创新意识逐渐实现的过程,其中创新是创建新组织的本质和手段。创业过程各环节是以创业机会为导向逐步展开,创业者通过对创新机会的识别、信息资源的整合等阶段逐步建立新组织。对创业过程的管理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企业管理,创业管理主要是研究企业管理层逐步建立新组织的创业行为,研究创业者如何实现将创业精神和创新的活力不断注入企业管理层,增强新组织的战略管理和竞争优势。其中创业者在时间上对创业机会的导向是创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创业者能够在不局限于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识别、利用、开发创业机会直至能够将创新意识变成现实,并能够随着组织的成长得以延续和强化,从而实现新组织的成功建立,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和现行的企业管理方式一样,创业也是具有系统性、组织性和目标性的管理系统。具体而言,创业管理指的是组织者识别和把握创业机会,利用现有的创业资源加以组织和优化,从而能够创造价值的过程。

2.创业管理机制的核心是构建能够合理规避或者化解创业风险的风险调控体系

创业过程中各活动存在风险,由于创业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新企业的运营比一般企业存在比较高的风险。为了减少创业活动中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创业者必须投入比一般企业更多的财力物力来获得更多的信息。将创业活动中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进行分类,可以将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分为以下几类:创业机会风险,创业者选择创业放弃原有稳定的收入和职业带来的风险;产品创新技术风险,新产品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影响新企业的发展;市场环境风险,创业阶段市场未来产品需求状况、产品与技术推行速度、政府法律法规等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程度对新组织的创建有一定的影响;创业团队的管理风险,新组织由于自身管理的缺陷带来的决策风险;企业流动资金风险,企业资金的供应不能适应新组织的资金流动带来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只有充分认识新企业创立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建立严格的风险调控体系,合理规避和化解创业活动中的风险,成功建立新组织。

3.创业管理机制体现在创业过程的始终

创业过程是由不同环节的创业活动组成的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创业者要创建新组织,通常需要经历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创业机会识别,预先撰写创业计划书,确定自身现有资源及所需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必须抓住市场机会并通过组织团队对创业机会进行评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信息制定初步创业计划,逐步将企业发展为一个新创企业。新建立的企业组织由于资源和信息的匮乏,初期的创业计划极不完善,初期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很大程度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实现长期发展。在新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创业者不断对各行业之间的竞争策略进行评估和选择,对产品进行明确定位,进而使新企业能够实现对产品目标市场的占领。随着产品不断进入目标市场,组织者对创业活动的管理复杂程度是逐渐增强的,在撰写计划书时要不断借鉴相关企业风险、资源等的成功管理案例,以便能够在新企业遇到类似问题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创业管理机制的观念性模式

创业过程中的核心要素是对创新机会的识别和追求,旨在创造出新颖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企业自身的潜在价值。从创业研究领域的界定可以得出,创业整个过程可以分为机会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开发以及创业结果构成,创业既可以在新创立的企业中发生,也可以在已经创建的企业组织中发生。

了解创业过程涉及的各环节创业活动,对创业管理机制的观念化模式进行分类研究,形成创业管理机制的系统研究。创业管理的观念性模式的研究主要差异体现在对模式结构中要素选择与互动关系的解释,一方面是强调市场机会的重要性,认为对创业机会的发掘和评估创业管理的前提,对整体创业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创业风险的管理与创业收益回报的追求也能直接影响创业行为。在众多学者对创业管理的研究文献中,本文选取提摩、克里斯琴、加德纳、威廉等四位学者提出的对创业管理的模式机制,对创业管理机制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提摩模式

1999年提摩在其著作《开创新企业》一书中提出对创业过程进行管理的提摩模式,指出企业的成功建立离不开创业机会、创业者和资源的适当搭配,并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做出动态的选择。提摩认为,创业初期,对创业机会的发掘与选择是最为关键的,创业团队的构成是创业初期的重点。他认为良好的创业管理必须及时调整创业活动中机会、团队、资源随时空变迁发生的变化,随时调整每一阶段的活动重心,使每一阶段的创业活动都能获得平衡(如图2所示)。创业过程中创业机会、市场环境的不稳定、资本市场的风险对创业活动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创业过程各阶段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发挥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和领导才能来发掘创业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将创业过程中的创业机会、资源与团队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成功实现创业。

2.克里斯琴模式

克里斯琴模式与提摩模式同样重视创业者的才能,将创业者看卫视创业进程中推动创业活动的灵魂与推动者。克里斯琴认为,创业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创业者与新企业之间的互动,所以提出包含创业家与新企业两个构成元素的创业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该模式主要强调创业家与新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将新企业的创立、动态的创业流程管理、创业的外部环境三个议题看作创业管理的核心。

3.加德纳模式

加德纳提出将个人、组织、环境以及创业过程四个方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创业管理模式,对这四个方面要素的有效管理就是创业管理,通过四要素之间的自发作用,实现创业管理的综合效用最大化(如图4)。

4.威廉模式

威廉将影响企业成败的观点加以综合,提出包括创业者、机会、环境、风险和回报在内的创业管理模式(如图5所示),相比于加德纳创业管理模式,对创业者的定义范围更广,不仅包含创业团队,还将对创业活动提供关键服务和重要资源的组织外部人员包含在内。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强调创业机会对整体创业管理的重要性,指出对创业机会的发掘和掌握是创业管理机制构建的重要环节。

创业管理模式为创业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及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上几种创业管理模式从不同角度对创业过程做出客观评价,对具体的创业管理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分析与评价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抽象的创业管理过程。

四、创业管理机制的框架设计

创业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组合,创业的成功与否并不能因为某一因素起作用,只有通过系统地管理风险与回报,才能将机会、环境、资源与创业团队合理搭配,最终实现企业的潜在价值。在创业管理中,一般企业的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创业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状态。因此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方式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进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业管理机制。

1.改变传统管理思想,实施管理创新

创业过程是创业者、创业机遇、组织环境和创业资源等各种创业要素的相互作用并最终创造价值的复杂动态过程。在创业管理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一般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手段不能适应新企业创立过程中的需要,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依据创立企业的特色实行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在创业过程各阶段对管理流程进行某种程度的再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为组织成员营造积极创新的企业环境氛围;对组织成员进行全方位培训,使创业成员具有能够对企业进行交叉运作和整体意识;为创业人员提供风险保险机制,鼓励创业人员自由发挥创新意识。在企业内部允许创业员工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勇于创新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新创意的实现融合资源,努力实现新创意的潜在价值;建立一套鼓励员工技术创新、容许错误的管理体制。

2.建立完善的创业动力机制,实施多重激励

在心理学层面,激励指的是能够促使个人采取实际行为的心理过程。创业管理体制中的激励指的是能够激发创业人员的工作动机,发掘创业机会,采取各种有效合理的方法去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最终能够完成组织的计划任务。创业机会既来源于市场环境,又来源于个人开展创业的积极性,使新企业能够具有强大的动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创业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创业者自身素质、事业心和努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了创业能否获得成功。因此通过从企业理念、企业目标、个人报酬和产权等角度对创业者及其团队人员进行激励,将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结合起来既满足经济利益又满足企业目标。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但在新企业创立过程中耗费严重且预期目的并未能达到,此时就需要由精神层面的激励。因此,创业企业只有将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3.建立和健全创业约束机制,制定创业评价办法

管理机制在本质上是管理系统内部的内在联系,其中约束机制包含权力、权益、责任和社会心理的约束。加强对创业过程中创业活动的监控,制定符合创业活动各阶段的风险评价办法,建立约束创业人员的行为机制。首先,要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机制,逐渐形成财务约束机制。新企业的建立是一项风险极大的投资活动,管理者面临创业活动中的风险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资金运用和财务监管机制,培养创业人员对市场技术和市场需求变动的敏锐观察力。其次建立权力平衡约束机制,运用新型的权力制衡制度将创业人员与企业之间的柔性进行调节,形成相互制约又与企业目标相关联的权力结构体系。第三,建立多重的利益约束机制。将管理者利益和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实现利益的均衡。

总之,通过对创业过程理论的研究,在借鉴创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从管理创新、创新动力和约束机制三方面入手构建创业管理机制,从而合理规避和化解风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具有动力和约束力的健康稳定大创业机制。为此,我们应实施引进再创新的战略,结合学者对创业管理模式的研究,逐步建立符合我国新企业创立背景的创业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裴利芳,徐宏伟.创业研究概念框架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04).

[2]张玉利,杨俊.试论创业研究的学术贡献及其应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01).

[3]陈建安,曹冬梅.创业过认同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12).

[4]谢雅萍,黄美娇.社会网络、创业学习与创业能力——基于小微企业创业者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03).

[5]刘常勇.创业管理的12堂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6]韩立丰,王重鸣.基于创业视角的组织变革与市场过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05).

作者简介:许占鲁(1980.04- ),女,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职称,讲师,单位科室,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创业风险创新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